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西部決賽不是西部決賽

西部決賽不是西部決賽

再來一場大比分狂勝,只不過贏家變成金州勇士。這個結果其實不難想象,畢竟要想讓回到主場而且擁有杜蘭特和庫裡的勇士連敗,估計只有在最低難度的2K裡才能做到。而比賽結果繼續以龐大分差出現,則不符合理論,卻屬於常識。在小球盛行的當代聯盟,這個結果實在正常,早在兩年前的總決賽就定下基調:無論系列賽還是單場,要麼痛快要麼痛苦,別無選擇。

所以,西部決賽不是西部決賽(其實東部一樣)。正常來說,按照陣容和戰鬥力、隊員經驗和主教練臨場指揮,各種情況分析,休斯頓火箭和金州勇士,好像一定要緊張刺激才對得起觀眾,4比3是該有的結局,最後第七場還是加時絕殺。然而,趨勢並非如此,結果一邊倒居多,我們也習以為常。當然,這是有原因的,而且顯而易見。

現代籃球的基本因素是什麼?三分、傳球和快攻。特別是豪強,將這些技能都推向極致並轉化成為具有特色的優勢。他們最好用的上場陣容裡每個位置都必須全能,狀態要穩定,那些結構單一和位置固定的角色,會被逐漸邊緣化或者成為意外變招使用。這種節奏會造成比賽“全攻全守”,得勢方會獲得良性循環,越打越順,直到拉開差距,對手則會是同樣變化效果相反。此消彼長下,過程反而對應不上兩隊陣容需要呈現的理論。那麼,要怎麼逆轉呢?還是相同道理,只不過載體倒置過來,勝負轉折往往取決於一個瞬間和幾個回合。

不光是西部,算上整個聯盟,勇士顯然是所有球隊中最擅長把握節奏的那一支。他們資本太充足了,根本無需舉例。你不會分析,憑藉本能和常識,都要深刻感覺:他們厲害。火箭休賽期那波操作已經到意外以下的極致,保羅足夠將俱樂部推向爭冠頂端行列,還提前鎖定常規賽榜首,並且幾次擊敗過勇士。火箭獲得諸多定義積極的概念加持:強勢、兇悍、堅韌、順暢、變化、爭冠,等等。這些還不只紙面結論,更是作用在各種級別賽事中可以終結懸念的優勢。憑藉如此效應,火箭被自信和輿論確定,有機會擊敗勇士。

要想擊敗任何爭冠豪強,原則上只能讓他們自己犯錯,接著自己再主導節奏,然後結果就達到了。第一場,火箭先丟掉優勢,全程只是單打。第二場,勇士沒有節奏還“培養”出狀態最好的火箭,接著面臨慘敗。第三場,勇士以終極攻防借大屠殺假想敵的恐怖畫面告訴全世界,衛冕冠軍該有的狀態。以及,庫裡恢復過來了。他是超巨,適應能力無限,調整成全套,天賦手感,歷史級別牽制,一系列描述都在警告火箭:大比分不僅僅是1比2落後。

對於火箭來說,可能沒有哪個賽季像今年一樣接近可以擊敗勇士。結果失敗雖然算不上完全失敗,但對於戰略影響巨大,或許管理層還會繼續升級陣容,並且只是在繼續爭冠試驗。而現在,火箭仍然有空間,哈登和保羅聯手,有著勇士也無法阻擋的效應,這是優勢。

火箭已經不是幾年前的火箭了,勇士永遠是勇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