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我們的榆林——青青河邊草,榆溪河上橋

榆溪河 Yúxī Hé 黃河支流無定河的支流,位於毛烏素沙漠南緣,匯入無定河,最後流入黃河。榆溪河古稱帝源水,宋代稱明堂川,明代稱為榆溪。發源於榆林市榆陽區小壕兔鄉刀兔海子西的水掌泉,由北向東南,流經小壕兔、孟家灣、牛家梁、榆陽、劉官寨、魚河6鄉鎮,在魚河鎮王沙坬匯入無定河,全長98公里,為榆陽區內最長的河流。

河上有橋 橋有故事

榆溪橋 Yúxī Qiáo 橫跨榆溪河,位於城區北端,東接紅山,西連西沙。全長120 米,寬24 米。榆溪橋 Yúxī Qiáo 橫跨榆溪河,地處人民路,東接老城區,西連西沙。全長81 米,寬32 米。始建於明代,初名為“清波橋”,清康熙十年(1671)同知譚吉璁主持重修,改稱為“碧河橋”,道光末年被水沖毀。後屢修屢毀,只得於每年秋冬臨時搭建簡易木橋,次年汛期拆除。1948 年政府應芹河居民的強烈要求,又建大木橋一座,命名為“榆溪橋”。1954 年又被大水沖毀。1974 年在原木橋南部建起了鋼筋混凝土九孔大橋,命名為“勝天橋”。後因該橋不能滿足迅猛發展的行人和車流,於2002 年將橋拆除加寬重建,復更名為“榆溪橋”。

榆興橋 Yúxing Qiáo 橫跨榆溪河,地處榆陽路,東接南門,西連鄉企城。全長99 米,寬17 米。

我們的榆林——青青河邊草,榆溪河上橋

永濟橋 Yǒngjì Qiáo 橫跨榆溪河,地處富康路,東接南郊,西連鄉企城。全長188 米,寬27 米。始建年代不詳,據《榆林市志》載,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名為“響岔橋”,清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各有過較大規模的維修。咸豐年間,知府劉廷鑑見“積沙成埠,而城西之偏學宮、官署半陷於沮之中,居民零落,彌望淼漫”,皆因響岔橋所致,便決定移建於稍南峽谷高埠,疏河通道,鑿壁洩水,於咸豐年(1860)始,至同治元年(1863)告竣,更名為“永濟橋”(俗稱南橋)。1954 年大洪水後,露出被泥沙淤埋的十七個橋墩。本世紀初在原址重修,成為連接東西富康路的紐帶。

我們的榆林——青青河邊草,榆溪河上橋

開光橋 Kāiguāng Qiáo 也叫榆溪大橋,橫跨榆溪河,東起南郊德靜路與上郡路交叉處,西接沙河路,全長257.8 米,2012年9 月建成。橋樑採用變截面連續鋼結構,是我區連接南郊與榆林高新區一條新的貫穿東西的主幹道,對擴大城市規模、緩解城市交通擁擠狀況起到積極作用。

我們的榆林——青青河邊草,榆溪河上橋

朝陽橋 Zhāoyáng Qiáo 橫跨榆溪河,坐落杏墕村,東接南郊,西連高新區。2012 年開工,2013 年底建成,全長413 米,寬40 米,是當時陝西唯一的獨塔雙索麵不等跨預應力砼斜拉橋。

我們的榆林——青青河邊草,榆溪河上橋

普渡橋 Pǔdù Qiáo 清雍正二年(1724)建於紅石峽之上,東西兩崖壁由石橋相連,一物兩用,橋上既能行人,又可流水,西崖壁洞窟暗河口之水就由此橋由西壁引流而來。行至橋上,足下流水潺潺,輕風送爽,沁涼怡心。是橋還是渠的疑惑亦由此而生。


我們的榆林——青青河邊草,榆溪河上橋

歸德堡大橋 Guīdébǔ Dàqiáo 位於城南20 公里的榆陽鎮歸德堡村西榆溪河上,是清時榆林通往橫山、靖邊、定邊、寧夏等西路的車馬要道,也是陝北歷史上最早最大的一座橋,因橋建在歸德堡村境內,故名“歸德堡大橋”。據《榆林府志》記載,清乾隆年間(1736—1795)堡民卜子孝及其子僧人慧清、慧曇相繼募修,官民多次助之,積二十年工始就,後又被沖毀。道光二十一年(1841)復又捐修,後又塌陷。光緒二十九年(1903)延榆綏兵備道嚴鏡在今橋南以東石畔倡修鐵索橋一座,三十三年(1907)又被沖毀。以後又在河灣北建成磚石結構十孔橋,民國年間增建二孔,解放後又增建二孔,現橋共14 孔。橋長152 米,寬6.8 米,高5 米。

我們的榆林——青青河邊草,榆溪河上橋

還有兩座在榆溪河支流的橋,分別是榆陽橋和沙河大橋:

榆陽橋 Yúyáng Qiáo 在榆林城南外的榆陽河上,原名玉硯橋。明成化年間巡撫呂雯(《延綏鎮志》卷三官職志文職頁)所建,因橋在榆陽河上,故名“榆陽橋”。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嘉慶十九年(1814)、道光二年(1822)、同治七年(1868)均進行過補修,1951 年進行加固。橋體為三孔石拱橋,長50 米,寬8 米,高8.4 米。橋下榆陽河水,橋上東側有渡槽,寬3 米,引水過橋,澆灌城西南園地,人稱“水上橋,橋上水”。橋上有石猴欄杆,橋頭兩側各有石獅子一對,高約3 米。橋東南頭原有“兩守孤城,千秋忠勇”御碑亭,惜已毀。橋歷經多次維修,1983 年在橋東側新修一座水泥大橋。原橋在上世紀末拆毀。

沙河大橋 Shāhé Dàqiáo 橫跨沙河,坐落沙河村,北接鄉企城,南連高新區,全長220 米,寬34 米。(來源:榆陽地名 作者 韋波)

參考文獻:《榆陽文庫 地名卷》《榆林縣地名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