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這10項必備技能,四歲前的寶寶都該會!看看孩子達標幾項

前兩天去朋友家吃飯,她的寶寶才一歲多點,令我特別驚訝的是,她的寶寶居然和我們一同在桌上吃飯,而且自己一勺一勺吃的特別好,幾乎很少飯粒掉在外面,而且吃的也不磨蹭,很快就把自己餵飽了。

回想起自家娃一歲多的時候,還是姥姥端著飯碗,滿屋子屁股後邊追著喂呢。

我問朋友:“怎麼教的孩子,吃得這麼棒”。她卻好像在看外星人一樣反問我:“難道不是自然而然的就該會嗎?從她會自己抓著黃瓜條啃的時候,我們就一直同桌吃飯了,從來沒教過沒管夠,很少餵飯,她學著大人吃飯的樣子,自己就吃的很好呀……”

是呀,成長原本是件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卻往往被我們過複雜了。對孩子應該可以嘗試著做的事,不是太過擔心,就是太過心疼,要麼就是嫌麻煩,無形中包辦替代了太多,孩子的成長反而“退化”了。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給媽媽們總結一下:4歲前,孩子都該會點啥?如果你家孩子還不會的話,家長就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

這10項必備技能,四歲前的寶寶都該會!看看孩子達標幾項


1歲-1歲半的寶寶

會用勺子吃飯

一歲開始你會發現,孩子對於模仿大人吃東西很有慾望,喜歡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把食物送進嘴裡。他們對食物很感興趣,邊吃邊玩幾乎是所有寶貝吃飯時最大的樂趣。這恰恰說明,可以開始孩子自己嘗試吃飯了

別怕孩子弄髒衣服、弄髒桌面地板

別擔心孩子自己吃的慢、吃不飽

要相信孩子,吃是一種本能

家長要做的就是放手!放心!放權!

爸媽可以這樣做:

每頓飯,都讓寶寶和家人一起坐在餐桌前吃飯,而不是大人先把寶寶餵飽後,再自己吃。

給寶寶挑選可愛的、好看的,能引發寶寶吃飯興趣的餐具(勺子最適合低齡寶寶),先讓寶寶有興趣嘗試去用。如果寶貝不會用,家長可以做示範,但不要去喂寶寶。

別在吃飯時間訓孩子“怎麼那麼笨”“這都學不會”,別讓寶寶覺得“吃飯是件不愉快的事”。

陪寶寶多看一些“吃飯”類的繪本,引導寶寶養成好習慣。


別太心急,學會一項技能,並養成習慣,需要時間,家長越焦慮,孩子學得越慢,多些耐心給寶貝吧。

這10項必備技能,四歲前的寶寶都該會!看看孩子達標幾項

會用杯子喝水

張思萊奶奶在做客節目的時候說過:寶寶1歲以後,最晚不能晚於1歲半,就要完全脫離奶瓶。否則對孩子的牙齒和身體發育,都不是件好事。

所以,最晚一歲半開始,要教會孩子使用杯子喝水了。

孩子可能會因為依賴奶瓶,而拒絕使用杯子

初次用杯喝水,可能會撒的滿身滿地都是

孩子拿不穩,碎一兩個杯子也很正常

爸媽可以這樣做:

教寶寶用水杯的時候,杯子裡的水量要少,喝完再倒,水太多的話不僅容易嗆到寶寶,還容易灑出來。

如果有寶寶喜歡的卡通角色水杯,或者寶寶喜歡的顏色、樣式,

最好選一個孩子喜歡的水杯,增強孩子的喝水興趣。也可以讓寶寶自己動手裝飾杯子,比如貼上自己喜歡的卡通鋼貼紙,讓寶寶對杯子有興趣、有歸屬感,是有效引導的開始。

爸爸媽媽可以用在用杯子喝水時,故意做得誇張一些、享受一些,調動孩子的模仿興趣。在示範用杯子喝水的時候,要放慢動作,讓寶寶看清,爸爸媽媽是怎麼做到用水杯喝水的,嘴唇是怎麼動的,喉嚨是怎麼咽的等。

用遊戲來激發寶寶對於用杯子喝水的興趣。比如“寶寶喝一口,小熊喝一口”,或者和寶寶做簡單的遊戲,贏了的一方獎勵用杯子喝一口水,同時配合上面說的方法,效果會更好。


爸爸媽媽可以多給寶寶做示範、想更多更有趣的方法激發孩子的興趣,但一定不要強迫孩子去做,更不要因為做不好就發脾氣、數落甚至責備打罵孩子,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加抗拒和恐懼使用杯子。欲速則不達!

這10項必備技能,四歲前的寶寶都該會!看看孩子達標幾項


1歲半-2歲的寶寶

會自己洗手

愛玩水是寶寶的天性,不妨藉助這個特點,引導寶寶學會自己洗手。寶寶時時刻刻都在用手去探索世界,很多實驗證明,洗手是最好的抑制病毒傳播的好方法。會洗手、愛洗手的寶寶,更少生病哦。

想要孩子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父母先要以身作則

別怕弄溼地板、打溼袖子,孩子總要慢慢學

衝不乾淨也沒關係,大不了再洗一遍

爸媽可以這樣做:

給孩子講講“為什麼要勤洗手”,也可以利用好習慣養成的繪本陪孩子看一看。只有孩子真的明白了洗手的意義,才願意主動去做。

教給孩子正確的洗手方法,比如“7步洗手法”,不會的媽媽可以去網上搜一下。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洗手習慣。

也可以邀請孩子當小小監督員,負責監督家人外出歸來、飯前便後有沒有認真洗手,用責任感的權利意識去增加對洗手的興趣。

洗手後要充分擦乾,並且及時塗抹嬰幼兒專用的護手霜,以免寶寶嬌嫩的肌膚乾裂。


會整理自己的玩具

玩具是每個孩子童年最好的“夥伴”,現在的孩子更是玩具越來越多,有娃的家裡經常是一片狼藉。

但如果寶寶能夠收拾好自己玩過的玩具,既能培養孩子的整理收納能力,還能體會到媽媽勞動的辛苦,愛護別人的勞動成果,更能培養孩子的條理性、空間感知能力。

爸媽可以這樣做:

培養寶寶收拾玩具時可以先從簡單的做起,並讓他模仿家長的做法重複一遍,寶寶沒做好家長也不要責怪他,而是要耐心引導,增加他的自信心,同時也要及時鼓勵表揚。

教孩子掌握整理的方法

。將玩具分類整理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按照顏色、大小、屬性等,家長可以先按照自己的方法比方顏色歸類,也可以傾聽寶寶的歸類方法,尊重孩子的想法並引導他,總之,只要整理好玩具孩子接受即可。

將整理作為一種遊戲。可以通過遊戲形式來調動寶寶的積極性,比如跟寶寶說,我們一起玩個遊戲,看誰能最快將這堆玩具收拾好,有獎勵哦!然後寶寶跟家長同時整理,也是一種很有趣的活動哦。

利用孩子的“範靈(覺得身邊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特點,可以讓孩子送玩具回家。

這10項必備技能,四歲前的寶寶都該會!看看孩子達標幾項

會刷牙

現在有蛀牙的寶寶越來越多了,儘早教寶寶學會刷牙,很大程度上可以預防蛀牙的發生,更是一種好習慣的養成。

爸媽可以這樣做:

給孩子準備一套他喜歡的牙具和牙杯。提前帶孩子去買刷牙繪本,去超市讓孩子選擇牙刷,比如粉紅色小豬佩奇、藍色大象、紫色花朵…讓孩子認為刷牙是件有趣好玩的事。

家長要先教會孩子拿牙刷的正確手勢,教會孩子自己擠牙膏,牙膏不要太多,黃豆大小就足夠了。然後手把手教會孩子拿牙刷的正確姿勢。再教孩子正確的刷牙方法,比如要上下刷、不要左右刷,刷完牙要吐乾淨牙膏,好好漱口等。

給媽媽刷牙。孩子都有樂於助人的精神,讓他們給媽媽刷牙應該是件很開心的事,媽媽跟孩子玩互相輪流刷牙的遊戲,孩子更容易接受。

起初孩子可能刷不乾淨、洗不乾淨,媽媽可以等孩子做完後再細緻清理一遍寶寶的牙齒,但一定不要嫌煩索性替孩子全做了。

這10項必備技能,四歲前的寶寶都該會!看看孩子達標幾項

2歲-3歲的寶寶


想拉尿的時候會叫人

3歲內的寶寶,基本還都不會自己完成上廁所、穿脫褲子、拉尿、擦屁屁等一系列複雜程序。但最起碼,要讓寶寶學會,在有拉㞎㞎、尿尿感覺的時候,提前告訴大人。

爸媽可以這樣做:

如廁訓練的第一步,就是要勇敢的脫掉寶寶的紙尿褲!別怕孩子拉尿在褲子上,大不了多洗幾條褲子,一旦寶寶學會拉尿之前叫人,或自己會坐小馬桶了,那時候就省心省力了。

教孩子學會“上廁所”喊人——在家裡,家長也可以模仿書中的樣子,在自己想要上廁所之前,用誇張一點的語氣和動作,大聲說出:“我要上廁所”,寶寶就會模仿著大人的樣子去做了,可能還會覺得這是一件有趣的事。

時不時問問寶寶:“要尿尿嗎?要拉粑粑嗎?”“尿尿時要蹲下哦!”“想尿尿要告訴媽媽啊!”。

摸清寶寶的排便規律,讓寶寶每天固定時間去坐小馬桶,有時就能成功在便盆中拉尿了。

這10項必備技能,四歲前的寶寶都該會!看看孩子達標幾項

會穿簡單的衣服褲子

大部分小朋友3歲就要上幼兒園了,如果能儘早學會自己穿脫簡單的衣服褲子,會減少很多在幼兒園中的挫折和麻煩。所以,2歲開始小朋友就可以慢慢練習自己穿脫衣物,以便及早掌握這個必備技能。

孩子衣物的選擇以舒適方便、好穿脫為標準,儘量避免給寶寶穿過緊、繫帶、小釦子等類型的衣服。

爸媽可以這樣做:

先用一些簡單的辦法,教孩子識別衣服褲子的正反面。比如前面有小花、有裝飾,後面有商標。

家長先做示範,動作要慢一點,每做一部都要和寶貝描述清楚在做什麼、怎麼做,反覆多示範幾次。

通過玩遊戲的方式,激發寶寶配合的熱情。如,讓寶寶學習把胳膊伸進袖子裡,可以說“寶寶的小手要鑽山洞了”,慢慢的,寶寶就會自覺地把胳膊伸進去。

套頭衣服的話,先把小腦袋套進去,再穿兩隻袖子會比較容易;褲子的話,可以先穿進一條腿,再穿另一邊。


開始時,寶寶難免會犯一些小錯誤,比如,把褲子的前後裡外穿反了,或是將兩條腿同時伸到一個褲管裡了等等,家長不要急著糾正,可以詢問寶寶是否感覺到不舒服,或是把寶寶帶到鏡子前請他“欣賞”自己的樣子,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寶寶找到出現錯誤的原因,然後讓他重新穿一遍。

這10項必備技能,四歲前的寶寶都該會!看看孩子達標幾項

會做簡單的家務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格外喜歡模仿大人,大人幹活兒的時候總是想幫把手。這時候千萬別覺得孩子添亂或不忍心使喚孩子幹活,就剝奪了孩子的參與願望。順應孩子的天性,鼓勵孩子參與,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做家務的能力。

爸媽可以這樣做:

教孩子擦桌子——端飯、擦桌子這些常規家務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有用的,產生自豪感和責任心。還可在勞動中學習生活常識。如擦桌子,告訴孩子洗抹布時不能把水灑得滿地都是,怎麼能把桌子擦乾淨等生活小竅門,示範講解,讓孩子看清聽懂,他才會學著做,並逐步掌握這些技能。

教孩子扔垃圾——這類家務動作簡單,類似還有拿報紙給爸爸,給家人拿拖鞋,撿起布娃娃等。這些家務可以鍛鍊和提高寶寶的動作技能,只要媽媽做一兩次讓寶寶效仿,寶寶就可以獨立完成。

帶著孩子包餃子——大人包餃子的時候,給寶寶圍上小圍裙,給他一塊小麵糰,一步步地進行包餃子的程序,讓寶寶在一旁照大人的樣子模仿。引導寶寶先用小手去捏揉、去拍打麵糰,然後把麵糰壓扁,用擀麵杖攤平。在展開的麵糰上,給寶寶放上紅棗,讓寶寶把皮的邊捏起來,告訴寶寶小手要用力捏緊,不然餡會露出。捏麵糰能鍛鍊寶寶手部的力量和手指的靈活性,為寶寶增加一些生活常識。

這個年齡段,以孩子的理解力和動作能力,很多家務都可以參與進來了。比如按顏色把襪子歸類,把襪子配對;給家裡養的植物澆水;清理自己吃東西掉的渣子;收拾自己的碗碟;擦拭桌子;在桌子上擺放碗筷和餐巾;收拾桌上的餐具;簡單地對摺疊衣服;幫忙擇菜……這些都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提高自理能力的同時,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這10項必備技能,四歲前的寶寶都該會!看看孩子達標幾項

3歲-4歲的寶寶

會自己穿鞋、提鞋

也許有的媽媽會覺得穿鞋是個比較難掌握的技能,需要手腳的配合,需要孩子會分辨左右。但其實如果平時讓孩子多練習的話,很多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兩歲多就會自己穿鞋了。

爸媽可以這樣做:

先從穿簡單的鞋開始,比如拖鞋、一腳蹬的鞋、粘扣的鞋。繫帶的鞋可以孩子自己穿,家長負責繫鞋帶。

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會區分左右腳,通常會把鞋穿反,媽媽可以在左右腳的鞋上標記不同的圖案印記,來幫助寶寶區分。

告訴寶寶穿鞋的要領。先讓寶寶把腳伸到鞋子裡,腳趾頭使勁兒朝前頂,然後把鞋子的後跟拉起來,這樣就可以把整隻腳都放到鞋子裡了,將粘扣粘上即可。

給寶寶留出充足的時間,不要催促。有時家長急著出門,看到寶寶穿了很久,都沒有把鞋穿上,索性自己動手給寶寶穿上,不僅打擊了寶寶自己動手穿鞋的積極性,還讓寶寶很有挫敗感,他會覺得我又沒有穿對,總是這樣,寶寶就不願意嘗試了。

這10項必備技能,四歲前的寶寶都該會!看看孩子達標幾項

會洗澡

可能有的媽媽覺得:3、4歲的孩子那麼小,怎麼可能會自己洗澡。但其實,只要足夠信任,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可以做到的。尤其是家有男寶寶的媽,3、4歲左右孩子開始有了性別意識,更是要儘早讓孩子學會自己洗,不僅增強了自理能力,更有利於孩子的性教育。

爸媽可以這樣做:

先教寶寶認識洗澡時需要用到的各種物品:毛巾、浴袍、洗髮水、沐浴露、浴包、沐浴球、玩具等。讓寶寶知道這些工具分別有什麼作用,如何去使用。媽媽們要做示範,讓寶寶去模仿。

如果不適應淋浴的寶寶,可以先從自己洗盆浴練起,或者先由媽媽給洗淋浴,適應後再自己洗。

在教孩子洗澡時,不要一下子就要小孩全程自己動手,可以一步一步的教,每天教一點,比如先學會怎麼清洗身體、再學會怎麼清洗私處、洗頭髮比較難學,可以放在最後,由宜漸難,幫孩子學會並適應自己獨立完成洗澡。

洗澡全程,請一定不要遠離浴室,以免發生寶寶嗆水等意外。告訴孩子,媽媽就在門口,如果遇到問題大聲喊叫,媽媽馬上就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