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巢湖往事:老驥學校——那段難忘的復讀生涯

93年那年,象眾多學子一樣從柘皋中學畢業,擺在在眾多落榜生面前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繼續復讀,二是走向社會。迷茫的我思來想去,決定還是去復讀。


巢湖往事:老驥學校——那段難忘的復讀生涯



要復讀得先找好學校,想當年,巢湖復讀學校最出名的莫過於“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老驥補習學校了,是全巢湖地區乃至相鄰地區或外省的“孫山集中營”。學校位於巢南官圩路下碼頭南區,一棟三層樓房及幾棟平房,分文理科,十幾個班,每班六七十人。校內那一排水杉樹有些年頭,筆直挺拔,花壇裡各種花草枝繁葉茂。學校裡的老師大多來自退休和外校聘請的老師,尤其是外校的老師,講課講的非常的快,上完即走,或趕下一家補習學校或返回本校。學生基本沒時間沒機會向老師去請教,學習全憑自覺,不懂也只能請教懂的同學。


巢湖往事:老驥學校——那段難忘的復讀生涯



學校周邊的下碼頭、官圩新村、南苑新村等方圓三四里城中村自然成了名副其實的“學區房”,近處更是一房難求。濡須河水淺的見底,兩岸亂石林立,河堤破損坍塌,河水汙染嚴重。整個下碼頭處於圩區,村中多坑窪多水塘,沼澤的水草一人多高,偏僻之處野草蔽路,垃圾成堆。新房、老房、樓房、平房、院牆雜亂無章,小徑曲直通幽,巷弄阡陌交錯,房屋陰暗潮溼,生人進去暈頭轉向。

父親託城裡的熟人找到校院牆外一塘之隔一戶曾姓人家,一棟二層小樓,三上三下臨水而居,正房住著房東及其他房客,我嘛,傷心太平洋!住在一上二中間樓梯拐角平臺的雜物間,約4、5個平方,有窗,與其說是一扇窗不如說是一眼窗,是那種大窗上面的搖頭窗。室內面積小到只能放下一張單人床、一張書桌和一把椅子,轉身都困難,“過道改為房,進門就上床”。八月份,天氣炎熱,帶上被褥蝸居於此,開始復讀生涯。白天還好,最難熬的就是晚上,“水塘多蚊蟲,門窗多裂縫”。燈光吸引無數小蟲,床上、桌上、身上到處爬,討厭的蚊子(小花蚊)嗡嗡響,多的隨手就能抓幾隻,賊心不死地偷吻你,弄得抓耳撓腮、手舞足蹈、五心煩躁,剛有的解題思路被打斷。熄燈後蚊子更猖獗,用被子裹住身體又熱的大汗淋漓,想涼快就得奉獻真身啊!直到凌晨都難以入眠,別人早已鼾聲雷動,我卻與蚊子戰鬥,用草紙塞門縫、拿毛巾堵牆洞、取墊單帳窗戶。每天學習到夜裡一二點,還要與蚊子作鬥爭,一早又要起來,兩眼佈滿血絲、頭昏腦漲、無精打采,學習效果差得很。


巢湖往事:老驥學校——那段難忘的復讀生涯



吃飯在食堂買飯票,學校附件五六傢俬人食堂,一放學,烏泱泱一大群從學校東門湧出,流向不同的食堂。食堂用臭塘水洗菜,大鍋鏟一米多長,在大鍋中不停翻炒,炒好後倒進大桶或大盤子裡一勺一勺的分發。燒的菜只能說是烀菜,沒有油水,要麼乾巴巴,要麼水滴滴,毫無味道可言,這是跟團旅遊啊?只管飽不管好。早上的稀飯打在碗裡,鼻子一呼氣,那就是“洪湖水浪打浪,鼻子一吹兩條槓”啊。父親個把月來一趟,給點生活費,招呼去斬點烤鴨補補,改善改善,但等父親一走,還是捨不得,轉身走進門口的小店,買一毛五分錢一袋的榨菜。

三個月的時間,吃不好、睡不好,熬得我披頭散髮、紅眼綠珠、鬍子拉碴、皮包骨頭。回家一趟熟人見面很為吃驚,關心的問怎麼瘦成這樣,是不是病了?只能一味的苦笑,誰又知道我正在經歷著什麼。十月份,父親來校問我現在在徵兵,要不要去當兵?我隨口答了句,能當上就去唄,當不上就繼續復讀,反正這兩條路都不好走。過了幾天,通知我去體檢,一系列的程序後,於93年11月份,踏上北上的軍列,開始人生另一段終身難忘的軍旅生涯。


巢湖往事:老驥學校——那段難忘的復讀生涯



人生就是這樣,有許多路口總是難以抉擇,但又不得不抉擇,甚至來不及讓你去思考,一瞬間一個念頭又要奔赴新的征程,開啟一段又一段難忘的歲月。如今已過去二十多年了,老驥還在,下碼頭卻變為金碼頭了,再也不見當年那間小屋了。雖只在老驥待了短短的三個月時間,嚴格說還不算真正的復讀生,但已深深體驗了一把,復讀生真的很苦很累不容易,讓我這生刻骨銘心。每當路過老驥學校時,忍不住向裡張望,對上高中的女兒再絮叨絮叨!


巢湖往事:老驥學校——那段難忘的復讀生涯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