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環境大優化打造招商“大磁場”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優化營商環境,才能更好地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才能夠破障礙、去煩苛、築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優良的營商環境對於城市發展而言是一種寶貴資源,更是一種核心競爭力。

為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營商環境,徐州出臺《關於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意見》,開展“2018營商環境建設年”活動。他們把對標國際標準、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打造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作為環境建設目標,實施的“不見面審批”改革走在了江蘇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新時代新徵程,當“要素紅利”逐漸讓位於“創新紅利”,“政策紅利”逐漸讓位於“制度紅利”,營商環境的重要價值更加凸顯。徐州勇於開展“放管服”改革,為經濟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我市各縣(市、區)產業集聚區之所以這些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就在於我們積極改善營商環境,吸引了眾多企業和投資者在這裡投資、創業。然而,對照徐州投資環境,對照投資者、創業者的新需求,我們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仍需繼續努力。商丘轉型發展要進入快車道,必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比發展就是比環境,抓發展就是抓環境。學習徐州經驗,我們就要把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作為推動商丘經濟發展的“命門之穴”,徹底摒棄“只引投資不服務”“新官不理舊賬”等思想,推動政務環境、法制環境、社會環境全面提升,實實在在為投資者排憂解難。

營商環境是“軟實力”,但需要“硬措施”來託底。我們要認真研究制定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下決心解決審批慢、環節多、服務差等政務服務不佳問題,治理不作為、亂作為、亂執法等不正之風問題,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形成招商引資的“強磁場”,著力營造“軟”“硬”協調、“清”“親”相宜的招商高地,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向商丘匯聚,讓一流營商環境成為商丘新標識。

優化營商環境,要牽住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這個“牛鼻子”,政府甘當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各職能部門要創新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五個一”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問題,積極構建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體系,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文以載道,文以化城。良好的尊商重商人文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重要因素,可以提高區域競爭力,對於優化營商環境、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商丘自古就有親商、愛商、扶商、興商的傳統,第七屆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馬上就要舉辦,我們要以此為契機,著力打造親商、愛商、扶商、興商的人文環境,積極弘揚親商文化,讓企業家有地位、有作為、有舞臺。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商丘形象。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幹部要切實扛起優化營商環境的責任和使命,以雷厲風行、快乾實幹的作風,打造出一流的營商環境,讓華商之源真正成為各類要素集聚的窪地和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的樂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