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我與鐵路」那年,擠火車的記憶

穿過軍裝的都是戰友,人生如一列遠行的火車,需要經過很多站臺,路上的各種風景也林林總總,有緣能在途中相遇的人,也是一道美的風景。

——題記

「我与铁路」那年,挤火车的记忆

遠行,選擇火車在當下仍是主要交通工具。時光倒轉至上世紀80年代,在四川出行正如李白所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記憶中的列車有時也會深藏奧妙,星光閃爍;生活的波谷總是跌宕起伏,湧起浪花朵朵。站在歷史的時光軸上,一縷綿綿的思緒再次將我的記憶拉向上世紀80年代出行擠火車的感受。

「我与铁路」那年,挤火车的记忆

那時從包頭出發,到北京有兩趟火車,出發買張座票還是好買。到北京進川的火車票很難買到,像中轉簽字無號也得等兩天,沒有簽字條進不了站也就上不了火車。那年,記憶中是1983年,買的通票在北京火車站籤不到字,我只好去找北京站軍代處,說也沒有189次的號,我只好乘公交到豐臺站找軍代處張參謀,他是在51046部隊40分隊時的戰友。到豐臺站順利找到張參謀,說明來意,189次在豐臺停車後,張幫助我上了火車。

「我与铁路」那年,挤火车的记忆

上的火車廂正好是列車長席,前面有幾個人在排隊補臥鋪,我想還有這好事,也就跟著排隊,沒一會補上。擠到臥鋪車廂得知,北京站始發時臥鋪票一張沒賣,中下全改成座席,上鋪全在車上賣,才有補臥鋪機會。火車開到安康臨時通知火車不去重慶方向了,我們只好下車,還是晚12點多。一群下車的幾乎全是當兵探家的,我們在一位參加過越戰幹部帶領下,摸黑找到一站前旅店,也就睡了4個小時又到車站簽字等過路的火車。車到站門都打不開,車廂內人塞得滿滿的。我看到有一車窗開著的,坐在邊上的也是一名當兵的,我請他幫我把包接進去,又幫我把我從窗口拉進車廂。我進車廂,又幫助同路的幾名兵從窗口進了車廂,正如歌唱的團結就是力量,體現出天下穿軍裝的都是戰友。

「我与铁路」那年,挤火车的记忆

從安康到達縣6個小時,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只能一隻腳換著站立,連轉身的空間都沒有,只能抓住能夠依賴的所有地方,不能喝水吃飯,害怕要方便不方便。擠在車上難受感覺,我無法用文字和語言來形貌。車到達縣下車,一同擠在車上的,也是在我幫助下拉進入車廂的戰友非要到他家座座,我只好到他家喝了口水就離開了。

在達縣長途汽車站前旅館休息一夜,4點多還沒天亮就去排隊等買當天汽車票。一名陌生人給我說,上我的車,票價一樣馬上走,我一聽招呼一群人,立馬上車開車就走,心裡沉浸在與家人團聚的溫馨夢境中。原來用現在話說是黑車,還好順利到目的地。

「我与铁路」那年,挤火车的记忆

對過往擠火車片段的回眸,讓人更清楚的看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產物,時代的產物又能折射出社會的進步。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交通和通訊飛速發展,讓我們每一個公民享受方便快捷。時代在發展,現在節日開自駕車出行,擁堵又是另一種感受。

「我与铁路」那年,挤火车的记忆

來源丨紅網網友@馬到成功573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