01.02 生鮮零售「遇難」 阿里也無計可施

2019是生鮮零售的一道坎,奈何無數品牌沒能邁過。

11月下旬,安徽生鮮電商呆蘿蔔因經營不善遭遇資金鍊斷裂風波,被曝欠款2.9億,雖說現已重整歸來,但前景依然堪憂;

12月6日,武漢生鮮電商吉及鮮召開全員會,CEO臺璐陽宣佈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

12月17日,上海生鮮電商「妙生活」也被指悄然關閉所有門店,80家店鋪皆大門落鎖緊閉,空無一人,其APP頁面顯示網絡異常,而後又出現不在配送範圍內的提示…

這個搭乘O2O快車飛速前進的行業曾一度爆發, 僅2015年就新成立了260餘家生鮮電商品牌,其中不乏京東、順豐等巨頭入局。然而並沒有料想中的彎道超車,2016年「美味七七」的倒閉便是當頭棒喝,剛剛有點起色的生鮮行業出現了第一個犧牲品。

事情的發展倒也沒那麼悲觀, 在大量補貼與資本的雙重推動之下,生鮮行業還是在2018年迎來了高光時刻,其市場規模突破千億,然而2019年的連番折戟,卻讓市場再度思考起生鮮零售倒閉頻現背後的緣由。生鮮零售興起,巨頭阿里如何佈局?

有人這口鍋扣在了馬雲頭上。

新零售的風讓更多互聯網從業者將目光從線上投向線下,生鮮電商也開始重新重視起線下門店,然而接踵而至的卻是高成本轉化難題。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生鮮電商領域約4000多家入局者,僅4%營收持平,88%仍處於虧損狀態,且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盈利。

也是在這樣的生存困境中,無數品牌只得走向倒閉,可作為「始作俑者」阿里的現狀似乎也不容樂觀。

縱觀阿里生鮮產業構成,包括天貓生鮮超市、喵鮮生、淘鄉甜、盒馬鮮生、易果生鮮等多個品牌,涉及自有、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其中,天貓生鮮超市定位大眾日常生鮮食材市場;喵鮮生主打生鮮爆款,定位中高端市場;淘鄉甜則是主打國內原產地直供優質農產品。

而 盒馬鮮生便是馬雲在生鮮新零售上下的重注,推出了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既是超市,又是菜市場,也是餐飲店,門店3公里內的還可享受30分鐘內送貨上門服務。 自2016年1月15日首店開業起,盒馬便開始一路狂奔,截至今年12月12日,已在國內開出200家門店。

同樣為了搶佔這個千億級的市場,京東推出了7 FRESH,騰訊擁有了每日優鮮,蘇寧創建了蘇鮮生,巨頭湧入,盒馬鮮生的處境岌岌可危,好在阿里還手握一個「絕密武器」――易果生鮮。

易果生鮮算是生鮮行業的先行者,在2005年市場還未正式開啟便已入局,剛開始的幾年這種新型模式並未博得外界的關注, 真正讓易果生鮮從無名到矚目是緣於阿里的注資。

2013年,易果生鮮獲得阿里巴巴數千萬美元的戰略投資;2014年,阿里又聯合雲鋒資本對易果進行了B輪融資;2016年,易果完成由阿里巴巴、KKR投資的2.4-2.8億美金C輪融資;2017年8月,易果再獲阿里系青睞,獲得天貓投資3億美元D輪融資。

易果被冠上了「阿里系」的名號,而雙方的牽連不止於資本,阿里更是將天貓超市生鮮區的運營權轉全權交予易果,其在阿里生鮮體系的戰略地位可見一斑。舍易果,保盒馬

大概從去年12月起,阿里就隱隱透露出捨棄「易果」這枚棋子的想法。2018年12月24日,阿里巴巴宣佈,盒馬將為更多消費者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優質生鮮產品和服務,除繼續在全國範圍拓店,還將同時負責貓超生鮮的運營。

這也意味著,原本由易果掌控的大權被無情剝奪。據爆料稱,易果旗下天貓超市生鮮區貢獻了整個易果集團近90%訂單,旗下安鮮達的物流規模和雲象供應鏈的採購規模全仰賴於此。

隨之而來的便是安鮮達及雲象業務量的斷崖式下滑,甚至是菜鳥直接切斷與安鮮達的合作。今年7月,易果生鮮全資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全國性冷鏈物流專網安鮮達發佈風險提示稱,其與菜鳥和天貓共建的生鮮冷鏈業務合作已終止。

這對易果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一時間關於「易果人員大量流失」、「旗下我廚暫停服務」、「旗下安鮮達被曝解散」等傳聞甚囂塵上。儘管易果仍在百般否認,但其在生鮮電商的寒冬裡風雨飄搖卻是不爭的事實,12月12日,易果生鮮運營主體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又被上海長寧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為1411萬元。此外,易果還有42個開庭公告,其中最多的是買賣合同糾紛。

不過易果的今天似乎也不足為奇―― 一個被資本追捧出來的明星企業,重度依賴阿里系,這樣的出身本就過於脆弱,一旦失去了這株大樹的庇護,便是生存維艱。

雖說在宣佈貓超生鮮的運營權歸於盒馬之時,阿里還宣佈易果將進一步強化數字驅動的生鮮全產業鏈協作平臺的定位,發揮供應鏈、冷鏈物流和新零售賦能的全鏈路優勢,專注為包括盒馬、大潤發、貓超生鮮、餓了麼在內的阿里生態內新零售、新餐飲進行賦能。也就是丟失了C端業務,拿到了B端業務。然而B端業務重度依賴阿里系,一家企業高度依賴客戶這本就不是健康生態,喪失自主權的易果不過是阿里生鮮佈局的棋子罷了。

關於阿里放棄易果生鮮的理由,有稱是易果虧損超過盒馬,阿里對此十分不滿。又恰逢盒馬鮮生的日益壯大,易果之於阿里的意義也逐漸被削弱,「棋子」隨時淪為「棄子」。從生鮮賽道競爭看阿里的抉擇

「兩權相害取其輕」,這應是阿里在盒馬與易果之間的抉擇邏輯。然而事實是,盒馬的現狀似乎並不比易果樂觀。

盒馬鮮生當初也算「含著金湯匙出生」,張勇親自監工,馬雲傾情站臺,再加上阿里在資金、人力等多方面大力支持,這相當於是阿里新零售的「一號工程」。在輿論的追捧之下,盒馬倒也吸引了大批流量,早期門店在6個月內就創造了盈利,然而好景不長,接下來便是無止境的虧損。

數據顯示,盒馬單店每天虧損可達9.5萬元。盒馬去年銷售額為100億,虧損率已經達到了30%。總虧損額為43億元。而在今年5月,位於蘇州崑山吾悅廣場的盒馬鮮生就宣佈關店,首次閉店也引來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與盒馬鮮生的處境相似,那些類盒馬項目們也遇到了瓶頸。4月,4月宣佈了關閉常州和無錫店,只保留北京的2家門店;7月,永輝超市旗下的超級物種五角場萬達店倒閉,而據其2018年前三季度,永輝雲創虧損6.17億元,累計虧損額高達10億元,超級物種則是虧損中心。

一面是急於形成規模效應,一面是高額的租金、運營成本,生鮮零售商們左右為難。侯毅倒也毫不避諱,「大家都在做新零售,但新零售也出現了一些坑,具體有哪些坑要去填?是我們要正視的問題」。

對於「盒馬」的坑,阿里的方式似乎更為直接, 進入2019年以來,對其投入明顯減少,近乎腰斬。原因正是,盒馬1天10店的擴張速度將阿里財報購買商品與設備的花費項從56.16億元推高至至97.59億元,環比增長高達73.77%。

雪上加霜的是,12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宣佈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 集團B2B事業群總裁戴珊(蘇荃)在負責ICBU、1688、村淘、零售通、速賣通業務基礎上,將代表集團分管盒馬事業群,盒馬總裁侯毅(老菜)向戴珊彙報。

消息一出,一片譁然,在上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盒馬升級為獨立事業群,彼時侯毅還直接向張勇彙報,此次直接將其調整為由集團B2B事業群總裁戴珊分管,不免讓人猜測是否盒馬在阿里生鮮佈局中慢慢失卻有本的戰略定位。

放棄易果,輕視盒馬,失去了「左膀右臂」的阿里生鮮又該如何行進?

或許失去了阿里的易果還需要「刻骨療傷」,找尋未來的生機,可失去易果的阿里也並不好過,這些年阿里對於易果生鮮的投入並不少,早期動輒幾億的融資相當於打了水漂,推倒重來之後,阿里在生鮮賽道的競爭力又在哪裡?

生鮮零售 「遇難 」, 盒馬尚且知道要去「填坑」,阿里卻無計可施。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