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神羊馱石築就的城堡,大同寧魯堡

神羊馱石築就的城堡,大同寧魯堡

摩天嶺長城段

從大同市左雲縣城驅車出發,沿左涼公路(左雲-內蒙古涼城)向北行駛約一小時,便到了摩天嶺下。當汽車沿著盤山公路爬上兩千餘米的山頂時,巨龍般的明長城也從此處爬上山巔。以長城為界限,這條東西向的摩天嶺(東段稱為馬頭山)便一分為二,分別劃歸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此時,當你站在摩天嶺的長城上向山南俯視,半山坡一座棋盤狀的城堡便映入目中。這便是被傳為神羊馱石築就的城堡-寧魯堡。

神羊馱石築就的城堡,大同寧魯堡

寧魯堡

寧魯堡舊稱“西堡”,這是相對於其東部的威魯堡而言的,此外,它還有“施家堡”之稱。寧魯堡地處山西通往內蒙古的要衝,自古為軍事要塞。由於這裡山高谷深,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明代在此地以北數里的長城上修築十分雄偉高大的敵樓(當地人稱“寧魯磚樓”)仍不放心,於是便有築了這座邊堡一扼其險。

神羊馱石築就的城堡,大同寧魯堡

摩天嶺長城段

寧魯堡不大不小,在雁門關外大同地區屬於中型城堡。據《大同府志》載, 寧魯堡築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開始為土城,萬曆元年(1573年)包磚。遠遠望去,寧魯堡並無什麼特別之處,可只要你到城牆下一看,就會驚奇的發現,寧魯堡的包磚根基下竟全部是巨大的稜柱石(六稜或者五稜)垛砌而成。這種青黑色的長條石造型之奇特簡直令人驚歎不已。它們完全是規則的稜柱狀。長四五尺,橫截面呈多邊形。每塊石頭線條清晰,稜角分明。那麼,這些奇石來自何處呢?當地的老鄉會告訴你,來自關家山。

神羊馱石築就的城堡,大同寧魯堡

關家山

關家山在寧魯堡西南約七八里處,這裡八十年代曾被考古學家發現有新石器文化遺存。然而,在地質學家眼裡,這石器遺存又算的了什麼,而真正令他們吃驚的是這座完全由稜柱石聚成的山體。本世紀六十年代初,東北長春地質學院的一支勘察隊曾到此地,考察過這關家山稜柱石的成因。

神羊馱石築就的城堡,大同寧魯堡

馬頭山長城段

關家山本不算高,說起來它不過是這條摩天嶺伸向西南的一條小支脈。但他那鬼斧神工半完全由條條稜柱碼成的山體卻令人驚歎不已。關家山何以會“丈”出如此奇石?原來是火山的功勞。據地質學家稱:這種“稜柱節理”的岩石,是火山噴發熔岩冷卻後的傑作。據,地質測定,大約在6700萬年前的第三季是雁門關外大同地區火山活動期,其時,大同地帶座座火山先後噴發,熔岩冷卻後逐漸收縮結晶成大批熔岩柱體,使億萬條堅硬的熔岩柱突兀于山峰上。再後來,經過地殼變動以及地層升降,那一排排豎直的巖柱便形成了一堵堵石崖,片片石林了。

神羊馱石築就的城堡,大同寧魯堡

寧魯堡

如此優良的石材在經歷了多少萬年的風雨滄桑後仍然徒長於此地未被人類利用。終於“慧眼識英雄”,大約是在磚堡寧魯堡時,有哪位戍邊的將軍或築城工頭來到這關家山,他一定被這片奇詭而有壯觀的石柱林所吸引,於是決定取次石材來做寧魯堡的基礎。但關家山距寧魯堡少說也有七、八里,若是今天有汽車起重機時代看,搬運這些石材不算太難。可在四五百年前明朝,在那只有馬車牛車的年代,要搬運如此笨重又數量巨大的石材談何容易。可當地一個傳說竟使這些巨石一夜之間便由關家山運到了寧魯堡,那個傳說是很動人的。

神羊馱石築就的城堡,大同寧魯堡

寧魯堡

據說,當年寧魯土堡築成後,很不堅固,後來在包磚外牆時有一位總兵看了關家山的柱石,便下令工頭帶領民工採石,並給工頭們下令:“各自想辦法運料,不得延誤工期,違者殺頭。”這可難住了這些工頭,眼看著採集的石料堆積如山,可就是解決不了運輸工具 。那日,眾人正急得無計可施時,看見了一位老者趕著一群羊悠閒的放牧。老者見眾工頭一個個愁眉不展,便主動上前打問緣由。眾工頭如實相告。老者聽罷只是微微一笑說:“這有何難?我這麼一大群羊還怕幫不了這個忙:”眾人聽罷,都以為老者在說笑,便不在與老者搭話,心中焦急如故。

神羊馱石築就的城堡,大同寧魯堡

寧魯堡

到了次日晨起,眾工頭髮現關家山採集石材不翼而飛,原來堆放石材處只留下一片空地。遂派人到寧魯工地查看,很快就回過話來,寧魯堡一夜之間已碼起了排排石料。至此,眾人才如夢方醒,才知道是神仙化成羊倌兒帶著一群神羊幫了大忙。這就是神羊馱石築寧魯堡的傳說。傳說畢竟是虛構故事,至於那些巨大的稜柱石究竟是怎麼運到寧魯堡的,說法也很多。有人說是車拉,有的說是牛馱,但筆者認為應是在冬天灑水凍成冰路,從冰上拉運,不管是哪種情況,反正這些來自關家山的巨石已在寧魯堡穩穩的安睡了數百年,而寧魯堡因此而聞名長城內外。

神羊馱石築就的城堡,大同寧魯堡

寧魯堡磚樓

張夢章(文博碩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首部詩集《鳴玉集》即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