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你好,之華》:見字如面,書信傳情

《你好,之華》:見字如面,書信傳情

本土化改造非常成功的典範。從故事到編劇,從導演到剪輯,包括音樂,完全是在著名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的掌控之下,所以全片撲面而來的都是濃厚的“巖井俊二”氣質。甚至那些色調、那些場景,包括少女的形象、衣物,還有那些書信都會令觀眾很自然的聯想起巖井俊二的經典之作《情書》。

《你好,之華》:見字如面,書信傳情

而十分難得的是,這份獨特的氣質,絲毫不影響它的中國風味、煙火氣息,看完全片,你會發現,這就是中國的故事,中國的老百姓,中國人的情感,非常接地氣。藍雨星城在觀影過程中,時常會想起去年的一部佳作《相親相愛》,都是反映現實生活的題材,都是在展現生活本來的面貌,“生之本真”的情趣與味道隨處可見。比如之華的老公因為吃醋把之華的手機摔壞,第二天就賠給她一個自制紙杯傳聲筒;為了整之華,丈夫還把媽媽接來同住,並養了兩條大狗;之華以之南的名義給尹川寫信,寫完第二封信時就說不再寫了,可接著還有第三封、第四封;之華替婆婆和英語老教授書信傳情,並借用教授家的地址給尹川寫信,不料尹川登門拜訪,之華在慌亂之際還問老教授:您家應該不會有口紅吧……這些生活中的小情趣,讓整個故事特別的飽滿,特別具有人情味,觀眾們在觀影過程中也會發出會心的笑聲。

《你好,之華》:見字如面,書信傳情

本片可以看作是《情書》的中國版。比如兩個長得很像的女孩:《情書》中的藤井樹和博子;《你好,情書》中的少女之華、之南與她們的女兒。比如都與寫信或者情書有關:那一封一封帶著溫度、盛滿情感的書信往來以及讀信的唸白,在《情書》中也有所涉及。比如都是關於“錯過”的故事,還有片名《你好,之華》,與《情書》中經典段落:“你好嗎?”“我很好”,都是人與人之間的問候,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都是每個人與自己的和解,極具異曲同工之妙。

《你好,之華》:見字如面,書信傳情

關於書信往來這個點,非常能觸動中國人的情感,引發群體共鳴。本片中,第一次出現書信,是之華的手機被摔,只能給尹川寫信。而全片故事的展開也是由這一封封書信引起:之華以之南的名義給尹川寫信,尹川給之南的老家回信,之南之華的女兒在老家給尹川回信,之華的婆婆與英語老教授通過書信的方式邊旅遊邊學習英文……包括關於過去的那些回憶,也是以書信為主體的,比如少年尹川寫給少年之南的“情書”。通過書信來推進故事、展開劇情、表現人物關係、彰顯人物個性,在這方面,巖井俊二真是做到了極致。看似散亂,卻圍繞著“信以傳情、見字如面”的精神內核,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用文字、用書信進行情感交流的強大力量與珍貴价值,同時也引發我們思考:在當今這個什麼都力求高科技、快速度的時代,原始的、淳樸的、緩慢的但卻是深層次的交流是不是更應該被我們重視?就像木心的那首《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你好,之華》:見字如面,書信傳情

這個冬天,最溫暖人心的作品本片從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懸念,即媽媽留下來的遺書——到底寫了些什麼,女兒不敢看。到最後這一謎底揭曉,其實遺書裡記錄的內容一點也不灰暗,而是充滿希望,而這些言語正是在全片不斷出現的少女之南在畢業典禮上發言的那段話:這段話在開場不久,之華替之南參加同學聚會時響起過;在尹川回憶中學時他幫助之南修改發言稿時出現過;在逝去的時光中,之南上臺演講過;在結尾處尹川給之華的禮物中、以及睦睦晨晨姐弟倆終於打開母親遺書時被朗讀過。而這段話也成為了全片的點睛之筆——“我們的未來有無限可能,人生的選擇豐富多彩,我們都將走在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上,而關於夢想,有的人也許能夠實現,而有的人也許不能……”但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堅強勇敢的去擁抱生活!

《你好,之華》:見字如面,書信傳情

官宣稱《你好,之華》是一部在講“錯過”的電影。藍雨星城卻覺得這是一部充滿希望的勵志作品,給予觀者信心與力量。如同片名,你好,之華!既是對過去美好舊時光的懷念與告別——之華,你那時候多好!也是對於當下進行時的一種問候與肯定——之華,你現在很好!更是一種對於未來的希冀與祝福——之華,你要好好地生活!我們每一個人,明天一定會更好!作者:藍雨星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