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孩子間的“戰爭”家長到底該不該介入?

孩子間的“戰爭”家長到底該不該介入?

事例:

吃晚飯的時候樂樂媽媽發現孩子胳膊上有幾條深淺不一的抓痕,於是緊張地問:“樂樂,你胳膊是怎麼回事?誰給你抓的?”

“小白,小白抓的。”樂樂回答。

“你跟媽媽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校車上,我要到裡面,碰了他,他就抓我。”

“碰到就抓你了?老師看到了嗎?這是第一次嗎?還有沒有其他地方受傷?……”媽媽連珠炮似的問。

“誒呀,小孩子磕磕碰碰的在所難免,讓他們自己處理就好了。”在一旁的爸爸說道。

“咱家孩子本來就不愛表達,要真出了事怎麼辦?”

“這不是沒事嗎?過兩天就好了。”爸爸答道。

“不行,我得向老師瞭解下情況,怎麼也得告訴小白下次不能這樣了。”

孩子間的“戰爭”家長到底該不該介入?

問題來了:孩子間的“戰爭”爆發了,家長是否應該介入?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去化解呢?

該介入:

孩子很多能力還處於學習階段,都需要家長合理引導,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不例外,作為家長都應該在必要時給孩子指引方向。

上次我家孩子腦袋都被打出血了,鼓了一個大包,也沒跟我們講,還是我晚上幫他洗澡的時候發現的。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過問啊,不僅要了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還要告訴孩子發生這種事要告訴老師和爸爸媽媽,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不然孩子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還是不知道怎麼辦。

年齡小的孩子可能沒有必要介入,但是年齡稍大的孩子還是需要的,因為他們發生矛盾的原因更復雜,持續的時間也長,有的時候兩個小朋友會一個月都不搭理對方,這樣很容易傷害對方感情,但是由於缺乏溝通,不懂表達,一段美好的友誼可能就結束了,很可惜。

不該介入:

我家孩子的口頭禪就是:“xx再也不是我的朋友了!”但基本上很快你就會發現兩個小傢伙手拉手又玩在了一起,小孩子的忘性都大,思想又單純,他們自有一套化解矛盾的方法,家長根本不用在意。

如何處理矛盾,學會和別人友好相處也是需要學習的,現在我們都鼓勵孩子自主學習,這項能力最好也交給孩子自己吧,不斷摸索,慢慢觀察,只要不打起來,就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

好多時候孩子間的矛盾本來不大,但是家長知道之後卻將事態不斷擴大,甚至兩家的成人、學校的老師都牽扯進來,把原本簡單的事弄得複雜起來,弄不好事態還會出現惡化,做家長還是學著心大一點,孩子間的矛盾基本上都不需要家長去調和,干涉就更不需要了。

其他觀點:

這個事情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如果孩子自己有解決矛盾的能力,家長自然不用出面,但是如果孩子解決不了,家長也不能袖手旁觀。

我覺得這裡有個很清晰的界限,就是孩子間的“戰爭”涉及不涉及到欺凌,現在校園裡的欺凌事件層出不窮,家長還是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身體變化,因為被欺負的孩子一輩子在心靈上都會傷痕累累,作為家長千萬不能忽視。

這個事情需要結合孩子的具體年齡再看怎麼處理,比如兩三歲的小孩通常都是因為“這個是我的,你不能玩。”“這條路只能我走,你不能走。”“我就是要坐在xx旁邊。”……這些令人發笑的原因“開戰”,這時家長就不用理會,甚至很多時候家長理會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如果孩子十一二歲了,“戰爭”會升級,性質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爭搶一件東西的所有權變成人際關係和更豐富的情感,這個時候還是需要父母出馬給予一些指導的。

孩子間的“戰爭”家長到底該不該介入?

那麼,對於孩子間的“戰爭”家長到底該不該介入這件事,你怎麼看呢?歡迎您在最下方寫留言和我們分享看法與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