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從網易看裁員過程中的潛規則

從網易看裁員過程中的潛規則

(一)

某易的裁員事件的最新進展是W易公司已經公開回應正在瞭解核實情況,進一步事態發展可以預估:某易關愛繼續,當事人禁聲。

這是一次典型的雙輸結果,最大的輸家自然是企業本身,企業美譽度、品牌形象受害極大,不是一兩次公關能恢復的,對於企業來說,最大的品牌建設就是在日常的各種行為當中,尤其是在裁員這樣敏感的事件當中。

對待離職員工的態度,更能體現一個企業到底具備多少人文精神。

(二)

本次事件可以判斷為典型的人禍,是相關管理人員故意操縱管理規則而獲得的惡果。

在《網易裁員,讓保安吧身患絕症的我趕出公司》一文中可以知道他們有“績效申訴”機制,是允許員工申訴的,但是相關人員故意製造障礙和阻力,企圖造成員工已經接受績效評價這一事實,以達到績效不達標的目的,進而為將員工裁員鋪就道路。

一個企業具有績效申訴機制,那麼可以斷定應該有比較完備的管理體系(中國有很多企業沒有申訴機制)。只是遺憾的是,體系抵不過人治,規則沒有被尊重,不管最後結果怎麼樣,相信員工也已經寒心。至於下一次招聘,校招社招,起碼在大家投遞簡歷的時候心裡都會摸過一絲黑影吧!

當然,相關人員在本次事件裡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真的想反問他們:

你們難道不擔心你們也會有這樣一天嗎?

你們難道不是職業經理人?

你們需要的是哪個領導的保護,還是希望成熟的機制和文化讓自己即便離開也能體面?

公司真的缺那點錢嗎,你們這樣做是害公司還是在幫公司?

(三)

我在《不要裸辭:裁員過程中的那些噁心事》一文裡基本上都提到了一些企業裁員的招式。本次企業採取了:“威逼不利誘”、“業績否認”、“崗位調整”、 “正面硬剛”等手段;

威逼不利誘:直接告訴“不適合在這裡工作”而希望你離職。本來一直是代理主管管轄,因為兩人私交不錯“吃飯都在一起”,代理主管實在做不了,所以主管直接出面。

業績否認:績效給D,並且阻止業績申訴,甚至讓“背鍋”。

崗位調整:“工位”被調整到遠離部門的角落,也不分配具體工作。

正面硬剛:上保安我相信,至於後面的構陷內容反動等內容不敢相信,是真的不敢,因為太突破下限和想象。

而這所有的一切招式,主人公在決不妥協的前提下都以一招“保存好證據,錄下錄音”應對了下來。

在主人公的陳訴裡,我們還不得不佩服他的一些行為,跳過了多少別人補下的坑:

比如:休息年假和可以在家裡辦公,假如真的在家裡辦公了,可能打卡記錄就沒了,跟著就是曠工開除!

這是需要學習的地方,平時工作就要做好自己工作的整理和記錄,對於工作本身是有幫助的,可能這些記錄還能讓自己在離職溝通中處於有利地位。

要知道,中國有我們可以說話的地方,有仲裁,有法院,還有各種自媒體!

只要不妥協,總會有陽光可以照進來!

(四)

本次事件的發生前提是大環境不好,冬天來臨,企業開始裁員,從主人公的描述中我們知道其的績效還是優秀,一般企業裁員都是先從業績不好,但是候選人因為身體不好造成第一個就裁掉他。這很好理解,碼農是一個高壓力的行業,工作時間“996”,萬一哪一天倒在辦公室裡了怎麼辦?這是風險,所以企業第一個從他開始。

員工和企業是契約關係,簽訂的是勞動合同,企業可以因為任何原因裁員,不只是身體原因,前提是裁員要給賠償——這是《勞動合同法》賦予我們的權利。

場景重放:最開始裁員是由用人部門發起,結果用人部門的主管一上來就“硬剛”——可能習慣了,結果這次遇見了一個硬茬,一腳就踢到了鐵門檻上,面子上下不來,然後問題移交到人力部門,公司本來處於裁員這一戰略實施過程中,員工賠償的這個口子就不能開,不敢開!

如果這個員工開了,消息傳出去,怎麼辦?裁員的預算可能就不夠了。

當然這樣的對話不可能出現:王哥,這個娃兒氣死我了,給我搞死他!

更可能是這樣的對話,人力部門到用人部門商量:要不就算了吧。結果用人部門回答:裁員是你們的事,反正我不同意。

於是人力資源部門也只好繼續強硬。一系列的操作過後,雙方心態都發生了變化,一個死磕不服,一個你不聽話我就玩死你。

一直髮展到最後,相關部門都出現了!實在可怕,拆遷嗎?——所以我真的“不敢”相信。

最後,企業公關,刪帖、慰問、又來一波品牌形象重塑。

誰是贏家?

沒有贏家!

(五)

本次事件走到今天是不是必然?假如一開始處理好有沒有另外一種場景?

比如把主人公拉到旁邊,告訴他滿足他的要求,明確告知這是特批,但是不要和其他同事交流,然後背景調查也不留汙點可行?

當然不是不行。

遺憾的是相關領導選擇了傲慢,可能覺得他只是一個工作了只有4年的孩子,應該好應付。

可能他們覺得給公司節約萬把塊錢比天還大,乃至於忘記一個管理者最應該守衛的是公司的價值觀和運作體系。

事情的下一步,可能有些人會出現在人才市場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