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湖南衛視的一檔綜藝節目《少年說》在網絡爆紅,其中有不少孩子的“吐槽”成了朋友圈中的熱門內容。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比如這位剛剛上初中的小姑娘袁璟頤,她的吐槽對象就是自己的媽媽。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她說她的媽媽讓她很“受傷”,因為她總拿自己跟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聯盟第一的學霸女同學比較,每回成績出來都拿她最差的說事,卻從來看不到她的優秀和努力。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但是面對孩子的痛苦和傷心,母親的回答又是什麼呢?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在母親的眼中,自己的女兒需要接受“打擊教育”,她並不認可女兒口中的“委屈”,並且語氣異常固執,總是把“我認為”掛在口中。

她絲毫沒有想過女兒站在這裡對她進行“天台告白”,並非是對她進行反抗,而是在尋找一種更合理的溝通方式。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小姑娘本來是充滿期待地走上節目,最終卻掩面而去。

而臺下有很多同學也都心有慼慼焉,這樣的事情看來並非只發生在袁璟頤一個人的身上。

然而在母親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又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女兒的呢?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在學霸女同學的眼中,袁璟頤也是“別人家的孩子”,她的勇敢和善良無可替代,讓她豔羨。

每一個孩子都是落入凡間的天使,只是有很多父母缺少了一雙發現的眼睛。

節目的最後,袁璟頤的母親雖然態度有所緩和,但是依然沒有放下“盛氣凌人”的姿態,還是將學習成績掛在口中。

接下來的一場“告白”更加令人“啼笑皆非”。

一個酷愛舞蹈,並且有很強舞蹈天賦的女孩子,被母親不分青紅皂白地阻撓,將其和學習成績強行掛鉤。她希望母親能夠支持她的夢想。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母親說可以考慮女兒的建議,但是非得讓女兒保證學習成績進入全年級前100名。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這顯然有些強人所難,這可是一所重點高中,女孩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成績。女孩子當場就急哭了。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情急之下,她哭著讓母親給她“打個折”,要了個前200名。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可母親並不買賬,最後竟然“討價還價”,要求女兒至少達到全年級前150名。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可即便如此,女孩子還是答應了母親的要求。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類人能忍受你的臭脾氣,第一類是愛你的人,第二類是怕你的人。

如果把這兩類人相結合,TA的名字就叫孩子。

在父母面前,害怕做不到最好,害怕失敗,連被喜歡、被肯定也害怕。這是長久活在打擊下的人都會經歷的心理掙扎。

很多大人的教育方式是相信“誇讚讓人驕傲,驕傲讓人退步”,相信“誰痛苦誰改變”。 但實際上,無原則的打擊是一個不斷削弱人力量的過程。到最後就變成了,“我努力有什麼用,反正到最後都沒意義。”

有位朋友曾經說,“偏激一點說,中國大多數父母根本不合格。”我不同意他的判斷。但我的確聽過很多故事,知道一些爸媽嚴苛起來,能把自己的孩子逼到什麼份上。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同事賽賽和我說過她特別能找茬的媽媽:“到現在還記得,省英語演講比賽裡拿了一等獎,結果我媽一看照片:看,所有女孩裡就屬你最醜;

Eileen 在單親家庭長大,媽媽會在外人面前誇她,但回到家卻總是不停挑刺:“也許只是因為我梳頭髮掉了幾根頭髮在水池裡忘記清理乾淨。

S小姐說,自己今年已經 31 歲了,但爸爸還是沒有放過她:“你發現沒有,你身邊沒你好看沒你能幹的,都比你受歡迎。就是你自己不行。

養育孩子是一件讓人焦慮的事,但父母的確是最早能告訴孩子“你是誰”的人。

當孩子既愛著你,又害怕面對你時,父母們請給他們這樣的愛。

媽媽,為什麼我越努力,你越不愛我?

第一,尊重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教養。

中國式父母很怕孩子打破自己的權威,誤將“懂事”、“聽話”當做判斷孩子好壞的標準。

但是,沒有什麼千人一面,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選擇的權利,父母應該尊重孩子說“不”的權利,聆聽他們內心的真實的想法。

這樣,你或許可以從中發現孩子的很多“隱藏天賦”。

第二,學會溝通,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龍應臺說:“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著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父母孩子一場,有多少是不珍愛彼此的呢?

但是有時候,父母常常用自以為是的愛代替了溝通,讓彼此產生深深的隔閡,卻美其名曰“代溝”。

第三,凡事不著急,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就像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一個人也有自己的人生節奏,為人父母無須看到別的花早早的怒放,無端端做出“揠苗助長”的昏招。

花有千百態,花開不同時。靜待花開便好。

最後送上美國教育學家傑恩·梅傑在《雙向養育》中的一段話:

“假如我們對家人抱有無條件的愛,知道即使犯錯也不會受到不公對待,我們就能徜徉愛河不再恐懼;

假如我們都能關注彼此,讚賞各自的優點,那麼我們就能收穫積極的心態;

假如我們尊重差異,沒有人要求我們只服從一個信仰,那麼我們就能自由展示出各自的與眾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