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北京、杭州等城市賣地收入刷新歷史紀錄

儘管沒有出現2016年的“地王”現象,但2017年的土地市場火熱依然。

兩則數據印證著這樣的現實:一則是財政部12月11日發佈的“2017年11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1390億元,同比增長35.3%。二則是來自市場上的分析,截至12月18日,全國50大城市賣地收入刷新歷史同期紀錄,累計50個城市賣地金額多達3.33萬億,同比2016年同期的2.38萬億上漲幅度達到了40%。其中有18個城市賣地金額上漲幅度超過100%。已經有2個城市土地出讓金達到了2000億元,超過500億元的城市更是達到了21個,超過11個城市以上賣地突破千億。全國已經有52個城市賣地超過200億元。

北京、杭州等城市賣地收入刷新歷史紀錄

在這些數字中,北京與杭州成了耀眼的明星。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在土地出讓方面,北京達到了2731億元,杭州達到了2123億元。與此同時,南京、蘇州、重慶、上海、天津、成都、鄭州也超過了1000億元,均創造了同期歷史最多。

北京、杭州等城市賣地收入刷新歷史紀錄

城市出讓土地高企的數字背後一方面是城市資源、人流、資本實力聚集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企業追逐更大發展的訴求。

來自易居克而瑞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TOP100房企共新增貨值10.47萬億元,為同期銷售金額TOP100房企銷售額的1.7倍。其中,十強房企的拿地貨值5.7萬億元,已超過TOP11~100房企的總和。

融創成為今年補倉規模最大的企業。雖然甚少在招拍掛市場拿地,但融創通過併購重組的方式,共獲取1.44萬億元的新增土地貨值。而今年前11月,融創的銷售規模突破3000億元。

剛剛突破5000億規模的碧桂園,則在前11月獲取了9944億元的新增土地貨值。此外,恆 大的新增貨值達到8412億元,萬科達到5637億元。

在急劇變化的市場中,企業們認為手中握有土地是競爭的“不二法則”,它們也更傾向於那些更加開放與成長的城市。

北京、杭州等城市賣地收入刷新歷史紀錄

比如杭州,自古繁華,由於企業主多,杭州的財富沉澱很深。在長三角除上海以外的重要城市中,杭州的GDP總量最高、居民本外幣存款最多。隨著互聯網大會及新科技的發展,其已不斷提升自身的力量,向著金融城市與新經濟、新科技城市轉向,再加之八大萬億產業、杭州灣大灣區建設等,杭州吸此著眾多企業與人流的湧入。又比如重慶,重慶這幾年非常耀眼,因為GDP增速非常快,幾乎快成了一個神話。2016年上半年31省市GDP同比增速數據顯示,西藏、重慶、貴州3個省市該項指標領跑全國,GDP增速分別為10.6%、10.6%、10.5%,重慶已經十個季度保持經濟增長速度位於全國前列。在西南地區,成都、重慶是通向中東、歐洲與東部的三個交通節點,就此融入了全球經濟。重慶文化極有特點,解放碑的時尚在全國小有名聲,此地穿梭的長江大橋,預示了近幾年重慶的經濟發展。

上述資源的積聚加劇了地產業的發展及企業的湧入,也加劇著土地的快速開發與城市化的不斷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