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千龍網:北京聯大師生調研京西紅色文化遺址

千龍網:北京聯大師生調研京西紅色文化遺址

近期,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新聞與傳播系“雙百行動計劃”教師調研團隊,走進西山裡的紅色文化遺址。圖為長辛店“二七”革命遺址(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千龍網記者 耿子葉攝

千龍網:北京聯大師生調研京西紅色文化遺址

圖為長辛店“二七”大罷工舊址(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千龍網記者 耿子葉攝

千龍網:北京聯大師生調研京西紅色文化遺址

圖為解放戰爭十八烈士墓(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千龍網記者 耿子葉攝

千龍網北京9月12日訊(記者 耿子葉)隱藏在棚戶區衚衕裡的長辛店“二七”革命遺址、盧溝橋西道口的趙登禹墓、毗鄰麗澤金融商務區的解放戰爭十八烈士墓……近期,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新聞與傳播系師生調研團隊走進京西紅色文化遺址,瞭解都市“擴張”中紅色遺址的生存現狀。

北京西山紅色文化,是指在北京西山地區所發生的中國人民革命活動,尤其是黨領導人民所進行的革命鬥爭等革命實踐所孕育和產生的紅色遺址、紅色精神等。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對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提出“構建涵蓋老城、中心城區、市域和京津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統籌長城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為推動文化改革發展,提出要“深化對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的研究利用”。

“西山文化帶和紅色文化建設被寫入市黨代會,說明從北京市決策層面對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宏偉目標有了具體的實施路徑。西山文化帶作為多文化樣態的地理區域,紅色文化本身就是西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基於此,從政治價值視角觀察北京西山紅色文化就具有了全局性意義。”北京聯合大學新聞與傳播系主任李彥冰副教授說。

在8月10日至14日期間,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新聞與傳播系雙百行動計劃“北京西山紅色文化資源及傳播現狀調研”教師團隊製作了調查問卷,圍繞“在京高校師生西山紅色文化資源認知與傳播狀況調查”的調查主題,對在京23所高校的302位師生進行了調查。該調查團隊受到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推出的2018年首都高校師生服務“四個中心”功能建設“雙百行動計劃”的資助。在本次“雙百行動計劃”遴選中,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學生團隊以“溯源紅色:微電影與北京西山紅色文化藝術創作再現”為主題,同時也獲得資助。

教師調研團隊主持人李彥冰副教授介紹說:“調查問卷的初步分析結果顯示,與西山所蘊含的豐富革命遺址和其本身具有的重要歷史與現實價值相比,在京高校師生對西山紅色文化的認知度普遍偏低,該群體不僅對西山的地理區域認知模糊,更對涉及西山各行政區的紅色遺址知之甚少。在本次調查所列的31個紅色遺址和景點中,只有盧溝橋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認知度均值超過3(5表示非常熟悉)。”李彥冰表示:“這個初步的調查結果還是很令人吃驚的,但也說明了我們此項調查的意義所在。後續我們還將繼續實地走訪這些西山紅色文化遺址,進一步探索西山紅色文化的傳播情況。”

李彥冰副教授在總結初步調研結果的基礎上形成了“北京西山紅色文化資源及在京高校師生傳播認知現狀調研結果”的報告,在調研報告中針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與利用提出了針對性建議:“北京市屬高校教學科研應該多融入北京文化元素。作為北京市屬的高校,面對師生對北京紅色文化認知偏低、模糊的現實,教師有責任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北京元素,以加強學生對這方面的歷史認知;在教師的科研中,體現北京文化特色,提高紅色文化的傳播效果。”

千龍網:北京聯大師生調研京西紅色文化遺址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新聞與傳播系供圖 千龍網發

師生調研小組實地調研西山紅色文化遺址。

千龍網:北京聯大師生調研京西紅色文化遺址

圖為新聞與傳播系主任李彥冰副教授(右1)和黨支部書記周春霞副教授(左1)實地調研長辛店“二七”革命遺址(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千龍網記者 耿子葉攝

千龍網:北京聯大師生調研京西紅色文化遺址

圖為黨支部書記周春霞副教授實地調研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千龍網記者 耿子葉攝

千龍網:北京聯大師生調研京西紅色文化遺址

圖為系主任李彥冰副教授(右)和黨支部書記周春霞副教授(左)實地調研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千龍網記者 耿子葉

千龍網:北京聯大師生調研京西紅色文化遺址

圖為系主任李彥冰副教授(左2)和黨支部書記周春霞副教授(左1)實地調研趙登禹墓(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千龍網記者 耿子葉


(點擊“瞭解更多”進入千龍網查看原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