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大學生求職中出現的幾種心理問題,你出現了嗎?

求職擇業是大學生人生的重要轉折。當前,大學生處在國家經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雙重改革的背景之下,“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是國家把大學畢業生作為一種人力資源,通過市場調控,使用人單位能夠錄取到滿意的人才,畢業生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單位,實施優化配置的一項就業政策。在這種雙向選擇中,畢業生要想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單位,必須與其他畢業生展開激烈的競爭,加上主客觀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們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導致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出現種種心理問題。

大學生求職中出現的幾種心理問題,你出現了嗎?

一、焦慮與恐懼心理

焦慮是一種緊張不安並帶有恐懼體驗的情緒狀態,多半是由於不能實現目標或是不能避免某些威脅而引起的。一般學生表現的焦慮程度較輕,主要有不安、憂慮及某些心理反應。

就業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是他們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轉折。在職業選擇過程中,國家需要、個人意向、有限的供職崗位、多樣的工作環境等多種因素令每一位涉世不深、社會經驗缺乏的大學生深感困惑。尤其是當競爭機制全面引入,優勝劣汰成為普遍法則,大學生們更加覺得自己身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大學生求職中出現的幾種心理問題,你出現了嗎?


一方面,理想的職業無法輕易獲得,需要自己合理定位,不懈努力;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在選擇人才時也不是一錘定音,還需要多方面的瞭解與考察。在等待就業的過程中,很多同學就產生了焦慮心理。成績優秀的同學擔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體現不出自己的價值;成績較差的同學擔心沒有單位接收自己;女同學擔心自己受到性別歧視;年齡大的同學擔心自己沒有競爭優勢;冷門專業的同學更是擔心自己學了四年根本找不到用武之地等等。在面對理想與現實、就業與失業、簽約與違約、就業與考研等矛盾以及各種選擇和誘惑時,大學生們常會感到難以取捨、無所適從、焦慮煩躁。

大學生求職中出現的幾種心理問題,你出現了嗎?

輕度的焦慮是正常的,適度的焦慮還可以使人產生壓力感,催人奮進,但過度的焦慮就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就業焦慮發展到嚴重階段,就可能產生“就業恐懼”。有的同學平時的知識與經驗積累不足,求職的知識、能力和心理準備不充分,在求職屢屢受挫後,產生了恐懼感,一提到就業就心理緊張,懷疑自己,否定自己,逃避現實,個別人甚至產生絕望的心情,出現極端行為。

大學生求職中出現的幾種心理問題,你出現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