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93%的進口高粱用於飼料,商務部公告終止美產高粱反傾銷調查

今天上午

,商務部公告終止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反補貼立案調查,這將對飼料及養殖行業緩解成本壓力有很大促進作用。據悉,2017 年我國高粱進口量508 萬噸,其中美產高粱476 萬噸,佔總進口比重93.7%。而且從美國進口來的高粱,因為品種特點和價格優勢,幾乎全部進入了飼料加工領域。

商務部:終止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反補貼立案調查

今天上午,商務部公佈2018年第44號《關於終止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反補貼的公告》。

93%的進口高粱用於飼料,商務部公告終止美產高粱反傾銷調查

公告全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的規定,2018年2月4日,商務部分別發佈該年度第12號和第13號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

2018年4月17日商務部發布反傾銷初裁公告,決定於4月18日起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

本案調查過程中,調查機關收到大量下游用戶的反映,認為案件調查將會提高下游養殖業成本,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採取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影響廣大消費者生活成本,不符合公共利益。經調查,調查機關發現近期國內豬肉價格持續下降,許多養殖戶生計面臨困難,在此情況下,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採取反傾銷反補貼措施不符合公共利益。現就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終止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二、依據商務部2018年第38號公告徵收的反傾銷臨時保證金如數退還。

特此公告。

商務部

2018年5月18日

美國進口高粱幾乎全部進入飼料領域

據瞭解,2013年之前中國高粱進口每年僅幾萬噸,主要進口來源是澳大利亞,以釀酒為主。而美國飼用高粱進口僅開始於2013 年,由於美國高粱單寧含量低,價格便宜,比澳大利亞高粱更適合做飼料。實施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後,玉米市場收購價不斷提高,我國進口的美國產高粱高速增長,主要用途是替代玉米作為飼料的能量原料。

自2014年起,中國高粱進口大幅攀升,並在2015年時達到1070萬噸,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高粱進口國,進口量和進口額均佔全球的70%以上,而且進口的大部分是飼用高粱,流向飼料企業,這就使得美國超越澳大利亞成為中國高粱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93%的進口高粱用於飼料,商務部公告終止美產高粱反傾銷調查

據wind 數據,2017 年我國高粱消費量達到782 萬噸,其中飼用消費佔比達到56%。2017 年我國高粱進口量508 萬噸,其中美產高粱476 萬噸,佔總進口比重93.7%。而且從美國進口來的高粱,因為品種特點和價格優勢,幾乎全部進入了飼料加工領域了。

進口高粱反傾銷提高飼料成本

2018年4月17日,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38號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根據裁定,自2018 年4 月18 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保證金比率178.6%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2017年,美國高粱對中國出口價格為200美元/噸(約合人民幣1274元/噸),預測初裁後價格將翻倍上漲,或超2500元/噸。

而近期玉米價格約為1798元/噸。可以預見,若實施反傾銷,則飼料成本壓力增大。

據路透社報道,根據貿易行業消息來源以及路透對出口與船運數據的分析,在中國政府宣佈向美國原產的進口高粱徵收高額反傾銷保證金後幾小時,幾艘從美國向中國運送高粱的船隻已改變航向。貿易商稱,保證金高得足以中斷自美國進口高粱。但據業內消息人士稱,一些貨物可能會轉向至越南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進入中國飼料生產商在當地擁有的生豬及家禽廠。

93%的進口高粱用於飼料,商務部公告終止美產高粱反傾銷調查

商務部也在公告中表示,反傾銷措施將會提高下游養殖業成本,而且近期國內豬肉價格持續下降,許多養殖戶生計面臨困難,在此情況下,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採取反傾銷反補貼措施不符合公共利益。

據新牧網監測的生豬報價信息統計,近期豬價已低至5.01元/斤,養豬業持續虧損兩個多月。在此情況下,降低飼料成本對養豬業尤為重要。

目前,受多方面利空打壓,豆粕價格加速回落。從貿易摩擦爆發起最高的3430元/噸已跌至2899元/噸,短短一個多月高低差價達到530元/噸!據寶典君瞭解,前段時間已有部分飼料企業降價!此次撤銷制裁,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飼料及養殖行業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