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初中語文病句修改想一分也不失?這篇病句修改攻略一定要看看!

01

語序不當

不同的語序可能表達不同的意義。語序如果不當將會使表意不明等。語序不當主要有以下種情況:句子成份順序不當、定語狀語詞序不當、主客體顛倒、分句位置不當。

1.定語、中心語位置顛倒

例:這個國家石油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石油的生產”應為“生產的石油”)

2.把定語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

例:如何進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問題在全校教工中熱烈地引起了討論。(“熱烈地”應放在“討論”之前。)

3.把狀語錯放在定語的位置上

例: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充分的主觀能動性。(將“充分”調至“激發”前,並刪掉一個“的”)。

4.多層定語語序不當

例:北京故宮博物院最近展出的這件金縷玉衣是兩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將“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之後,並在“文物”前加“的”。)

5.多層狀語語序不當

例:在休息室裡許多代表昨天都與他熱情的交談。(應改為“熱情的與他交談”)

6.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例:他不能嚴格要求自己,能力即使再強,也不能委以重任。(“即使”應移到“能力”的前面)

7.主客顛倒

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於許多日本企業家是不陌生的。(應改為:“許多日本企業家對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不陌生的”。)

8.分句位置不當

例:為支援災區人民,村裡的人寧願獻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麵。(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寧願自己吃玉米麵,也要獻出大米。” )

初中語文病句修改想一分也不失?這篇病句修改攻略一定要看看!

02

搭配不當

搭配不當一般包括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附加成分與中心語搭配不當、主語和賓語意義上搭配不當以及前後照應錯誤。

1.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例:我覺得這個答覆,和對這些問題的調查處理,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答覆”和“調查處理”並不是態度,這屬於主謂搭配不當,可把“是”改做“表現出”。)

2.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

例:《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出色地塑造了漢末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的英雄事蹟。動詞“塑造"”與賓語中心語“事蹟”不能構成動賓關係,可將“事蹟”改為“形象”。)

3.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我們班幹部嚴肅地研究了同學們對班委工作的建議,又虛心地徵求了老師們的意見。(“嚴肅”作狀語,不能修飾限制“研究”,可改為“認真”、“慎重”等。)

4.主語和賓語意義上搭配不當

例:所謂“膜如紫綃”,是指殼內緊貼殼的內壁的白色薄膜。(這是典型的主賓搭配不當。)

5.前後照應錯誤

例:學習態度的正確與否是成績優良的先決條件之一。(“正確與否”是兩方面,而“優良”只是一方面,前後搭配錯誤。)

初中語文病句修改想一分也不失?這篇病句修改攻略一定要看看!

03

成分殘缺或贅餘

所謂成分殘缺或贅餘,指句子的主、謂、賓等主要成分或應該有的修飾成分、關聯詞語等遺漏或者出現重複多餘,使語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羅嗦。常見的成分殘缺或贅餘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

1.殘缺

缺主、謂、賓語;缺必要的修飾成分、附加成分。

2.贅餘

主、謂、賓語多餘;修飾成分,附加成分多餘。

例1 經過志主任再三解釋,才使他的怒氣逐漸平息,最後臉上勉強露出一絲笑容。(主語殘缺。多用了一個介詞“經過”,使得原句主語變成了狀語,造成主語殘缺。)

例2 為了全面推廣利用菜籽餅或棉籽餅餵豬,加速發展養豬事業,這個縣舉辦了三期飼養員技術培訓班。(賓語殘缺,句中“推廣”的賓語應該是“經驗”,而不應是“餵豬”;在“餵豬”後面加上“的經驗”句子就通了。)

例3 南堡人民經過苦戰,一道大壩巍然屹立在天目溪邊。(該句缺謂語,句中主語“南堡人民”和狀語“經過”,而沒有謂語,若把“經過”一詞前置句首,“經過南堡人民”便成為狀語,“一道大壩”便成為主語,“屹立”成為謂語,這樣的句子成分就不殘缺。)

例4 全運會結束後,運動健兒們凱旋而歸。(謂語重複。“旋”就是“歸”的意思,可改為“勝利歸來”。)

例5 經過廣泛的討論,反覆的修改,新的獎酬金制度終於付諸於實施了。(介詞多餘。“諸”在這裡本來就有“之於”的意思,再加上介詞“於”,就重複了。)

例6 我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按老師的要求仔細審題。(“原因”與後“因為”重複,應去掉“的原因”或“因為”。)

初中語文病句修改想一分也不失?這篇病句修改攻略一定要看看!

04

結構混亂

所謂結構混亂,指將兩個意思或兩種句式纏繞在一起說,造成語句不通順。常見的結構混亂類型主要是句式雜糅。

例1 這部學術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學的兩位年輕教授寫成的。(典型的句式雜糅。這是將“著作的作者是兩位年輕教授”和“著作是由兩位年輕教授寫成的”兩句雜糅而成,可刪去“的作者”或“寫成的”。)

例2 不難看出,這起明顯的錯案遲遲得不到公正的判決,其根本原因是黨風不正在作怪。(句式雜糅,可去掉“在作怪”。)

例3 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黨的領導幹部,辦事、想問題都要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後半截是“從……出發”和“以……為出發點”兩句式的雜糅。可去掉“從”改為“以”。)

05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的類型主要有語意不明、指代不明、歧義等。

例1 會上,對如何疏通產品銷售渠道的問題,大家談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議很不成熟。(“看法”和“建議”沒有必然的聯繫,造成語意不明。)

例2 地對於人類、特別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而黃土對於原始社會極其落後的初級農業尤為重要。(“黃土”究竟是什麼,句子並未說清,語意不明。)

例3 學習寫作是否一定要多讀多寫呢?從前人的寫作經驗來看,這是一條必由之路。(“這”指代的內容未說明。)

例4 我認為,應該儘可能使用簡化字,不要濫用繁體字,這樣會給漢字規範和青少年學習增加困難。(“這樣”指代不明。)

例5 大家對護林員揭發林業局帶頭偷運木料的問題,普遍感到非常氣憤。(歧義。大家“氣憤”的是什麼?是護林員揭發問題這件事還是護林員揭發出來的問題?如果在“揭發”後面加上一個“的”字,歧義就消除了。)

初中語文病句修改想一分也不失?這篇病句修改攻略一定要看看!

06

不合邏輯

所謂不合邏輯,指的是由於概念使用、分類、判斷失誤造成的語病。常見的不合邏輯的語病有不符合客觀事實、前後矛盾、分類列舉不當、否定失當等。

例1 為了防止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件,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了安全生產措施。(與常理不符。“防止”和“不再”不合邏輯。)

例2 兩三百人,上千隻眼睛,盯著落水者,居然沒人下河救人!(兩三百人怎麼會有上千隻眼睛呢?不合事理。)

例3 當你佇立岸邊,放眼無邊的大海,眼前會湧現出一幅我們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壯麗圖畫。(既然“放眼大海” ,後面所呈現的圖畫應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後矛盾。可將“大海”改為“遼闊的大地”等。)

例4 今天下午,我們班的任務是掃地、拔草、墊道和搞校園衛生。(分類列舉不當。掃地、拔草、墊道都是“搞校園衛生”的具體內容,不能用表並列關係的“和”來連接。)

例5 有人說他的落選與個人恩怨有關,但他反駁時非常肯定地否認不是與人人恩怨有關。(雙重否定失當,句意正好相反。可刪去“不是”。)

07

辨析病句的幾種方法

1.語感覺察法

審讀病句,可以從感覺上察覺毛病,按習慣的說法會覺出彆扭。以上搭配不當,語序不當,語義重複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2.提取主幹法

運用語法分析的方法,將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提取出主幹,檢查主幹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幹沒毛病,再檢查附加成分,看修飾語與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3.邏輯分析法

有的病句沒有語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邏輯分析法是從概念使用,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違背邏輯。以上語義重複,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總之,改病句不能滿足於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實踐,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不斷提高辨識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