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土地大賣,漲幅高達111.5%,未來房價可能還會大漲!

就在昨天(6月7日),土地交易市場傳來消息——上半年我國土地熱銷,單就5月份50個大熱點城市賣地金額就創造成了年內最高紀錄合計賣地金額單月高達3130億,同比上漲幅度高達111.5%!而就在過去的5個月裡,50大熱點城市合計土地出讓金高達1.5萬億,與2017年同期的9503億相比,上漲幅度高達57.6%,多賣了4520億。

土地大賣,漲幅高達111.5%,未來房價可能還會大漲!

這個消息對於土地交易市場來說,可以說是相當讓人振奮的消息。然而,小小金融小編卻認為土地交易市場行情如此火爆,對於還沒有買房的剛需族們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為,在這大賣的50個城市裡,大部分的主力都來源於二三四線城房。其中,二線城市就有5個賣地破500億元;有20個三四線城市5月份賣地平均收入也超過了100個億。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

一、未來房價還有大漲的可能。

地方賣地大賺就意味著開發商在搶購土地上花費了大量的、高額的收購成本。但是,開發商是不會一直把這些成本揹負在自己身上。他們需要快速消化,將這些地皮快速轉型成為可以盈利的新城區。

然後,再通過這些土地上的城區來轉移他們的購地、信貸和開發成本。同時,他們還要利用這些新城區來為企業自身創贏。所以,屆時隨著地皮和開發成本的增加,二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會再加節節攀升。

二、地方政府的處境將會更尷尬。

近年來,國家一直強調要讓房價迴歸理性,並且出臺了上百條的政策來抑制房價過快增長。同時,還要求各地政府“因地施策”,承擔房價“上漲即問責”的後果,來不斷給各地城市的房價降溫。顯然,國家對樓市的調控是動真格的。

但是,目前除了少數城市可以不用過度依賴售地來獲得財政收入之外,大部分地方政府還是需要高度依賴土地售賣的高收入來維持財政支出的。

所以,如果後期開發商家土地變成新城區之後,政府又出臺限價、限售政策來抑制房價,必然招致開發商的不滿導致後期的土地流拍嚴重。而如果出臺的政策太鬆又起不到打壓炒房、抑制房價的作用,無法跟國家和民眾交待。最終,地方政府的處境只會更尷尬。

而處於這樣尷尬處境的地方政府會怎麼做?當然只能先保證自己的政財收入之路不斷,放鬆對開發商銷售的抑制,再出臺一些不鹹不談的政策來平衡各方。但,這些政策未必能對房價的抑制起到什麼抑制作用。最後,樓市也只會變成一個越調控房價越往上跑的“怪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