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李豐:10年後,哪幾件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


李豐:10年後,哪幾件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

李豐:10年後,哪幾件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


內容來源:2018年8月17日,在北京舉辦主題為“春光裡·豹變2018產投家峰會”,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進行了以《追風口,還是等風口來》為主題的精彩演講。

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ID: sprightgroup)和講者審閱授權發佈。

講者 | 李豐 今日筆記達人 | 大佬

封圖設計 | 泉十七 責編 | 麗麗

第 2473 篇深度好文:4227 字 | 6 分鐘閱讀

全網首發·完整筆記·商業模式

本文優質度:★★★★★ 口感:芒果綿綿冰

筆記君邀您,先思考:

  • 貿易爭端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 不同階段會誕生適合於那個階段的品牌,這裡面有規律可循嗎?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追風口,還是等風口來》。

一、貿易爭端

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大概一兩個月以前發生了貿易爭端,從美國產業結構來看,這件事分成兩個部分:

1.政治因素。

2.經濟因素。

貿易爭端確實是因為美國經濟問題才觸發的。在美國的進口貿易構成中,佔比最高的部分應該是整機,就是汽車及相關零部件。

在美國大概三千多萬的產業工人中,佔比最高的也是整車零部件。

因為這兩個板塊,對美國來講是佔比最高的(相對於進口貿易當中的相關行業和美國就業比例而言),所以這是出於經濟原因進行的貿易爭端。

李豐:10年後,哪幾件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

我們知道,兩個月以前美國就漲了鋼鐵稅,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本國內部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會對整車及零部件相關產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是當時的宏觀格局,如果是出於經濟目的來解決貿易爭端的話,最後這場貿易爭端會因為經濟原因影響汽車及相關行業。

但是,如果進入到汽車和其他相關行業,從結果上來看,對應出口中在整車及相關零部件當中出口最多的國家肯定不是中國,主要是日本和歐洲。

因此,這個問題到今天還沒有答案。

在今年的貿易爭端和中興事件之後又出現了一個事情,即所有可以提供關鍵傳感器芯片的企業,在樣片上車和小量供給關鍵零部件領域出現了快速上漲的趨勢。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在兩年多以前選一些特定的方向來投?那時候也看不出這些方向在今天或者明天會有一個好結果。

但從我們當時對投資的理解來看,金融行業本質上只是分配社會資源進入實體經濟的一個水龍頭。

換句話來講,經濟發展需要什麼,你把水龍頭擰過去,順勢就賺到了這個發展的錢。

二、機遇與挑戰

不管是貿易爭端還是中興事件,我們都面臨幾個宏觀上的挑戰,當然也是宏觀上的機會。

三年前,我們在內部做投資的宏觀方向決策的時候,雖然有同事反對,但是我們非常堅決地投了傳感器和芯片領域。

原因很簡單,中國大概每年進口2400億美金的芯片,其中還有500億美金的芯片是由中國生產,佔70%以上的比例是由佔比超過50%的合資廠生產。

這加起來接近3000億,全世界5000億芯片總銷售額當中,大概中國買了2000億的芯片,佔60%。

李豐:10年後,哪幾件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

芯片這個行業非常特殊,為什麼?在經濟上,拉動效率最高的是房地產,1塊錢意味著8.3~9元,1塊錢的芯片意味著4-5元,意味著接近8-9萬億的產業鏈價值。

中國三年以前大概是個什麼情況?

全球含有芯片的消費電子產品中,中國生產了90%,中國生產了含芯片部分的消費電子當中,芯片的進口占總消耗程度的90%。

從宏觀矛盾上來看,我們生產了幾乎絕大部分含芯片的消費電子。

要不然你得解決這個拉動費率比較高的關鍵定價比較高的國產化問題,要不然就得面臨8-9萬億的產業鏈價值,由於勞動力成本的升高被轉移走了,大概只有這兩個選項可以選。

從我們的角度來講,8-9萬億,大概意味著1.5億人左右的就業,所以,對我們來講,意義重大。

那麼,中國還有沒有這樣的行業呢?非常多。我們選了一個非常有爭議性的方向——個人及家庭。

我們做這個決策的時候是在2015年,當時跟那段時間非常熱的事件有關係,個人及家庭健康相關的支出總額大概4萬多億,佔當年GDP的6%,美國這個數是佔GDP的30%。

所以,當時所有人一致性預測,從2015年開始之後的5-10年裡,同樣的一個數據,個人及家庭健康相關支出或者叫成本、費用,會按照每年平均19%-23%的年化發展速率增加。

說明這個費用非常高,但跟你我有什麼關係呢?

跟你的關係是這樣的,中國還有一個小挑戰,中國社保基金的總額是4萬多億,我們收費保障基金的總額大概不到5萬億。

這兩個數字連起來對比,在下一個5-10年的週期裡,我們需要找到方法讓社會保障基金能夠覆蓋我們整個醫療系統的成本。

因此,如下幾件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

1.在5-10年的週期裡,基礎醫療保險的供給側會多元化。

除了政府和國家,商業化、社會化醫保和壽險相關行業,也會承擔基礎醫療保險的重任。

所以,從這個結果能得到的第一個前提是,不管你是不是同意,大概中國的商業化醫保和壽險相關行業,在這5-10年或15年的週期裡要發展的非常快且大。

2.過去兩三年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方向和這個行業裡不合理的流通性利潤,正在被減下來。

這是我們看到的,在過去醫藥改革過程當中的這些兩票制相對分家所要解決的問題。

就是在我已經承受成本有壓力的情況下,怎麼能夠降低我的承受壓力?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解決不合理的流通率。

3.它和以後5年和10年週期出現的事情一樣,比如大家在討論的醫療或者新藥相關審批制度的改革。

在中國4萬多億的醫療費用當中,超過一半以上主要用來支付重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而重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所佔用的費用當中,大部分是由進口的診斷設備或治療手段所提供。

所以,第三件事你可以猜到,我們從經濟趨勢上會採用跟所有重大疾病診斷和治療相關的手段,第一時間來打開市場競爭。

而第二件事情會加快對這些事情在國有或者較產能化能力上的支持和審批,以至於最終在定價和成本環節擁有控制權。

換言之,你打開市場,只是為了使得大家進來,但是這件事到底應該定在多少錢?可能不能由你來說了算,因為它是一個進口的,或者它不是由你自己生產出來和研發出來的。

我剛才舉的兩個例子,只是在講我們這兩三年做基金的時候,做的一些非常長期的宏觀判斷。

這些宏觀判斷跟中國在這個週期裡碰到的一些必須要解決的宏觀的問題和矛盾有非常大的關係。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成功的企業家,或者因為謙虛,或者因為真心實意,都在講同一個觀點。

他們說最成功的企業家,永遠是這個時代造就的,而不是他個人努力,當然個人努力很重要。

李豐:10年後,哪幾件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

即做對了經濟週期和經濟方向的判斷,對於獲得階段性,或者一段時間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四、中國以後會有

更多國際化品牌

從2015年往後看10年,什麼是中國最好和最重要的,或者最大和最重要的事情,什麼是經濟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你說除去這些需要特定專業知識能做的事情,或者特定專業技能能做的事情,還有沒有其它能做的事情?毫無疑問非常多,我們沒有講非常具體的。

舉個例子:

美國在二戰前變成了全世界鋼鐵產量第一名的國家,二戰以後變成了全球GDP排名第一的國家。這兩句話分別意味著什麼?

1.美國是個人口大國,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時不到兩億人。

2. 它按照這樣一個順序發生了,因為它是人口大國,所以提供了足夠多的勞動力,然後依靠技能轉化,使自己變成了生產製造大國。

因為他有足夠多的勞動力,並且把他們轉化成了比較好的生產力,疊加了一定的生產效率,使得美國接下來變成了GDP大國,也叫生產總量大國。

李豐:10年後,哪幾件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

然後又過渡到另外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非常匪夷所思。

今天你所知道的,幾乎所有來自於美國的餐飲品牌,不管它有多大,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星巴克,都誕生在美國的50-70年代這個週期裡。

緊接著美國把它的消費和生產力這兩件事轉化成了生活方式,或者用今天時髦說法叫消費升級。

這些升級在不同階段誕生了適合在那個階段的品牌。

這裡面是不是有唯一的規律?沒有,日本70-90年代經歷了一模一樣的週期,本來日本也是人口大國、生產力大國、GDP大國、消費品牌大國,本來日本這個週期還可以延續。

當然日本發生了一些變故,因為1997年發生了亞洲金融危機。

歷史上,這兩個國家證明了按照順序發生的這幾件事,叫做人口大國、生產資料和生產力大國、GDP大國、消費大國和品牌的大國,大概沒有人跳出過這個循環。

毫無疑問,中國是個人口大國,而且中國經過這個週期時,比這兩個國家都各多了近10倍的人口,人口大國、生產力大國、GDP大國、消費大國和品牌大國。

這個規律被證明過兩次,產生的東西不一樣,因為在不同階段所需要的消費升級的方法不一樣。

在美國那個週期裡是這些東西,在日本那個週期裡是另外一些品牌,不管是電器,還是相關的一些後來的汽車。

我相信4年之前不會有人相信我們剛才講的這個規律,因為,4年以前,如果你跟周圍的人講中國會出世界級的消費品牌,沒有人會相信你,或者大部分人不會接受這句話。

但只不過湊巧在過去的一個季度、半年或者一年半或兩年當中,你也看見了在全球銷量最好的智能手機的前五名或者前六名有三名或者有四名是中國的品牌,而且不只是在中國售賣。

綜上,在美國經過這個週期時,是一些生活方式上的變化,在日本經過這個週期的時,是一些家用電器類的消費品的變化。

因為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電器類消費品,它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代表了那個時代消費的升級

並最終成為了那個年代的那個過程向全世界範圍之內輸出產品+勞動力效率+品牌的結果。

中國第一個出來的是手機,我猜從這條路走下去,應該還會有非常多的東西。

但如果不發生其他系統性的挑戰,你站在10年以後來看今天的中國,你可能會看到一個難以置信的結論:

今天的中國,除了已經出現的這幾個手機品牌,還有包括一些汽車品牌之外,會有非常多的企業,大概在10-15年以後,變成令人難以想象的,最少擁有國際化水平的品牌。

就像在50年或者70年以前,很難想象美國出現的這些品牌,會變成今天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品牌一樣。

如果我們把這條線連續劃下去,歷史證明過,其實不只兩次,但是這兩次最明顯,因為他們是人口最多,中國註定發生這個現象。

今天我們只看到了兩個手機或者三個手機品牌,但是往後你會看到遠遠超過這幾個手機的品牌和力量,不是在今年或明年,而是看5年、10年以後,回過頭來看今天會有什麼機會。

如果發展順利的話,這些變化大概會在之後的3年、4年、5年、6年、7年裡深刻的影響中國的經濟結構、創業機會,及市場結構的變化。

所以,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希望大家在這個如此多變,看起來經濟正在結構調整和具有一定的挑戰和機會的2018年裡,做出一些更長期的結論。

不管是3年、5年,還是10年,你回頭看的時候,希望你選擇對了方向、行業,以及節點,最後獲得了很好的創業結果。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李豐:10年後,哪幾件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