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中國文壇的一支重要力量——陝西作家

2008年11月2號晚,在風景如畫的浙江烏鎮,被視為中國當代文學最高榮譽的茅盾文學獎落下大幕。

陝西作家賈平凹憑藉長篇小說《秦腔》一舉獲獎。至此,連同路遙的《平凡的 世界》 、陳忠實的《白鹿原》 ,七屆茅盾文學獎中已經有三屆出現了陝西作家的身影。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陝西籍作家是毋庸置疑的重量級人物。

中國文壇的一支重要力量——陝西作家

杜鵬程的《保衛延安》 、 柳青的《創業史》等長篇小說是新中國建國後到文革前十七年來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王汶石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被稱為中國短篇小說之王,他的作品曾經點燃過幾代人的文學激情。然而在經歷了十年“文革”浩劫的風雨飄搖後,陝西文壇一度青黃不接、一片寂寥。

時間來到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人們欣喜地感到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經降臨。作為當時陝西省內唯一的文學雜誌, 《延河》承擔起了振興陝西文學的重任。時任《延河》雜誌編輯的著名評論家李星迴憶說:“當時為了給刊物挖掘好作品, 《延河》雜誌的編輯們幾 乎踏遍整個陝西,尋找能寫的人。終於在1981年1月,推出了兩期陝西作家專號。”“陳忠實、賈平凹、葉廣芩、京夫、鄒志安等這批作家、小說家全部推出來了,在全國 第一次打出地域性的作家群。”

中國文壇的一支重要力量——陝西作家

陝西地形南北狹長, 不同的人文歷史和地理氣候截然區分出三大自然區域, 孕育了風格 各異的幾個作家群。陝北的粗獷豪放、關中的深沉厚重,陝西作家們用不同的文學氣質書寫 著他們腳下的土地和所處的時代。

中國文壇的一支重要力量——陝西作家

文藝評論家李星: “陝西作家好多都是農村出來的, 他們恰恰在這個時候打出了自己的強項, 就是他對農村很熟悉, 最先敏銳地感受到承包責任制對農村帶來的變化, 這跟陝西文學一直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有關。”

這是1984年作家路遙根據自己的作品改編的同名電影《人生》 。影片開頭近二十秒,一 個人在荒涼的黃土高坡上鋤地耕作的長鏡頭, 形象勾勒出城鄉交叉地帶青年高加林不甘心被貧瘠落後的黃土地束縛,希望走出人生,走出一條人生新路的矛盾彷徨心理。 文藝評論家李星: “中國社會變動,農村返鄉知識青年已經不能忍受農村那種落後、閉塞、壓抑,我在看文章時,我說主人公高加林是農村改革的一直報春燕子,他不安於現狀,他要改變這種現狀。”

中國文壇的一支重要力量——陝西作家

就在路遙的小說《人生》《平凡的世界》被各地讀者爭相閱讀的時候,小說《白鹿原》 、正在作家陳忠實的腦子裡無聲地醞釀著。五、六年創作時間中,陳忠實寫得很慢很苦悶,他幾乎謝絕了所有的交際活動, 貓在西安東郊的農村老家一門心思寫作。 他曾經對妻子說: “這回要是弄不出一部死後可以當枕頭安息的鉅作,就永遠留在鄉下餵雞。”

這是秦腔現代戲《白鹿原》的片段音樂。故事以渭北高原白、鹿兩家的興衰為主線,講述百年時間四代人的命運,描畫了一部浩瀚綿長的西部歷史畫卷。1992年7月, 《白鹿原》出版,立刻引來文壇轟動,人民排隊購書,盛況空前。

中國文壇的一支重要力量——陝西作家

《白鹿原》的成功,其實只是當年陝西文壇兵強馬壯的一個縮影。1993年5月前後,《白鹿原》 、賈平凹的《廢都》 、陳海的《熱愛生命》 、京夫的《八里情仇》 、高建群的《最後一個匈奴》 等五部長篇鉅著, 先後在北京舉辦作品研討會。 人們清晰地感到一股強勁的文壇疾風, 正從西向東吹遍中國文壇。

當時《光明日報》以《陝軍東征》為題,歷數了陝西作家群的實力。文壇陝軍這一名詞從那一天起在文學圈內異常響亮。 這一時期,除了長篇小說之外,陝西文學在其它領域也是碩果累累。劉成章的散文《仰望彩雲》 、冷夢的報告文學《黃河大移民》 、紅柯的《春牛》 、葉廣芩的京味小說《夢裡何時到鵲橋》分別獲得魯迅文學獎,陝西作家還頻頻登上其他各種獎項的領獎臺。

中國文壇的一支重要力量——陝西作家

賈平凹無疑是最具爭議的作家。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社會結構 在文學陝軍的主將中, 和價值體系的劇烈變化,許多知識分子陷入了迷茫和焦慮。小說《廢都》恰逢其時地塑造了文人庒之蝶的形象。 小說出版短短几個月之後, 書中人物性格頹廢的一面和小說善感的格調 就引來了極大非議,一時間討伐之聲四起。 賈平凹: “《廢都》的陰影一直籠罩了我十多年,你啥也做不成,只有低頭在那寫東西。” 充滿靈性執著的賈平凹終於埋頭寫出了他的第十二部長篇小說《秦腔》 。小說真實反映 了農村社會變革的艱難與悖論、農村新老兩代人的心靈痛苦和生命衝突。賈平凹說,他動用 了自己最後一塊資源儲備,為故鄉豎了一塊文字碑。文藝評論家肖雲儒: “他整個作品綜合起來, 就可以形成一部可以被稱為中國農民命運的斷代史, 中國農村 歷史變遷的斷代史。” 正是有了植根於黃土地的文學創作和鄉土情思, 正是有了直面現實問題的敏感預知和深 入思索, 正是有了作家在整體文學不景氣之時甘於寂寞的執著求索, 陝西作家用他們的文化 底蘊、個人魅力和深厚寫作根底,成為中國文壇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國文壇的一支重要力量——陝西作家

2004年是陝西省作協成立50週年。 陝西作家群的中堅力量再度發力。 冷夢的報告文學 《高 西溝記事》 、馮驥奇的《村子》 、楊紅柯的《西去的旗手》 、葉廣芩的《青木川》等長篇小說 以集體亮相的方式再次舞起文壇陝軍的旗幟。於此同時,陝西省作協還成立了文學院,負責文學青年的發現和培養, 採用簽約制的方式打破從前文學創作的鐵飯碗。 陝西省作協書記雷濤: “過去的專業作家那就一定要是公務員, 你必須是這個體制內的。 現在簽約就打破了這個舊的框框,你是社會哪一個層面的人,只要你在文學創作上有潛力、有成就,我們都可以 籤。” 今天, 簽約作家制在陝西發掘文學新人方面已經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第一批14個簽約作家已經陸續推出了作品,在花花綠綠的商業浪潮中,用嚴肅嚴謹的創作態度為當前的中國文學不斷增添著經典之作。

我來自陝西,他們是我們老陝永遠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