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校對:易二三

我們放開了說吧:成龍的《警察故事》(1985)以商場大作戰為結尾,這部電影之於動作片,就像是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之於交響樂,或是查爾斯·狄更斯的《荒涼山莊》之於十九世紀的小說,或是泰奧多爾·籍裡柯的《梅杜薩之筏》之於表現派繪畫。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警察故事》(1985)

這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完全達到了現代人在某個領域所能做的努力的頂峰——記錄了脆弱不堪的血肉之軀齊齊充滿力量地運動——該片至今都是星光閃耀的標杆作品,永遠是個奇蹟。

《警察故事》展示了導演兼主演的成龍及其成家班(這是一支彷彿自殺小隊般無懼死亡的附屬組,兼當成龍的隨行)在電影、生理以及心理層面——面對如此危險的特技動作而毫不畏懼——的一整套技巧。

在電影眾多孤注一擲的場景中,正是這種不顧一切、無情苛刻、傾盡全力的可貴精神,成就了成龍的《警察故事》及其1988年的續集——兩部電影都展示了矯健的身手、平民主義以及反權威的行為,同時也記錄了當我們理解了電影形式,擁有了巔峰狀態的特技演員以及無政府主義的品味時,會達成多麼偉大的成就。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警察故事》(1985)

從剛開始的追逐戲,到最後成龍從商場中央大廳的八十英尺高、有著燈泡裝飾的杆子上滑下來,《警察故事》結尾的近七分鐘半的混亂場面,讓我們體驗了一次真正的大混戰:從高層房屋自由下落、身體被夾在電扶梯之間的空隙處、越野摩托撞進體育用品店,還有糖玻璃做的展示櫃一次又一次被撞碎——這樣的動作戲實在是多到連主創都把這部電影戲稱作「玻璃故事」。

最後一刻,成龍從一塊玻璃上一頭栽進了一個售貨亭,他的手掌因摩擦和燈泡的碎片而傷痕累累,兩塊椎骨也幾乎被撞斷了。在這個完全沒有剪輯過的單鏡頭裡,可以看到他幾乎一落地就站了起來,又繼續緊追不捨。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警察故事》(1985)

根據成龍最近的自傳《還沒長大就老了》(Never Grow Up),這場戲是晚上拍的,因為他白天忙著拍洪金寶的《龍的心》(1985)。可以看出,香港拍電影的節奏非常迅速狂熱,但成龍那幾年尤為地拼命。

考慮到最後他吃苦耐勞是出了名的,難以想象的是,他當時依舊是一個窮小子,努力想要在自己作為武術動作明星的新地位上,儘可能賺更多的錢,而不是成為那時流行了很久的笑料模板。

1954年,他在香港出生,原名陳港生,父母后來在法國駐香港大使位於太平山的住所找到了廚師和家政的工作。1960年,他的父親移居澳大利亞堪培拉,在那裡的美國大使館工作,後來母親也很快跟著去了,只剩成龍一個人留在香港。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大家覺得他是一個很不安分的搗蛋鬼,需要管教,於是他的父母把他送進了中國戲劇學院,這是一所寄宿學校,教授學生唱歌、摔跤、跳舞和功夫,為他們前往北京謀生做準備。

十年來,成龍一直在學校裡練習剪刀腿、翻筋斗和舞臺表演,每天從早上5點練到晚上11點。在學校的生活不容易,紀律懲處也是常有的事,但這無情的訓練生活,給成龍奠定了他事業的基礎,他不僅完全掌握了身體上的技巧,後來還和同窗的尖子生們組成了一個團隊,也就是之後聞名的「七小福」。

七人組裡的元龍,也就是後來的洪金寶,當時他的腿還摔斷了,臥病在床,胖了許多。洪金寶把自己功夫動作的編排技術,帶到香港迅速發展的動作片產業中,使得自己的舊時同窗可以有一學一。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成龍便是其中之一,他好幾年都徘徊在武打片這個產業的邊緣,當過特技演員、演員、動作指導,只要一有機會,任何崗位都會去做,早些時候,他甚至演過鏡頭背景裡的屍體。

他在《龍爭虎鬥》(1973)中短暫亮相過,片中他的脖子被李小龍扭斷了。直到與獨立製片人吳思遠合作之後,他才找到自己的位置,開始把他後來因之聞名的功夫喜劇的風格,與一連串的邪惡頭目融合在一起,拍出了第一波熱門大片——《蛇形刁手》(1978)和《醉拳》(1978)。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蛇形刁手》(1978)

李小龍是壓力下優雅的化身,像樂隊指揮一樣控制著打鬥的節奏,而成龍則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即興的攀登者,他會一邊倒退一邊思考,避開打擊,用沿途碰巧撿到的任何日常物品製作武器。觀眾都很買賬,我們現在依舊買賬。到了25歲左右,成龍終於成了明星,他再也不用扮演背景裡的死屍了。

他成為了香港巨星。七十年代末,幾乎就在他鞏固了自己在國內的聲望之後,他就像李小龍那樣,把目光鎖定在征服美國上。

他早期在這方面的努力——《殺手壕》(1980,與《龍爭虎鬥》的導演羅伯特·高洛斯合作);哈爾·尼達姆執導、伯特·雷諾茲主演的《炮彈之路》(1981),他在片中飾演一個喜劇角色——在商業和創作上都很令人失望。成龍習慣於香港拍攝中那種流暢的現場即興表演的氛圍,現在因缺乏即興表演的機會而感到束手束腳。

儘管如此,他還是從美國遠征中帶回了一些東西。尼達姆從1978年的《賣命生涯》開始,在片尾放上拍攝花絮,給觀眾留下了一種幾乎參與到現場的感覺。

成龍借鑑了這一理念——他在《龍少爺》(1982)之後的每一部電影,都加上了那些因臺詞和表演不佳而沒過的鏡頭,經常能看到成龍在一次表演失敗後痛苦地縮成一團——鞏固了自己與觀眾之間親密而愉快的關係。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龍少爺》(1982)

在這段時間裡,成龍也開始超越傳統功夫電影的隱喻,這其中的關鍵是他與編劇鄧景生近三十年的密切合作,他們的第一次合作是《師弟出馬》(1980)。

成龍和鄧景生向好萊塢尋求挑戰和靈感,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奪寶奇兵》(1981)激發了成龍的靈感,讓他創作了十九世紀海上警察對抗海盜的——《A計劃》(1983),這部電影展現了成龍投身於對置危險於不顧的特技表演的新決心。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A計劃》(1983)

尚不清楚鄧景生是否出演過將成龍介紹到美國的默片喜劇,但毫無疑問,從這位明星的啟航,到後來擁有不俗的影響力,兩人均有合作——《A計劃》中懸掛的鐘面是對哈羅德·勞埃德的《安全至下》的致敬,《A計劃續集》(1987)中從房屋前院掉下去的笑料又參考了巴斯特·基頓的《船長二世》。

動作片《威龍猛探》(1985)從紐約拍到了香港,由詹姆斯·格里肯豪斯執導、格里肯豪斯和鄧景生聯合編劇,這部電影並不順利,在此之後,成龍和他最喜歡的編劇鄧景生萌生了製作他們自己的警匪片的想法。

成龍感到自己被錯誤地當做了「硬漢版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他想要為自己量身打造一個角色,於是兩人按照平常的安排開始工作,成龍想象場景,然後鄧景生提供一個個與死亡擦肩而過的相關聯的情節。

《警察故事》的基本情節的素材,可能要歸功於美國的警匪片,但從影片中不計後果、跳來跳去的動作戲,可以明顯看出,這裡是香港,而不是好萊塢。

這部電影開篇是成龍最具代表性的場景之一,這場戲說的是山上棚戶區的一次突擊行動,當時這種棚戶區四散在無比擁擠的香港——電影以此開場,最後以滿是玻璃和鉻合金的商場結尾,描繪了香港是一個既有豪宅也有貧民窟的城市,對比明顯。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A計劃》(1983)

警察被自己的狩獵目標發現後,槍戰立刻爆發,成龍和他的獵物由此開始了一場追逐戲,他們開著汽車高速穿過村子,穿過重重障礙,汽車報廢后便扔在路邊,對方上了一輛雙層巴士,而我們的主人公則用傘把英勇地掛在巴士上。

成龍從十分陡峭的山坡上猛衝而下,抄近道攔下了巴士,匪徒摔出擋風玻璃整齊地摔在他的腳下,沒有對話卻十分幽默,這部電影可能直接來自特克斯·艾弗裡的畫板吧。

成龍扮演的是陳家駒——英文版中叫陳凱文——他是一名警察,負責保護不願合作的關鍵證人莎蓮娜(林青霞飾演),好讓她出庭指證她老闆,犯罪頭目朱滔(楚原飾演)。與此同時,家駒必須處理不瞭解情況、處處妨礙的領導(董驃和林國雄飾演,他們扮演這類常見角色扮演得非常出色),而且還要安撫他不知情的女朋友阿美。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警察故事》(1985)

在這部分,阿美鬧劇般地遭受了無數屈辱和痛苦的誤會,也往她那不體貼的戀人臉上扔了好幾次蛋糕。阿美由張曼玉扮演,當時還年輕的她,擁有國際化背景,還是1983年香港小姐選美比賽的亞軍,也可能是她那一代最偉大的中國女演員。

《警察故事》上映於1985年12月,在香港、韓國和日本都成為熱門影片,即使不斷被美國拒絕,但一直以來,成龍在這些地方還是擁有很多粉絲——1987年,紐約電影節放映了這部電影,《紐約時報》影評人文森特·坎比對面前銀幕上的這部電影毫無感覺,認為該片「的首要興趣是作為另一種文化的紀念品」。

不管怎樣,《警察故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快就拍出了續集,這兩部電影成為了該系列電影的基礎,到目前為止,該系列電影已經制作了兩部續集、兩部重啟電影和一部衍生電影。

到上世紀80年代,成龍的成功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他的前後兩部系列電影都在蓬勃發展——他與中國戲劇學院的老同學洪金寶和元彪主演的三部「福星」系列電影,以及《龍虎盔甲》和《A計劃》的續集。

1988年,《警察故事2》上映,進入當地市場時,人們剛看到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和林嶺東的《龍虎風雲》這類「英雄流血式」的電影收穫了巨大成功——這些都是緊張、暴力、痛苦的電影,成龍太聰明瞭,他以更有趣的吸引力試圖模仿這些影片。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警察故事2》

《警察故事2》在該系列中與更為引人注目的前後兩部相比,常常被忽略——《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1992)由唐季禮執導,成龍(他曾懸掛在吉隆坡上空的直升機上)及楊紫瓊主演——《警察故事2》無疑與前作不同,但同樣令人興奮,且更加關注警務程序,在調性上是常常賣傻的《警察故事》和成龍後來更為戲劇化、更加類型化的電影——如黃志強1993年的《重案組》——的折中。

第一部電影的大部分人都回歸了,還給朱滔的得力助手(曹查理飾演)加了戲,他是一個對待拍戲像對待自助餐一樣的演員,盡情發揮。一支《邁阿密風雲》式的特別監視小組加入了警方力量,其中包括三名女警察,她們在審訊室裡毆打罪犯,彷彿上演了一出現代舞。

他們的存在,使得影片更注重跟蹤技巧和警方科技,因此,影片略微減少了喜劇元素,連成龍公然行兇的情緒都莫名低落了下來——但你會擔心他在被蛋糕砸了的第一部中變得受人尊敬,這一部中,大量的次要情節是他的上司一直在放屁、拉肚子,不斷掙扎。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1992)

與第一部不同,《警察故事2》並非從一開始就轟轟烈烈,這一部更加細緻、周全,相比第一部每個場景設定都更加宏觀、荒誕。比如餐館裡的騷動引發了在城市公園裡的那場激烈的打戲,成龍與整個幫派打鬥,在一堆棍棒中廝殺,這一切都在為了之後廢棄工廠上空綻放的盛大煙花做鋪墊。

這家工廠就是那些恐怖分子的聚點,他們專門用炸彈給城市制造恐慌,並拍攝下來,他們模仿遊戲視頻裡的場景,似乎是在致敬當代的平臺遊戲。這個場景充滿了《大金剛》風格的桶,而家駒(成龍飾演)最大的敵人就是炸彈人,即由老練的特技演員黎強權飾演的啞巴反派。

外國影評人高度評價成龍的這部早期電影——就像貝多芬

《警察故事2》

整個影片中,成龍和整個成家班都對簡單的摔倒動作不屑一顧——摔倒的場景一定不能是人物簡單的摔倒。要麼是頭朝下,要麼就是摔倒之後接一個後空翻站起來。最好是摔倒的時候打碎一些東西:花瓶、桌子、玻璃、健身器材、工業器具等等能碰到的東西,讓觀眾看著就疼。

《警察故事2》這部電影越看越值得回味,該片和那個時期大多數成龍的作品類似,其成功取決於表演者及其團隊之間完全的信任,這需要多位演員的相互配合,每個動作的時機都需要精心的安排,以及極高的精準性。

在其中一個場景中,成龍在巷子裡的牆壁之間來回穿梭,也就在那一秒裡,一輛車飛速地撞了進來,然後成龍就恰好跳到了車的引擎蓋上。這種特技場面不能反覆拍攝,也沒有容錯率。

不過整部影片的拍攝並非一帆風順,這在花絮裡就能看到:有個場景是成龍在穿過走廊時,旁邊的金屬架子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砸在成龍身上,這時成龍本應該跳起來穿過一塊預先弄碎的玻璃,結果那塊玻璃完好無損。成龍呆坐在那裡,上衣上都是血。

但有句話叫「人生短暫,藝術永存!」,血肉破碎,骨頭斷裂,這些痛苦造就了永存的電影。這兩部《警察故事》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里程碑,是如英雄般的演員們用痛苦換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