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一爭吵就人身攻擊?不懂這3個策略,難怪沒法好好說話

一爭吵就人身攻擊?不懂這3個策略,難怪沒法好好說話

來源丨焱公子(公號ID:Yangongzi2015)


一、只有彼此信任的溝通才能降低衝突,解決問題

現代的世界是個溝通的世界。職場中,單打獨鬥很難完成一個項目,我們經常需要與同事交流、進而完成合作任務。

“如果有問題,我們到時多溝通。”這是一句常聽到的話,但“多溝通”就一定能“溝通好”嗎?

我想先分享一個真實事件。

我在前公司時,帶領著AB兩組人。A組長業務能力強,執行力高,但性格暴躁,易衝動。B組長技術能力較弱,說話做事慢半拍,但勝在認真心細。

有一次,需要向客戶做彙報。從撰寫開始,兩位組長在某個模塊的描述上就起了衝突。從撰寫開始,到結束,到呈現文本給我審核的一週內,兩人溝通多次,但都無疾而終。他們各自堅定認為己方是正確的。最後,本應合作出一份報告,變成了每組各出一份。

而且,兩人越到後面,言語越過激,溝通在不經意間就起了變化。A脾氣火爆,B慢條斯理。每次溝通時,A急吼吼,B卻冷靜反擊、步步逼近。A被激怒得開始人身攻擊,說B是XX小地方的出身,見識淺薄,完全不可理喻。

A和B的情形,在職場中,並不少見。職場就是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有人就會產生矛盾與衝突。衝突的化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往往是依靠溝通。但一次卓有成效的溝通,前提肯定是你的溝通對象信任你。如果對方對你產生質疑,就像A、B兩個組長,彼此間缺乏信任度,自我意識強烈,那溝通多少次,用什麼樣的溝通話術,都還是會起不到作用的。

只有彼此信任的溝通才能降低衝突,解決問題。反之,暴力溝通只會讓事件往壞方向跑去。

如何在溝通前,取得對方的信任,進而能開展高效溝通?今天,我想通過喬哈里視窗理論,來跟大家談一談信任與溝通的藝術。

一爭吵就人身攻擊?不懂這3個策略,難怪沒法好好說話

二、掌握喬哈里視窗理論,增強自己與對方間的信任感

什麼是喬哈里視窗理論?

喬哈里視窗,也叫溝通視窗,也被稱為“自我意識發現與反饋模型”。它是根據“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這兩個維度,將溝通雙方對內容的熟悉程度劃分為4個區,分別是:公開區、隱藏區、盲目區和未知區四個區域。

一爭吵就人身攻擊?不懂這3個策略,難怪沒法好好說話

喬哈里視窗的4區域

這4個區基本包羅了日常溝通的大部分情況,熟悉和了解每個區域之間的關係,對於我們更好的理解溝通這件事特別有用,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利用它,建立信任和尊敬感,讓溝通更具成效。

1.公開區: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信息

雙方都處在這個區中,是最容易溝通的。比如你和溝通對象都關注過某大咖的賬號,都認同大咖的三觀。那麼,你們基於彼此共識範圍內討論大咖的文章,會取得較高共鳴,溝通一致性也會達成得較好。

雙方公開區越大,彼此越瞭解,溝通的效果就越好。這就能理解,為什麼關係越親暱,信任度也就越高。其本質就是公開區逐漸放大的過程。

一爭吵就人身攻擊?不懂這3個策略,難怪沒法好好說話

關係與信任度

2. 隱藏區: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信息

這個區對於提升信任度有重要作用。每個人的成長經歷、職業背景都不一樣。很多自己覺得簡單又理所應當的事,別人可能並不知道。例如對工作的閉環機制。在完成任務後,主動對領導進行彙報,對於職場老手來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而對於一些剛入職的應屆生來說,他們可能並不知道,於是就只乾坐傻等著老闆來詢問,屢犯禁忌。

每個人都會存在思維遮蔽性,尤其是雙方信息背景差異很大的情況下。破框的最好辦法是反覆溝通。在彼此理解清楚後,才能有更好地合作。

3. 盲目區:別人知道,但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這個區最危險,常常讓我們陷進自我認知偏差的櫥窗中。外面的人看裡面,看得很清楚,而裡面的人卻一葉障目。同時,因為自我保護心理,人在接收質疑時,會天生具有對抗性,進行攻擊。

職場上,這種現象,會使得同事就算看到你的問題,也常常沉默。沒有正確的信息反饋,你可能一直都在錯誤的軌道上前進,距離工作目標越偏越遠。

4. 未知區:雙方都不瞭解的新領域

這個區需要你主動告訴他人,自己能做些什麼,做了什麼。

從以上4個區不難看出,獲得信任感主要在於擴大公開區。如何擴大?我們可以從2個方面著手:

  • 01.主動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讓別人多瞭解自己,讓信息對待化。
  • 02.請求他人指出自己的盲點,包括自己看不見的優點和缺點,以及自己無意識的那些行為作風等。

回到AB兩個組長的例子。如果他倆能先分析自己在本次項目中認為做的有問題的地方,同時提出後期的解決辦法,完成自我覆盤,然後再讓對方就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進行補充,對做得好的進行肯定。那他倆的這次合作,就不會出現多次溝通無果,最終鬧得不歡而散。

掌握喬哈里視窗理論,通過“自我揭示”,能獲得即時反饋。即時反饋有負面和正面,負面反饋可消除盲目區,發現自己平時不以為然的問題。正面反饋可增強信心,信任隊友,使項目和諧進行。所以,高效溝通的前提,是儘可能多的,獲取溝通對象的信任感。

一爭吵就人身攻擊?不懂這3個策略,難怪沒法好好說話

三、有效溝通可通過3個策略來習得

獲取了信任度,只是長征第一步。如何能愉快交流,讓人聽得進去?我們可以通過以下3個策略,來提升溝通效率。

01.採用同理心法則

心理學上,同理心是說,一個人要想真正瞭解別人,就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也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

溝通高手的特質就是高同理心,能換位思考。

001.在觀點上換位思考。溝通中,可先把自己的意見放到一邊,嘗試先傾聽、理解對方的觀點。同理心並不意味要立刻同意甚至附和對方,但同理心在溝通中,能幫助你在欲爭執時,快速找到雙方的基本共識。

002.在情感上換位思考。不要將“同理心”與“同情心”混為一談,“同理心”是指用對方的觀點設身處地思考他的處境進而感同身受,而“同情心”表示用自己的觀點來看別人的困境進而產生悲憫之心。

有個故事。說一隻猴子受了傷,然後所有的猴子都一個個緊接著去看,每個猴子都說“哎呀,你太可憐了!”然後這個猴子就將自己的傷口,挨著給每個猴子看,最後,這隻猴子就死了。

同理心,是真正體會到對方感受,妥帖照顧,否則會容易失去理性思考能力,無法進行正常判斷。

003.在對方的福祉上換位思考。真誠地為他們的利益著想。知道別人想要的是什麼,不輕易傾軋和掠奪。

一爭吵就人身攻擊?不懂這3個策略,難怪沒法好好說話

同理心概念: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02. 掌握共識金字塔定律

共識金字塔分為人身攻擊、只談觀點、陳述事實、提出建設性建議與尋求共識5個層級。

001.人身攻擊、只談觀點,是低層級的無效溝通。這樣的人,往往在沒有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就開始武斷下結論,一旦溝通對象出現了不同看法,就急不可耐地反駁,從而失去判斷。每個人底層都是希望被認可,而不是被否定。所以,對待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方收集信息,有了調查才開始發表言論。

002.陳述事實。這一層級,開始進入有效討論。很多人會將數據、圖表等佐證拿來,運用理性思維,進行反駁。但他們也往往敗在這一層級上。因為強烈的自我意識主導,會不太注意說話態度和方式,從而讓對方覺得,你是在和他對抗。這種溝通無論最後是贏是輸,雙方都不愉快,會有強烈而不適的排斥感。

003.提出建設性建議。表達觀點,拿出事實,同時加上換位思考的同理心,是這一層級的特性。能站在他人角度,去幫助對方思考漏洞,補齊論證,這樣的溝通,才是有效溝通,不是為了駁倒或擊敗對方。處在這一層級的溝通者,往往態度正面積極,具備利他思維,是一種很好的互惠式溝通。

004.尋求雙方共識區。這一層級,需要高度抽象和總結力,用更宏觀視角,將雙方達成共識的合理區涵蓋進來。真正做到求同存異,互相交流。

一爭吵就人身攻擊?不懂這3個策略,難怪沒法好好說話

共識金字塔

03. 運用XYZ公式

這個公式的運用是:你說的X行為,其實是Y原因。你這樣說,讓我感到Z。

例如,小王編輯質疑你,為什麼擅自換文案?你總是等到快發文案了,才說換,真耽誤大家的時間!

如果你直接回:你不也一樣嗎?上次你臨到最後一刻也沒出文啊。那你倆的溝通一定會崩盤。

正確的表述是:你說的不溝通行為,其實是昨晚聯繫多次,沒有聯繫上金主。你這樣說,讓我感到無奈和委屈。

這個表述,回應了對方的情緒宣洩,且聚焦事實,一則不會引發更大沖突,二則可以順勢說出原因:“昨晚已發現錯誤,聯繫多次,聯繫不上,於是一直到今天發文前一刻,請示了領導才換了文案”。

當溝通過程中,雙方有了衝突,XYZ公式能幫助我們對對方情緒有所回應,並且就事論事,聚焦當下衝突,理性表達觀點。

職場上,溝通不是上戰場,不是辯論賽,而是為了達成共識。採用同理心法則、掌握共識金字塔理論、運用XYZ公式,能讓我們更有效地開展溝通,達成彼此一致,推動和諧發展。


作者:焱公子,髮型光芒萬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強,專注解職場。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公號: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