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抓主症,輔以舌脈

抓主症,輔以舌脈

抓主症,輔以舌脈

2017年,中醫考研改革,考取專業型碩士的中醫科目名稱由“中醫綜合”改名為“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突出“臨床”與“能力”,中醫內科學一科也由原來的63分上升到86分,佔300分的28.7%,是重中之重。不但各科分值發生變化,題型以及命題方式也都發生鉅變。中醫內科學單選題基本改為病案題,而且出現“三共題”,即三道題共用一個題幹,若第一道題錯,可能三道題全錯。過去考查記憶能力的歷史沿革題目,不再出單選題,改革後的考查目標更強調考生的臨床思維與分析能力,這給考生的複習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尋找一種更為高效的複習、解題方法已迫在眉睫。“抓主症,輔以舌脈”,應運而生。“抓主症,輔以舌脈”,既符合臨床實際,又符合考試解題。

抓主症,辅以舌脉

何為主症?主症就是可以確定這個病、這個證型的突出症狀。換言之,主症就是這個疾病或這個疾病某個證型最鮮明的標籤!就是一看就能知道這是什麼病、什麼證型的症狀!主症不是編者憑空捏造出來的,是基於28年真題的大數據樣本,有以下4個原則:

1

經典條文、經典方劑。如見到“悲傷欲哭”選甘麥大棗湯,見到“喉中水雞聲”選射干麻黃湯!

2

業界公認的經驗、共識。如見到“易反覆感冒”選玉屏風散!

3

真題反覆出現的症狀,也是臨床常見的症狀。如鼓脹水溼困脾“腹大脹滿,按之如囊裹水”“口乾口苦、舌紅苔膩”是溼熱證。

4

由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診斷學演變、推導而來。如“

氣短不足以息”是腎不納氣,“平素畏寒,手足不溫”是陽虛,“舌紅苔少,脈細數”是陰虛。

抓主症,辅以舌脉

為什麼還要輔以舌脈?雙重保險!臨床也強調四診合參,因此“抓主症”,還應“輔以舌脈”。且看2017考研真題,感受一下“抓主症,輔以舌脈”。

患者男性,37歲,素喜飲酒,日均飲白酒2兩(約100ml),1個月來脘腹不適,胃鏡活檢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刻下症見:胃脘滿悶痞脹,吞酸燒心,口苦,口乾不欲飲,大便溏,舌紅苔黃膩,脈滑。

例1.(2017A59)首選方劑是:

A.越鞠丸合枳術丸 B.瀉心湯合連樸飲

C.二陳湯合平胃散 D.保和丸合四逆散

例2.(2017A60)患者服藥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復又飲酒吃肉,3個月後診見痞滿能食,口乾口苦,渴喜熱飲,脅肋脹滿,倦怠神疲,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膩微黃,脈弦滑。證屬:

A.溼熱阻胃證 B.脾胃虛弱證

C.肝胃不和證 D.寒熱錯雜證

例3.(2017A61)其治法是:

A.清熱化溼,和胃消痞

B.補氣健脾,升清降濁

C.疏肝解鬱,和胃消痞

D.寒熱並用,辛開苦降

例1根據主症“吞酸燒心,口苦,口乾不欲飲”,舌脈“舌紅苔黃膩,脈滑”,可判斷為痞滿“溼熱阻胃證”,選用瀉心湯合連樸飲。例2根據主症“口乾口苦,渴喜熱飲”,舌脈“舌質淡,苔膩微黃,脈弦滑”,可以診斷為“寒熱錯雜證”。如果沒找到主症,只看到“口乾口苦”選了溼熱阻胃證,或者看到“大便溏薄”選了脾胃虛弱,又或者看到“脅肋脹滿”選了肝胃不和證,都是不對的。再看舌脈“舌質淡”,是虛寒;“苔膩微黃,脈弦滑”,是溼熱,綜合就是寒熱虛實都有,病情複雜。臨床上遇到的病人症狀大多是錯綜複雜的,要求我們能在錯綜複雜的症狀中抽絲剝繭,找出“主症”,辨證處方才能井然有序,還可以避免漏診、誤診。患者一開始治療後症狀明顯好轉,但因為“復又飲酒吃肉”,病情變得更復雜了。這道題不僅體現了臨床診療思維,還提示交待病人飲食禁忌的重要性,即醫生不僅要治病,還要“治人”。2017改革新大綱把醫學人文也加到考試中,大抵也是引導考生往臨床上走。同時,可以看出,例2選錯,例3接著錯,多可惜。

抓主症,辅以舌脉

例4.(2017A45)患者男性,28歲。半年前突發陽黃,經住院治療好轉,黃疸逐漸消退,現脘痞食少,脅肋隱痛,口苦尿黃,舌苔膩,脈弦。其辨證是:

A.肝脾不調 B.溼熱留戀

C.氣滯血瘀 D.脾虛溼滯

例4這道題,肝脾不調和溼熱留戀的症狀很相似,但是看舌脈,卻很容易區分。舌苔膩是明顯的“溼熱”症狀,很容易判斷出來。因此,抓主症,輔以舌脈,相輔相成,既符合臨床,又符合考試。

遍閱2017年中醫內科學真題,無處不是體現“臨床”,突出“能力”。改革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說是機遇是因為歷史沿革這些“重記憶,輕理解”的東西基本不考,記憶負擔減輕,而“重理解,輕記憶”的病案題大量出現,不注重理解很容易做錯。說是挑戰是因為同學們接觸臨床較少,可能還沒形成臨床思維,這就導致同學們應對改革後的題目會顯得很吃力。為了幫助同學們把握機遇,更好迎接挑戰,編者提出既符合臨床實際又符合考研的“抓主症,輔以舌脈”,可以更好地指導同學們的學習、複習及考試。

中醫考研的內容相對固定,通過對28年的真題進行“物以類聚”的分類處理,把一個知識點及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題目放在一起研究,迅速掌握考點,然後迴歸教材,舉一反三。本書貫徹“抓主症,輔以舌脈”的理念,既列出主症和兼症、舌脈,供學習使用;又將真題歸類在一起,供練習使用;還精選一部分模擬練習題置於本書最後,供鞏固所學知識點時使用。同時,將真題歸類在一起,可以明顯看到命題脈絡以及改革前後的變化,這對於複習也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覆習方法以中醫內科學為例,但其實方劑、中藥、中基、針灸、中診各科均通用。本套書本著“系統性、重點性、通俗性”原則,緊密結合《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考試大綱》,深度把握“真題導向”的複習理念,融合1991—2018年共28年真題,吸取高分考研學子的複習經驗,將知識點與真題進行精心設計、組合、排列,使中醫考研的備考學習、考試有章可循,讀者舉一反三、駕輕就熟,提高複習效率。

抓主症,辅以舌脉

《中醫綜合考研 28年真題+考點同步解析》一套6冊,可通過當當、京東、亞馬遜等渠道購買,購買本套書的讀者可添加藥真題小助手(taodada-tdd)為微信好友,提供【訂單截圖+學校+專業+名字】給小助手,小助手會拉進【藥真題讀者群2】,享受更多增值服務。

讀者群 顧名思義,就是讀者集中的地方,主要是本套中醫考研圖書交流與學習的一個平臺。其主要作用有三:

1、答疑諮詢,讀者使用本套圖書過程有任何問題,均可在群上提出,會有人專門答疑;

2、獲取本套書的補充資料,豐富備考;

3、書籍勘誤,一些微小的錯漏也能及時得到糾正。

購買鏈接

噹噹網

http://product.m.dangdang.com/25281188.html?&unionid=P-106984737m

亞馬遜

https://www.amazon.cn/dp/B07D57FF3X/ref=cm_sw_r_cp_api_nn2IBb8BQ2SH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