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萬山尤魚鋪村:那片春暉深情下的鄉愁故土

萬山尤魚鋪村:那片春暉深情下的鄉愁故土

去年以來,萬山區茶店街道尤魚鋪村以推進“民心黨建+‘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農村綜合改革為統攬,紮實推進村農工作,在共青團萬山區委的積極統籌聯絡下,尤魚鋪村於2017年成立了春暉社,這片讓遊子旅人們魂牽夢繞的鄉愁故土有了一個回報桑梓的春暉平臺。

万山尤鱼铺村:那片春晖深情下的乡愁故土

一年來,以劉雁、商興為首的13名在外遊子們返回家鄉受聘為尤魚鋪村春暉使者,用自己炙熱與熱情積極號召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扶貧事業上來,默默發揮著自身的力量。正是有了他們的身影,正是他們無私的愛心匯成了鄉村大地上的一股股暖流,推動著茶店街道魷魚鋪村各項事業不斷髮展。

致富不忘家鄉人,春暉產業助脫貧

劉雁,返鄉之後一直思索回報家鄉父老,他利用自己多年在外經商積累的財富成立了貴州萬山森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項目建設中,聘用周邊困難群眾到工地打工,為他們創造收入;開業後,將帶領周邊群眾發展農家樂、銷售土特產,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截止目前,新增就業人員200餘人,帶動精準貧困戶脫貧20餘戶。

万山尤鱼铺村:那片春晖深情下的乡愁故土

商興,貴州萬興管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公司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懷揣感恩之心,不忘回饋社會,於2016年3月贊助第33屆濰坊國際風箏節會50000元;資助一名貧困大學生每月800元生活費;幫扶75戶220人脫貧。

30歲不到的黃琪明,一次返鄉的機會聽到“春暉行動”理念深受感動,決定返鄉創業,成立了萬山區琪明刺棚蛋雞養殖廠,為助力脫貧攻堅,專門聘請周邊貧困群眾到廠務工,並提供技術培訓,技術成熟後,指導周邊群眾自行養殖,產業共帶動貧困戶39戶,136人脫貧。

万山尤鱼铺村:那片春晖深情下的乡愁故土

萬里鵠燕戀舊窩,報得一片春暉來

尤魚鋪村大山組通組路原本為一條泥濘的鄉間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鄉親們對回家路的真實表達。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大山組村民王新發、王德懷發起了修路建議,目的在於用親情、鄉情召喚本組賢達人士反哺故土,投身家鄉建設,共建美好家園。經王新發、王德懷等人積極宣傳發動,2005年大山組賢達人士王德順出資8.8萬元修建大山、上寨兩條長約一公里的通組路,大山組賢達人士王忠厚出資6萬元修建大山組銀杏樹堡坎及活動場所硬化,2009年團省委得知此春暉事蹟後,立即幫扶3萬元建設大山組春暉家園。大山春暉家園建設後,銀杏樹下鄉親歡聲笑語,小兒嘻戲追逐的優美畫卷成為大山人獨特的鄉愁記憶。

万山尤鱼铺村:那片春晖深情下的乡愁故土

春暉情暖伸援手,助力學子大學夢

身為尤魚鋪村人的春暉使者劉雁常說:“我們那個年代就是沒有條件讀書,走出大山很不容易,這些年在社會上拼搏也沒少吃了沒文化的苦,現在我們有能力了就絕不能讓孩子們也上不了學”。自劉雁返鄉創業以來,他通過春暉平臺資助家鄉的貧困學子們實現自己的升學夢,靠著知識的信仰走出大山,成就夢想。共資助15名大學生,資助標準為每人資助2000元,共計30000元。

春暉使者商興也是這樣一名熱心家鄉公益,關注家鄉學子的春暉人,他長期資助一名家鄉的貧困大學生,從學習用具到生活冷暖,樣樣細緻入微,被資助的學生常常叫他商爸爸,商興卻常常滿臉微笑的對別人說:“我不要他記住我,我只希望他們學有所成,成人成才,以後過得好,不要忘記他是從尤魚鋪走出去的,以後常回來盡點心力”。

樹高千丈不忘根,頻頻善舉牽人心。尤魚鋪春暉社社員們用他們無私的愛心,以產業為基,以扶貧為根,以反哺為葉,幫助了一個又一個家鄉的困難群眾,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拳拳赤子的春暉深情。

(共青團萬山區委供稿)

万山尤鱼铺村:那片春晖深情下的乡愁故土万山尤鱼铺村:那片春晖深情下的乡愁故土

6月19日 星期二

審 核|母 丹

編 輯|Hold住

供 稿|春暉欄目組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