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武宣作協探訪古蹟,為大藤峽工程淹沒遺址“留影”

武宣作協探訪古蹟,為大藤峽工程淹沒遺址“留影”

武宣作協探訪古蹟,為大藤峽工程淹沒遺址“留影”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截流後大江將被截成兩半,那些享譽區內外的美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革命遺址,或將沉入江底。為了能給後代留下寶貴的資料,10月19日,廣西武宣縣作家協會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藤峽截流見證日”暨革命歷史遺址採風活動。

第一站,在素有“小香港”之稱的桂平市那無圩,74歲的街坊老人何秀蓮回憶道:“1944年夏天,日本仔從桂林沿黔江下西江。那時村裡人全部躲進山槽裡了,桂柳會戰盟軍的飛機協助中國軍隊對日軍進行低空轟炸。”

行走在人去樓空的街道上,大家感到戰爭的硝煙短暫的如過眼煙雲。屆時,大部分那無圩房基被淹沒,那段繁華光景將與街圩一起,消逝於時光的洪流。

武宣作協副主席黃日康見景吟道:雖有千舸競渡頭,卻無繁市當年秀。寒風撲面秋草黃,牛腳街頭石徑幽。

武宣作協探訪古蹟,為大藤峽工程淹沒遺址“留影”

紅石灘記錄的瞬間。

第二站,在三里鎮紅石村。村前的河灘遍佈大小不一的紅色石塊,這裡就是大名鼎鼎的紅石灘。1945年1月25日上午,紅石灘伏擊戰在此打響。義勇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70多人重創武裝整齊、訓練有素的300日本正規軍,殺敵150多人,創造了桂中抗戰史上在“統一戰線中依靠千百萬勞動群眾”的一大奇蹟。此次戰役,勇士韋世光、黎金生、蘭硯田不幸犧牲。“雖然戰爭的硝煙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這些浸著勇士鮮血的紅石時刻提醒我們: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不負先人用生命為我們創造的美好時光。”作協副主席、秘書長陳勝輝感慨道。

武宣作協探訪古蹟,為大藤峽工程淹沒遺址“留影”

憶革命史。

下午2時,採風隊伍到達上江最早的衍生地、處處有歷史風貌的三里鎮古樓村。村中遮天蔽日的百年古榕樹為炎熱的秋日帶來絲絲清涼。瀏覽著漢代延續下來的“九廳十八井”建築,徜徉在井然有序的真實古樸的土牆灰瓦客家民居,大家心境格外清爽。

武宣作協探訪古蹟,為大藤峽工程淹沒遺址“留影”

下江烈士塔基和供銷社原址都將被洪水浸淹。

據村中老人說,1945年日軍攻下柳州城後,來到古樓村攻打了三天三夜,後來日軍攻進古樓村燒燬民房280多間。

放眼望去,當年的宏大輝煌的村場已顯滄桑。偶遇的兩個村民介紹:“回來主要是看看家裡的老房子。以前路不通賺錢少,不得已丟下家出去打工賺錢。現在政府已經幫我們修好了公路,我們申請了危房改造,房子做好後就回家住,外面再好還是不如家嘛!”

武宣作協探訪古蹟,為大藤峽工程淹沒遺址“留影”

上江村花凡村民莫範初指著當年洪水淹到的地方。

隨著紅石路的通車,上江村幾乎與世隔絕的狀態被打破,在外打拼的人看到家鄉發展的希望,動了回村的念頭。有理由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村民返鄉,讓日趨沉寂的村莊重煥生機。

拜別古樓村,大家來到勒馬村。史書記載,1944年日本兵開船來勒馬,槍擊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打劫家舍,把房舍毀壞殆盡。殺光、燒光、搶光的野蠻行徑致使生靈塗炭,家人支離破碎。

武宣作協探訪古蹟,為大藤峽工程淹沒遺址“留影”

在泗孤洲合影。

四孤洲位於扼守廣西最大的峽谷大藤峽入口的勒馬村。盛產的芭蕉、沙田柚曾經遠銷港澳,僅高出河面20米的孤島被人稱作“不沉的寶葫蘆”。像一顆浮於水面的綠色明珠的四孤洲“一步一畫,步步有景,畫畫有情”。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截流後,泗孤洲將沉入水底。

武宣作協探訪古蹟,為大藤峽工程淹沒遺址“留影”

行駛在大藤峽的船隊。

“遠看如牛近似舟,潮升潮落自沉浮。排開碧水千層浪,佇立黃沙幾羽鷗。城客南遊觀朗月,船家北往嘆枯秋。騷人筆下風流島,從此茫茫不見洲。”作協副主席黃日康見狀立即賦詩《泗孤洲感言》。

武宣作協探訪古蹟,為大藤峽工程淹沒遺址“留影”

作家協會成員及特邀代表在紅石灘。

採風團作為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大江截流前,即將被淹沒的紅石村紅石之戰紅石灘、古樓、四孤洲等革命遺址的見證者,作家協會會員秦新學感慨萬分:“武宣作家協會組織的這次活動意義重大。一方面大家忠實地用文字和照片挖掘搶救了革命史實,給後代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史料。另一方面這次採風是一次深刻的紅色教育,激勵著每一個人為武宣繁榮發展不斷努力奮鬥!”(原載:武宣佰事通,陳德仁 李婕玉 蒙進煌 原題:武宣作協新探將沉水底的藤峽古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