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養牛防止拉稀的飼養管理以及防治措施 劃的都是知識點

牛常見病雖然不像傳染病一樣暴發和流行,但由於有些病無典型的臨床症狀,易在管理上造成忽視,而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需要進行有效的預防措施,才能避免損失,提高牛群的健康水平,發揮牛的最大生產力。下邊主要講講牛拉稀的各種情況。

一、消化不良

1、犢牛 當犢牛吃食過多牛乳,或人工哺乳的情況下不能做到定時、定溫、定量,加之犢牛運動量少,便可能引起積奶肚脹,便會發生拉稀。

防治措施;嚴格控制犢牛吃奶量,增強運動量。當出現消化不良時,應馬上禁食,注意防止脫水。

養牛防止拉稀的飼養管理以及防治措施 劃的都是知識點

2、大牛 成年採食大量精飼料或幼嫩牧草時,將可能發生瘤胃積食、瘤胃脹氣以及拉稀等症狀。

防治措施;嚴格控制精飼料與嫩草採食量,並定期健胃增強消化能力。當出現瘤胃積食、瘤胃脹氣時,應先禁食並灌服石蠟油進行緩瀉,然後灌服一些健胃促消化的藥物加快恢復。出現拉稀時可喂服蒙脫石散進行止瀉,並注射慶大黴素、頭孢菌素等藥物防治繼發感染。

養牛防止拉稀的飼養管理以及防治措施 劃的都是知識點

二、飼養不當

夏季造成牛不潔性拉稀的原因多為黴變飼料,牛採食量小時不會馬上發病,只有體內黴菌毒素累積到一定量時才會發病,除拉稀外還常伴有流涎、磨牙、塗抹以及蹬腿等神經症狀。

對策 養牛過程中應嚴格掌控飼草飼料的質量,禁止飼餵黴變、受汙染以及具有毒性的飼草飼料。當牛發生拉稀時,需停止飼餵並灌服石蠟油將胃腸內容物情況,然後再進行止瀉與對症治療。

養牛防止拉稀的飼養管理以及防治措施 劃的都是知識點

三、細菌、病毒性拉稀

由細菌或病毒導致的拉稀,可直接發生,也可在消化不良性拉稀、不潔性拉稀後繼發。牛發生細菌、病毒性拉稀後,其症狀一般多較為嚴重,傷亡率較高,部分還具有一定傳染性。

對策 對於細菌、病毒性拉稀,一定要採取綜合防控與治療。發病後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對症治療,例如補液、強心、抗菌、調節電解質平衡、補充微量元素以及健脾健胃等。

養牛防止拉稀的飼養管理以及防治措施 劃的都是知識點

四、慢性消化道疾病

當牛長期處於飼養管理較差的環境下,十分容易發生前胃弛緩、胃腸炎等消化道疾病,進而出現長期拉稀。當發生上述三種情況下的拉稀時,若治療不及時或不當,同樣可能轉為慢性胃腸炎長期拉稀。

對策 對於這類牛應該以調為主,飼餵優質易消化的飼草飼料,改善飼養環境,定期進行驅蟲與健胃,並增加運動量與光照時間。經1~2個月細心飼養管理,這類牛多可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