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李玫瑾教授:孩子早戀了不是錯,父母不會處理才是錯!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心理講座中提到: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戀愛了,不要回避,也不要責罵孩子。

你可以冷靜談幾點:

李玫瑾教授:孩子早戀了不是錯,父母不會處理才是錯!

第一,孩子我發現你長大了,你開始愛別人了,而且別人也愛你了,說明你還是挺可愛的。也就是,首先讓孩子明白這是一種很美好的情感。

第二,愛情有時候會讓人很激動,但是也有一些危險。性行為和愛有關,但 在沒有能力為自己負責、沒有真正確定關係的時候不要有性行為。

可以跟孩子討論異性,什麼人可以做一生的朋友,但不能做戀人,不能做愛人,不能做伴侶。這些從初中就可以跟孩子討論,讓孩子早一點明白異性,明白未來走入家庭生活時,你要的是什麼。

此外在性的問題上也不要回避。讓孩子首先覺得面對這個事很坦然,只不過不是現在的事。第二,告訴他性是怎麼一回事,性教育在初中就應該有了,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要用很輕鬆的方式把這個問題向孩子講清楚。

李玫瑾教授:孩子早戀了不是錯,父母不會處理才是錯!

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你該為自己負責了!

跟孩子講一講過生日的意義。選擇大的時間節點,比如10歲、14歲、16歲, 你告訴孩子,這個生日和別的生日有什麼不同:例如,10歲有民事權利,16歲就要承擔全部刑事責任。

你要告訴孩子,之前很多事是爸爸媽媽代你擺平,以後你做事要自己負責,要有責任感,要告訴他哪些事堅決不能做。

李玫瑾教授:孩子早戀了不是錯,父母不會處理才是錯!

孩子16歲的時候,家長也要告訴他,你現在甚至可以出去找一點事幹了,但是如果出問題,你要承擔全部責任,這個問題一定要警告孩子。青少年犯罪中,孩子們做一件荒唐事,會失去很多。有的孩子跟媽媽吵架,一晚上出去做了3起案件,因為這3起就被判了十年。十年時間,孩子什麼事都耽誤了。

總之,告訴孩子,人最重要的是什麼?第一,健康。第二,守法。第三,活得有情有義。

比起學習,讓孩子學會做人更重要。不要讓孩子出一些嚴重的錯誤,這才是關鍵。

處於青春萌動期的孩子內心充滿希望和幻想,他們的內心世界很精彩,可是又不願表露。這時如果得到積極的引導,他們便會打開美好而神秘的心靈之窗,讓熱情、才智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如果受到強制的壓服,他們便會把受了傷的心靈深藏起來,讓壓抑、困惑相伴左右。

李玫瑾教授:孩子早戀了不是錯,父母不會處理才是錯!

所以,成人不應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們,批評他們,因為孩子交朋友多數並不是成人的談情說愛。倒不如在青春期階段,多教給他們必要的生理和性科學的知識,使孩子們一方面大大方方地與異性交往,一方面又增加理智的意識,學會自我感情的調節與控制。

我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遵循了以下幾點:一是要充分理解,二是保密不加渲染;三是方式可靈活多樣;四是不可捕風捉影,上綱上線,不注意方式方法。

嚴禁搜查、隔離和盯梢

有些家長,發現孩子早戀,表面上也表現得相當冷靜,但實際上高度緊張,處處設防,甚至採用不正當手段,控制孩子的人身自由:

一是搜查。有些家長乘孩子不注意時搜查孩子的書包、衣服和抽屜之類,把有關照片、書信、賀卡等統統沒收,一旦搜查到所謂“證據”,就對孩子強硬教育。

二是隔離。有些家長髮現孩子有早戀的跡象,就不讓孩子單獨外出,不讓孩子接異性打來的電話。

三是盯梢。有些家長總是不放心,採用跟蹤的辦法,孩子走到哪裡就尾隨到哪裡。這三種手法,都是不夠光明正大的,也是不可取的,它都有可能把事情弄僵,甚至直接損害父母與孩子間的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