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如何增強基層幹部獲得感——來自貴州省的調查丨調查研究

如何增強基層幹部獲得感——來自貴州省的調查丨調查研究

幹部的獲得感是影響其心理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是幹部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獲得而產生的滿足感,精神上的獲得感具體反映在對生命意義的認知、工作奉獻的意願和自我實現的動機,它既影響幹部自身的心理健康,更影響其工作態度、方法和效率。2018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提出要“滿懷熱情關心關愛幹部。堅持嚴格管理和關心信任相統一,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增強幹部的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當下,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已進入倒計時,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貴州廣大幹部認真踐行新時代貴州精神,積極投身脫貧攻堅的各項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基層幹部違紀違法現象以及不作為等問題,基層幹部的精神狀態尚需從心理層面進行調整、優化,在精神層面的獲得感應給予重點關注。基於此,我們於2018年秋季學期對貴州省委黨校的7個主體班和4個在職研究生班的學員進行專題調研,問卷調查人數共計308名,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總體獲得感、生命意義、工作奉獻、自我實現等方面。此外,我們還根據問卷上的預留信息進行了部分回訪。基於調查數據和訪談情況,我們對貴州基層幹部的獲得感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提升策略。

如何增强基层干部获得感——来自贵州省的调查丨调查研究

一、基層幹部獲得感的數據分析

(一)獲得感總體情況

通過對自評的個人獲得感程度進行分析(見圖1),結果顯示貴州基層幹部的獲得感總體情況較好,被調查的幹部中50.5%具有“較高”獲得感,9.8%具有“極高”的獲得感,34.5%具有“中等”程度的獲得感,僅有5.2%具有“較低”的獲得感。調查結果顯示近2/3的基層幹部具有高獲得感,說明近年來,以脫貧攻堅為主要任務的貴州廣大一線基層幹部收穫滿滿。不過,仍有1/3的基層幹部獲得感不理想,原因何在?如何提升?值得進一步分析研究。

如何增强基层干部获得感——来自贵州省的调查丨调查研究

我們對不同背景基層幹部的獲得感進行差異比較(見圖2),結果顯示:性別因素對獲得感的高低不存在直接影響。然而不同年齡、工齡和職級的基層幹部的獲得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

如何增强基层干部获得感——来自贵州省的调查丨调查研究

(二)從年齡方面看獲得感

從獲得感均值數據看,年齡上呈倒U型分佈(見圖2)。25歲以下基層幹部的獲得感顯著低於其他年齡組的幹部,其中僅有14.3%的幹部具有明確的生活目標,知曉生活的意義,而57.1%的幹部缺乏明確的人生理想,缺失個人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同時,25歲以下幹部中71.4%對自己不滿意、不認可,時常處於迷茫、焦慮的狀態。

結合訪談發現,他們身處基層和一線,接觸群眾最多,整天忙於工作,常常是活幹得越多、錯出得越多,群眾總有不滿,久而久之,便產生“為人作嫁衣”之感。

在另一年齡端,55歲以上幹部獲得感較低,其中39.3%的幹部處於低工作奉獻狀態,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較低,主動性較低;同時,其中50%的幹部自我滿意度低,感受不到自己的人生價值。結合訪談發現,他們想取得成就,但更害怕失敗,擔心一旦失誤會毀了自己的前途。他們覺得自己已奉獻太多,在長期高負荷的工作中,思想上多了因循守舊、少了開拓創新,總想擱一擱、放一放,不願承擔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至於已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寄希望留給他人去解決。

(三)從工齡方面看獲得感

從獲得感均值數據看,工齡上呈低高板塊式分佈。進一步分析發現,以6年工齡為分割點,5年及以下工齡幹部的獲得感顯著低於6年及以上工齡幹部的獲得感。在低板塊的5年及以下工齡幹部中,僅有9.1%的幹部具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而61.6%的幹部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和奮鬥方向;同時,有66.7%的幹部對自己的認可度低,感受不到自身的好品質,有時甚至覺得自己百無一用。此外,2年以下工齡幹部中36.3%處於低工作奉獻狀態,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努力程度不高,較少願意犧牲休息時間來完成工作。

結合訪談發現,他們缺乏對未來人生的計劃,也缺乏對自己職業的規劃,在繁忙的事務中,忽略了自我需要,丟失了自我認知,找不到自我角色的定位。

在高板塊中,11~20年工齡的幹部獲得感均值分最高,59.7%具有高於平均水平的獲得感,其中71.8%具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和方向,76.8%是高自我實現者,他們大多是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眼見很多貧困群眾過上好日子,自然感覺成就滿滿。此外,83.3%的幹部處於高工作奉獻狀態,他們任勞任怨,克服種種困難,把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落實到位,解決了長期困擾群眾的生產生活等問題。

(四)從職級方面看獲得感

從獲得感均值數據看,職級上呈鋸齒狀分佈。進一步分析發現,科員級幹部的獲得感顯著低於其他級別幹部,其中63.5%的幹部缺乏生活的目標。結合訪談發現,他們雖然曾經有理想、有抱負,但繁重、瑣碎的具體事務使他們疲憊不堪,種種工作生活壓力使他們未及多想人生、多談未來,不少人表示只能活在當下。同時,他們中48.3%自我認可較低,時常認為自己幹得多,但群眾認可不多,領導肯定更少,時間一長,自己都覺得成績甚少,自我價值未能體現。

在科級和處級崗位上,副職的獲得感均高於正職。進一步分析發現,正副職之間的工作奉獻狀態上差異較為明顯。75%的副科級幹部和83%的副處級幹部處於較高工作奉獻狀態,而其中20%的副科級幹部和23%的副處級幹部具有極高的工作奉獻狀態,他們工作努力,堅持克服各種困難完成工作,關注工作中的細節,是各項工作的具體落實者。相比之下,正職幹部的工作奉獻狀態均明顯低於副職幹部,其中60%的正科級幹部和73%的正處級幹部僅處於較高的工作奉獻狀態,具有極高工作奉獻狀態的幹部都未超過15%。正職幹部大多是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各項工作的主要負責人,他們責任重大,心理層面承受的壓力固然也大。有時在持續的高壓狀態下,由於擔心失誤,工作思維易趨狹窄和保守,實施時追求四平八穩,工作熱情和投入程度有所保留,承擔挑戰性工作的決心和意志有所下降。

二、提升基層幹部獲得感的建議

(一)明確基層幹部獲得感提升的方向

以往對人民群眾獲得感的研究中,主要關注與幸福感、滿意度、包容性發展等內容的聯繫,提升和改善獲得感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擴大社會事務參與等個體權益方面。但對幹部而言,他們正是這些事務的組織者、謀劃者和推動者,如果提升幹部的獲得感僅僅聚焦於此,將會出現“颱風中心沒有風”的現象。比如在這次調查中,年齡在25歲以下和55歲以上、工齡在5年以下的科級幹部就反映出較低的獲得感。提升基層幹部的獲得感不僅要關注幹部自己的“民生”問題—工資、福利等個體權益、個體價值方面,還必須立足基層幹部在實現社會價值的方式、途徑、效果上的具體情況,結合他們在生命意義的認知、工作奉獻的意願、自我實現的動機等心理活動規律,從制度保障、組織行為、個體調整等方面入手,具體提升基層幹部的獲得感。

(二)完善制度保障,夯實獲得感的基礎

一方面要建立完備的保障制度。首先要保證工資獎金正常發放。作為勞動者,基層幹部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勞動報酬。一定要按時、足額髮放工資,並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調整、地區附加津補貼、目標績效獎金,堅決杜絕工資獎金被某些應急事項甚至政績工程擠佔挪用。其次要提高福利待遇。要認真執行幹部待遇各項政策制度,落實體檢、休假、工會慰問等福利待遇,彌補基層幹部的辛勤付出。再次要改善工作條件。時下脫貧攻堅已經進入衝刺階段,在地方財力允許範圍內,要加大對辦公設備、通信器材、交通工具等方面的投入,保證基層幹部能順利工作。

另一方面要營造健康的政治生態。首先要明確選用原則,基層對於幹部個人來說是從政生涯的起點,要在起點就端正人生方向,要在錄用、遴選、提拔等關鍵環節明確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營造風清氣正的基層政治生態,讓幹部在陽光下成長、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其次要建立考評機制。基層幹部直接面對群眾、面對問題,必須出實招、見實效,在脫貧攻堅的最後階段,脫真貧、防返貧的工作最難做,應該突出以工作實績作為提拔的主要依據,實現公開、擇優的選拔,形成平等、良性的競爭,使真正優秀的基層幹部脫穎而出。再次要實施監督檢查,絕大多數基層幹部都是積極向上、追求進步的,但幹部工作是最複雜的人事工作,涉及利益、觀念、關係等各方面,要及時、適時、定時地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黨員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和《公務員法》等對幹部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用剛性制度維繫幹部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提升組織行為,增強獲得感的力量

一方面要加強組織關懷。首先要勤做思想工作。組織上要重視基層幹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針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幹部,要充分發揮黨團支部、工會、婦聯等各種組織和公益性社團的作用,拓寬基層幹部傾訴心聲的渠道,及時幫助他們解開思想疙瘩,多為他們加油鼓勁。其次要強化人文關懷。由於起點和職數的限制,基層幹部的上升空間很小,要用真心、真情對待那些長期工作在基層的年長幹部,組織應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慰藉他們的心理。再次要及時排憂解難。

關注基層幹部及其家庭的苦與樂,既要給工作在困難艱苦地區和戰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駐村幹部更多的支持,更要及時給予那些遭遇重大疾病、重大難題的基層幹部關愛幫扶,助其渡過難關,讓他們安心、安身、安業。

另一方面要強化組織管理。首先要優化工作方法,基層幹部是各項決策的影響者和政策的執行者,要堅決遵循“五步工作法”—政策設計、工作部署、幹部培訓、督促檢查、追責問責,做好對困難群眾的“輸血”和“造血”工作,把精準扶貧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其次要提振職業信心,在貴州基層,雖然山高路遠、條件艱苦,但是發展迅猛、前景光明,在讓基層幹部對環境、目標、困難等有清晰認識的同時,還要制定職業發展的短、中、長期規劃,提振對自己職業的信心和興趣,避免出現職業倦怠的負面現象。再次要加強學習培訓,對於貴州基層幹部來說,全面脫貧之後,要立即實施鄉村振興以鞏固全面小康,能力短板、本領恐慌始終存在,要及時指出基層幹部的不足,並給他們提供到發達地區和科研教育機構進行考察、培訓和學習的機會,持續增強他們幹事創業的能力。

(四)關注個體調整,提升獲得感的動能

一方面要明確生命意義。首先要構建積極的認知模式。基層幹部要逐漸涵養“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以開闊視野開啟人生歷程,以陽光心態開啟職業生涯,對事業和對生活充滿憧憬,無論是高興還是苦悶、幸運還是失意,都能勇敢面對人生起伏,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累積自己的精神財富。其次要培育健全的人格品質。正在脫貧攻堅最前沿拼搏和摔打的基層幹部有最多的機會領悟人生,體驗成長,在學習中提高文化素質,在實踐中增強工作能力,不斷健全完善人格品質,有效促進幹部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再次要增強和諧的自我認同。基層幹部要形成正面、陽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幹部成長要從認同開始,需學會認同使命、認同事業、認同單位、認同崗位、認同團隊。在認同中,明晰自己的優勢長處,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交出令人民和時代滿意的答卷。

另一方面要昇華從政意識。首先要摒棄利己觀念。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意識,克服自我中心和利己心理,特別是基層的年輕幹部剛接觸權力,更需“狠鬥私字一閃念”,自覺抵制拜金主義,雖人微言輕,但也面臨種種誘惑,更需俯身彎腰,傾聽群眾聲音、接受群眾監督,在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下推進工作。其次要樹立理想信念。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脫貧攻堅和科學發展的大潮中,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再次要端正為官理念。做官的本義是做事,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甘於奉獻、敢於擔當,立足當下、踏實幹事,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基層年輕幹部要披堅執銳、積極進取,不負時代、不負韶華;年長幹部也應該在崗一天、擔責一日,言傳身教,以啟來者。

(作者系貴州省委黨校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歡迎訂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學術期刊認定A類

解疑釋惑·切磋交流·探索創新

如何增强基层干部获得感——来自贵州省的调查丨调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