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什麼叫“加槓桿”?兩個生動小例子,告訴你槓桿的恐怖

什麼叫“加槓桿”?兩個生動小例子,告訴你槓桿的恐怖

就在2018年開頭,A股一掃昔日熊態,牛氣風發的時候,一輪大跌,又將股市打回了“熊樣”。

而在此輪行情的先漲後跌背後,正是“去金融杆杆”帶來的巨大陰影。

什麼叫“去槓桿”呢?

我們不去扯那麼專業的金融知識和專業術語,先將幾個小例子。

例子1:

老王有10萬塊準備炒股,老王覺得這些錢太少了,於是就跟A那授信借了20萬。

但他仍然覺得少,於是他又找到了B,B一看他又30萬股票呢,於是就1:2的槓桿,貸給他60萬。

老王依然不滿足,又拿著總價值90萬的股票去找C,C也給了他2倍槓桿,貸給他180萬。

好傢伙,你看,A只有10萬塊錢,結果手裡的錢卻如滾雪球一樣,很短的時間就滾成了270萬。10:270,27倍的槓桿!

槓桿之下,股票漲了,便是天堂,但稍微下跌,就將是地獄!

假設老王玩了一年股票,結果虧本3%。

別看只有小小的3%,在27倍槓桿的作用下,將是災難性的。

我們來算一下,270萬×3%=8.1萬。

老王的本金虧損後只剩了1.9萬了,虧損幅度超過8%。

即便老王炒股一年既沒虧也沒賺,260萬借款一年利息也要26萬,這也讓老王早已破產了!

這就是槓桿在股票市場中發揮的作用,你可能覺得誇張,但實際情況可能比這個更加的可怕,那可不是10萬8萬,都是天量級別的融資盤啊!

一旦下跌觸動融資盤,那結果是非常可怕的。

什麼叫“加槓桿”?兩個生動小例子,告訴你槓桿的恐怖

例子2:

你可能會說,股票風險太大了,國債這種低息固收的投資方式不會用槓桿了吧?

你錯了!

假設小李手裡有1000萬10年期國債,利率5%,他覺得,這個收益率弱爆了。

於是,聰明如雪的小李找到A,說國債這個保本沒風險,我把這個抵押給你,你給我900萬現金,然後我給你3%的利息。

A覺得挺好,成交!

於是,小李拿著900萬又買了國債,然後拿著國債去找B,同樣的條件,又拿到現金800萬。

然後他又拿800萬買了國債,找到了C……

最後,小李拿到了100萬現金。

此時,我們來算一下。一共算下來,小李起初只有1000萬國債,他最後卻撬動了4500萬的規模。神奇,他就這樣給自己加了4.5倍槓桿!

5%-3%,純利2%,4500萬×2%=90萬!再加上自己1000萬本金的收益50萬。這下厲害了,投入1000萬,一年後利潤140萬,無風險年化收益14%,槓桿讓小李躺著把錢賺了。

這個操作,就叫“國債正回購”。

目前,這條路子已經被封死了,但很快,市場就除了替代品“債券代持”。這個明天再講。

什麼叫“加槓桿”?兩個生動小例子,告訴你槓桿的恐怖

這兩個只是金融槓桿化的一個其中非常小的一角,如今的金融業早已不是20年、10年前的金融業了,各種金融衍生品,各種槓桿充斥了資本市場。

這些敢於作死的資金,催熱了市場,卻也給市場灌下了毒藥。

其實槓桿並不是個壞東西,合理的槓桿產生泡沫,而適度的泡沫是經濟保持繁榮所必需的。

但凡事都有個度,而資本都是嗜血的。

所以,去槓桿又被提上了日程……市場有多恐慌,泡沫就有多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