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敢為人先 爭當改革先鋒

“郡縣治、天下安”,出自司馬遷《史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海內為郡縣治天下;後歷代皆承秦郡縣治國之大制,選拔最優秀人才赴各地任“縣令”,天下安。在國家政權結構中,縣級政府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和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縣域治理是否敢於創新、勇於改革,執行上級部署是否給力,關係到頂層設計能否順利實施、落實。否則,再好的政策也只能停留在紙上

敢为人先 争当改革先锋

通城縣減貧防貧服務中心掛牌儀式 ( 右二 縣委書記 熊亞平、左二 縣長 劉明燈)

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似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是清代鄭板橋的竹圖題詩,其歷任河南範縣、山東濰縣知縣。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的講話曾引用該詩,封建時代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思想境界高得多。

“脫貧攻堅是習總書記心裡牽掛的一件大事。近年來,總書記的足跡遍佈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從田間地頭到百姓炕頭,從茅草危房到磚瓦新宅,他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始終不變。習總書記都這麼勤勉,基層幹部還有什麼理由懈怠呢?通城縣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戰役中當仁不讓,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舉全縣之力大攻堅。派駐數百名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奔赴脫貧一線,與貧困群眾匯成強大合力,幹部大多級別不高,多在基層任職,但都‘幹在實處、走在前列’”。通城縣委書記熊亞平介紹,2020年後,通城貧困人口轉為相對貧困,具體表現為慢性貧困與暫時性貧困並存、收入貧困與多重貧困並存、農村貧困與城鎮貧困並存的形式。縣委縣政府結合通城實際,以改革創新的勇氣,積極探索減貧防貧長效機制,最大力度控制貧困增量。於今年6月28日,在全省率先成立減貧防貧工作管理委員會、減貧防貧服務中心,重點關注已摘帽建檔立卡戶、低收入非建檔立卡戶、處於貧困標準線邊緣的城鎮低收入群體,防止他們因病(殘)致貧、因學致貧、因災致貧,成為“新的貧困戶”。

談到設立減貧防貧工作管理委員會、減貧防貧服務中心(下簡稱“減貧中心”)的初衷,熊亞平侃侃而談:

“一方面,是貫徹落實上級工作要求的需要。習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的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再次強調“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捕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工作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各地“抓緊研究制定2020後減貧戰略”要求;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省扶貧辦關於開展“防貧保”工作部署,為通城探索減貧防貧長效機制提供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另一方面,是全面建成小康通城的需要。按照“兩個一百年”目標,通城要與全市、全省同步邁入小康,必須正視城鄉居民臨貧、致貧、貧現實問題”。

通過分析,該縣城鄉居民致貧返貧主要原因在因病(殘)、因災、因學等方面。

一是因病(殘)致貧返貧是最大的“攔路虎”。全縣建檔立卡30853戶、106240人中, 因病(因殘)致貧比例高達58. 57%;在目前未脫貧存量貧困人口7361戶、21371人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高達71.91%;在全縣返貧戶19戶、73人中,因病(因殘)返貧14戶48人,佔比73.68%;2018年新識別122戶431人,因病(因殘)致貧113戶、401人,佔比高達92.6%。

二是因災致貧返貧是最難防的“心腹患”。通城縣自然條件稟賦較差,致返貧易發多發。該縣是全省暴雨中心,加之土壤沙質化嚴重,極易發生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部分家庭因災致貧,可以說“災難面前難保全、一災回到解放前”。2018年全縣新識別貧困戶122戶431人,因災致貧5戶12人,佔比4.09%;如2011年“610”特大水災、2017 年“623” 水災給通城縣造成重大人員、財產損失。

三是因學致貧返貧是最需解決的“防貧閘”。該縣堅決執行“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保障貧困家庭子女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但仍存在一些“短板”需要補齊。全縣建檔立卡30853戶貧困戶中,因學致貧703戶,佔比2.22%;目前未脫貧存量貧困7361戶中,因學致貧128戶,佔比1.7%;2018年新識別122戶貧困戶中,因學致貧3戶,佔比2.45%。

面對紛繁複雜的各種原因,通城縣通過建立運行減貧防貧“1234”工作機制,實現減貧防貧工作創新。

該縣減貧防貧工作管理委員會主任、縣委副書記楊修偉介紹:一是創造性落實省關於開展“防貧保”工作要求,創設“一項保險”。與太平洋財險公司達成協議,採取社會力量參與、縣財政兜底方式,整合防貧保險金300萬元,探索公開透明、可持續的減貧防貧路子。二是突出“四個二”。確定減貧防貧服務對象為城鄉臨貧戶和建檔脫貧戶;分類設置預警線(支出)和保障線(收入)兩個標準、實施監測和資助;有效整合財政資金和縣慈善總會兩類資源,“輸血”、“造血”並舉。落實採取保險資金支助和創業就業無息貸款兩項措施。三是把握“三大重點”。鎖定因病、因災、因學返貧、致貧三大重點,對建檔脫貧戶、城鄉臨貧戶分類設置預警監測線、分設區間、按比例發放防貧保險金。四是採取“四方聯動”。堅持縣、鄉、村和第三方四方聯動,建立環環相扣、街接順暢、高效快捷的運轉流程。

據瞭解,減貧中心在通城縣正式掛牌運行以來,已完成四批減貧防貧救助116戶175.6436萬元;其中城鄉臨貧戶99戶,建檔脫貧戶17戶,最低救助3604元、最高救助69949元,建設“扶貧微工廠”51家,發展各類扶貧產業項目216個;掛牌當天,現場就有愛心企業南寧華御堂醫藥、湖北東昇能源、東莞通城商會為減貧中心捐款322100元;接受社會各界捐贈2089餘萬元,為減貧中心營運提供了資金保障。

敢为人先 争当改革先锋

被幫扶群眾給通城縣減貧防貧服務中心贈送感謝信 (圖左一 為太平洋保險公司通城支公司總經理李五才、群眾胡正豪(左二)、胡興國(中)、右一 通城縣扶貧辦黨委書記徐東紅、右二 扶貧辦副主任 戴雲龍

春風化雨 沐浴黨恩

減貧中心設在縣政務服務中心大廳旁,在方便群眾瞭解政策、申報資助、辦理業務的同時,做到部門信息共享,落實“一窗辦”要求,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路。在中心背景牆上,一面鮮紅的錦旗分外醒目,錦旗上“幫困扶危、真情為民”金色字體向人們展示著一個減貧扶危的真情故事,這是大坪鄉村民吳細毛於2019年9月20日贈送給減貧中心的,感謝黨和人民政府讓他家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見記者對錦旗感興趣,減貧中心工作人員說這樣的事例很多,從文件櫃裡拿出一摞感謝信。記者挑出幾份比較有代表性的來信案例,予以展示:

通城縣大坪鄉九房村三組村民李小林,女,47歲。2018年11月不幸患病,腦溢血轉小腦出血,在縣人民醫院和武漢陸軍醫院治療2個多月,轉危為安,但留下後遺症。李小林父母親在前一年內醫治無效相繼去世,家庭經濟極度困難,親戚朋友都借遍。減貧中心迅速落實政策,按照救助標準,撥付一萬多元救助金,解決了家庭燃眉之急。

大坪鄉輝煌村村民胡正毫,因一次意外事故摔斷右大腿股骨,醫治無好轉,複查股骨頭壞死需更換,同時查出患有心臟病(室上性心動過速),兩個手術花光了家庭所有積蓄,兩個小孩讀書學費沒有著落,減貧中心經過調查核實,很快撥付12619元救助款,讓兩個孩子沒有因家庭貧困而輟學。

城鄉臨貧戶黎金鳳,家中4口人,丈夫胡金明因肝癌前後花費醫療費近百萬,後引發併發症死亡,導致家裡一貧如洗。兒子胡偉長現就讀於中科院博士三年級,父親胡春臥病在床,母親年事已高在家照顧父親。全家僅靠黎金鳳一人在外打工養家,每月收入約2000元,入不敷出,壓力巨大。減貧中心根據減貧防貧因病理賠標準,擬救助金額79538元。

……

為了更好的宣傳黨的扶貧政策,減貧中心還設置了10個政策宣傳燈箱,添置了LED電子顯示屏,向群眾廣泛宣傳黨的扶貧政策和省、市、縣防貧舉措,進一步提高群眾對扶貧工作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知曉率、認可度。

同時,開闢專欄,展示全縣“脫貧之星”“扶貧之星”先進事蹟,以及建設“扶貧微工廠”“扶貧車間”帶貧、減貧成果,達到以展促銷、以銷創收、以收脫貧目的,以便增強自信、激發鬥志,引導全縣幹群積極投身脫貧奔小康偉大事業中去。

長效減貧防貧“通城現象”受到上級組織高度肯定,受到人民群眾熱烈擁護,青海省扶貧局、湖北省遠安縣、興山縣等地先後組團到通城縣考察交流。

黨的十九大後,黨中央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近幾年,通城縣舉全縣之力,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熊亞平表示,下一步,通城縣委縣政府將進一步創新縣域治理體系,提高縣域治理能力。著力在整合扶貧資源、完善服務功能、加大幫扶力度、提高監測精準度等方面下功夫,充分發揮防貧減貧中心作用,努力把減貧中心打造成探索防貧減貧的陣地、方便群眾辦事的窗口、宣傳扶貧政策的載體、展示扶貧成果的平臺,築牢減貧防貧的“攔水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