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是什麼又催生了羅大佑的高產?


是什麼又催生了羅大佑的高產?


是什麼又催生了羅大佑的高產?

——這是個沒辦法有準確答案的問題,因為靈感這件事的襲來,就像中彩票一樣,有時小獎不斷,有時大獎臨頭,還有時怎麼都等不來。


是什麼又催生了羅大佑的高產?


自 2017 年發行過《家 III》專輯之後,到 2020 元旦前夕發行最新單曲《請珍重》,羅大佑至少又有五首歌面世了,且在這兩年多之前,他還一邊跑著「當年離家的年輕人」系列巡演,一邊也在家鄉臺北的 Legacy 做過幾次小型演出系列,無論演出或是作品,都又回到了高產的量級上。

也許是曾經低產過程中厚積而薄發來的靈感(畢竟從《戀曲 2000》到《美麗島》專輯間隔了十年,再到《家 III》專輯又間隔十三年),又或者是這兩年來各地演出被新遇見的人、事、物刺激出新的創作想法,總之,現在的羅大佑,又在音樂裡穩定且有力地持續輸出了。


僅 2019 一年,他就發佈了四首全新單曲,這速率不亞於線上各種小鮮肉後輩歌手們的產量。

《請珍重》發行之前,羅大佑在三十多年前創作的《明天會更好》因為重新發布上線了高清版 MV,而又令更多年輕人像聽新歌一樣,聽到了這首歷經三十多年仍溫暖不變的經典單曲,

羅大佑原始版本的填詞曝光也給人看到了他內心中熱情、怒火、壓抑、希望並存的多重情緒,這樣的情緒之於創作人而言,自是他能產出優質作品的基數保證。


是什麼又催生了羅大佑的高產?


《請珍重》誕生於 10 年代的最後一天,預示著將會引擎 20 年代的新音樂氣象,卻也絕不同於 10 年代末偽勵志調調的虛情假意。

這首歌依然是羅大佑拳拳到肉的犀利措辭,依然是羅大佑在恢弘大氣的旋律中蘊含溫情感的旋律與編配走向,依然不吝揭開荒誕社會現實的瘡疤後,再為你撫平一道道傷口和裂痕,讓人相信在音樂的鼓勵與溫潤之下,明天一定會更好。

因為誕生年代與社會環境的的不同,我們當下的中年人及少年郎們,比較難有如羅大佑所言“血淚的青春、奔波的少壯、跋涉的功名、剎那的覺醒 ”甚至“半生的白首 ”這樣的切身體會。

但在羅大佑的《請珍重》歌曲中,我們還是感受到了一股迴歸原始向下的紮根力量,那是一種源自華語音樂獨有質感和文字鈍重的表達,也是一種源自社會力量造就文藝創作者作品力量的傳承,這種傳承若非幾十年的音樂修煉,難以完成並輸出。

所以《請珍重》的誕生不僅僅是羅大佑以詞曲編制混所傳達的音樂本意,更是一種以作品延展文化形態的珍貴留存,令人要珍存這首作品,以及這越來越稀缺的音樂犀利視角。


是什麼又催生了羅大佑的高產?


說不定更多的生命、精神都終將會如《請珍重》的封面所展示,漸漸融入到時間長河中,消融在其中了……

任憑曾經的你我他有多麼龐大深遠的文化底蘊,也未免難敵時間的摧古拉朽。

唯有靠著作品,羅大佑、以及我們還有東西留存於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