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一種最高榮譽,叫年僅22歲的“戰士”


有一種最高榮譽,叫年僅22歲的“戰士”


雷鋒在日記裡寫道:“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生命有限,精神永存。雷鋒“擰”在哪裡,就在哪裡閃閃發光,當通信員被評為工作模範,開拖拉機被評為紅旗手,做工人被評為標兵。雷鋒甘做革命事業“螺絲釘”的精神,為我們樹立了立足崗位建功、投身練兵備戰、扛起打贏使命的標杆。


有一種最高榮譽,叫年僅22歲的“戰士”


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傑到“學雷鋒模範”張子祥,從第十一任“雷鋒班”班長宋若波到“國之重器、以命鑄之”的羅陽,從“用生命擔當使命的新時代英雄戰士”杜富國到“北斗女神”王淑芳……近一甲子以來,雷鋒精神如同星星之火,歷久彌新,熠熠生輝,激勵著不同時代的每一個人,為了國家振興民族富強,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不懈奮鬥建功立業。


有一種最高榮譽,叫年僅22歲的“戰士”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雷鋒常說:“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崗位是踐行強軍目標的最好平臺,過硬的能力素質是崗位建功的基石。雷鋒把參軍入伍作為神聖義務和最大快樂,立足崗位苦練軍事技術,隨時準備為祖國戰鬥。搞訓練,他是習武精兵;開汽車,他是駕駛能手;當班長,他是帶兵標杆。雷鋒這種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責任擔當,集中體現了革命軍人的職業操守。


有一種最高榮譽,叫年僅22歲的“戰士”


軍人扛槍打仗、精武強能,就像工人做工、農民種地一樣,是職責所繫,天經地義。當前,部隊備戰轉型越是任務艱鉅,越要迎難而上,越要激情滿懷,敢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弘揚新時代雷鋒精神,要像雷鋒那樣把使命責任融入到本職工作中去,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培養過硬的作風和戰鬥技能;要像雷鋒那樣“不怕困難,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做一個“頑強進攻的戰士”,不達目標決不放棄;要像雷鋒那樣樹立“隨時準備粉碎敵人”的戰備觀念,腦子裡永遠有任務,眼睛裡永遠有敵人,肩膀上永遠有責任,在實戰化練兵中錘鍊一往無前、敢於勝利的血性膽氣,隨時準備上戰場;要像雷鋒那樣發揚擠和鑽的“釘子精神”,聚精會神強本領,一門心思練打仗,爭當訓練標兵、技術尖子和崗位能手,做到一聲令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