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今年大蒜價格不太樂觀,蒜農要注意了

近年來,大蒜隨著價格“過山車”一般的變化,呈現出獨特的“蒜週期”。現在,正是新蒜上市季節,大蒜的價格如何呢?大蒜市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高一年,低三年,穩三年”。在雲南、河南等地,大蒜出現滯銷現象。面對價格大跌,蒜農們有哪些規避風險的方法?如何從機制上破解“穀賤傷農”的怪圈?

大蒜位居價格降幅榜首

今年大蒜價格不太樂觀,蒜農要注意了

經歷過2016年被形象地稱作“蒜你狠”的價格高峰後,今年的大蒜價格卻“狠”不起來。據農業農村部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4月全國大蒜平均批發價每公斤5.44元,環比跌11.3%,同比跌59.9%,較近5年同期平均跌30%。

江蘇徐州

江蘇徐州邳州市宿羊山鎮是我國大蒜的主產區。在大蒜種植基地,數百畝的大蒜在驕陽下佇立,一派豐收景象。然而,在蒜農孫芝輝眼裡,卻是負擔。孫芝輝說:“今年種了10畝白蒜,質量過硬。但怕今年價格還不如去年。去年也不高,蒜頭五個以上的才賣8、9角一斤,小的賣4、5角一斤。如果比去年便宜,就不夠成本,還得賠錢。”

安徽阜陽

安徽阜陽,新蒜已經上市,其中質量相對較高的“扒皮蒜”價格下跌嚴重,對老蒜價格形成打壓,而庫存老蒜更是難出手。阜陽瑤海農產品物流中心副總經理陳峰介紹:“大蒜這一階段大量上市,價格無形中下跌,批發價毛蒜大概6角一斤,淨蒜大概8角到1元一斤。”

山東金鄉

眼下,全國目光正看向大蒜之鄉——山東金鄉。金鄉種植收購商胡秀軍預計:“今年金鄉的總體產量較去年不會出現增產。今年行情低,現在鮮蒜才賣每斤6角左右,每畝鮮蒜產3000斤左右,曬乾2000斤左右,按此價格算,老百姓掙不了錢。”

河南中牟

大蒜價格走低,蒜薹價格也不景氣。在河南中牟縣多個主產大蒜的鄉鎮,蒜農們開始白送蒜薹。

大蒜價格下跌的主因是供過於求

今年大蒜價格不太樂觀,蒜農要注意了

2018年產新大蒜價格較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的最根本原因是供過於求的矛盾比較突出。影響大蒜價格起伏變化的最根本原因是供需關係,除此之外人為因素、天氣因素以及其他的突發因素都會令行情形成轉變。供需關係在長期趨勢上影響著行情變化,人為因素等可在短時間內刺激行情發生改變。

目前,各地冷庫蒜待售貨源供應量遠遠多於去年同期。且5月中旬後,各地大蒜集中上市,市場供過於求矛盾較為突出。雲南一些地區已出現大蒜滯銷現象。據悉,今年洱源縣大蒜種植面積9萬多畝,產量近20萬噸,但一半以上還沒有采收,部分農民直接放棄採收,出現嚴重滯銷。

如何破解“穀賤傷農”的怪圈?

今年大蒜價格不太樂觀,蒜農要注意了

1.對於即將上市的新蒜

需注重質量,擇機分期出售,規避風險。一方面在大蒜收購的時候,雖然價格低也要防止收貨、放存期間的蛀蟲害問題,品相好價格會好些。另一方面,關注市場變化,建議擇機分期出售,能分散風險;再者,在流通環節,蒜片加工、深加工企業若能多收一些,可以提振市場。

2.對於已經造成虧損的蒜農

山東等地已經開展大蒜目標價格保險。據瞭解,大部分蒜農都買了保險,每斤保1.7元,假設到時候幹蒜賣不到1.7元每斤,政府將給予補助。

3.面對大蒜價格下跌的現狀

很多地方在政府幫助下已展開積極自救。河南中牟縣找到電商平臺,由電商直接出面,以每斤高出市價0.15元的價格從蒜農手中收購,省去了中間商,幫助蒜農消化滯銷的大蒜。雲南部分滯銷蒜農也迎來了這樣的電商。

小農菌語:

要想破解“穀賤傷農”的怪圈,引導措施應當儘量前置,從種植前開始介入。大蒜一般是秋季種,在種植前把影響面積調查出來發布,種的過程中把種植面積、對比去年的增減情況等信息提前告訴生產者。這樣生產者能明白,雖然去年行情好,但去年已經種植過多,應該調整,不能跟風再種。把市場的引導環節儘量前置,來更好引導生產和供需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