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政策支持、稅收優惠、消費惠民 甘肅為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每日甘肅網12月6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李楊)為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供給新動能,促進文化旅遊產業提質增效,建設文化旅遊強省,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大力促進全省文化旅遊產業提質增效的意見》。《意見》提出,我省將利用獨特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優勢,統籌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完善旅遊設施和基礎服務,放大文化旅遊業綜合效應,重點實施十大行動,力爭到2022年,甘肅省文化旅遊綜合收入達到5000億元,年均增長25%,人均文化旅遊消費達到1000元,年均增長10%,真正把文化旅遊業打造成為推動全省綠色發展崛起的首位產業和支柱性產業。

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文化企業 每戶獎勵30萬元

《意見》明確,甘肅省將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用足用活產業基金,創新投入方式,完善扶持體系,採取項目補貼、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建立健全社會資本參與機制,支持文化旅遊基礎設施、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項目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消費補貼等途徑,引導和支持文旅企業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鼓勵出版適應群眾購買能力的圖書報刊,鼓勵在商業演出和電影放映中安排低價場次或門票,鼓勵網絡文旅運營商開發更多低收費業務。

同時,實施“專精特新”中小文化企業培育計劃,對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文化企業每戶獎勵30萬元,認定為國家細分領域“行業小巨人”文化企業每戶獎勵50萬元。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2020年年底前省屬重點文化企業可免繳國有資本收益。放開放活文旅產業市場,降低准入門檻,對投資新辦文化旅遊企業的,不得收取規定之外的任何附加費用,對“個轉企”註冊登記提供“綠色通道”服務。允許投資人依法依規以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評估作價出資組建文化旅遊企業。

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 自轉制註冊之日起五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

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意見》明確提出,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自轉制註冊之日起五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轉制的企業,自2019年1月1日起可繼續免徵五年企業所得稅。由財政部門撥付事業經費的文化單位轉製為企業,自轉制註冊之日起五年內對其自用房產免徵房產稅。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轉制的企業,自2019年1月1日起對其自用房產可繼續免徵五年房產稅。

對電影企業取得的銷售電影拷貝收入、轉讓電影版權收入、電影發行收入以及在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廣播電視運營服務企業收取的有線數字電視基本收視維護費和農村有線電視基本收視費,自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免徵增值稅。對符合國家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條件的文化企業,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探索學校放假與職工帶薪休假銜接機制 為“一起遊”創造條件

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單位與職工結合工作安排和個人需要,分段靈活安排帶薪休假、錯峰休假。鼓勵企業將安排職工旅遊休閒作為獎勵和福利措施,有條件的地區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在遵守標準工時的前提下,探索彈性作息制度。在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積極探索學校放假與職工帶薪休假銜接機制,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前提下,高等院校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依據有關規定安排春秋假期,為學生與家長假期出行旅遊創造條件。

組織開展文化旅遊消費季、消費月等活動,鼓勵各地實施景區門票減免、淡季免費開放、演出門票打折等政策,引導居民消費。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發行文化旅遊消費聯名銀行卡,並給予特惠商戶折扣、消費分期等用戶權益。拓展文化旅遊消費信貸業務,以規範發展為前提創新消費信貸抵質押模式,開發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還款方式的信貸產品。

【十大行動】

實施“點極帶”突破行動:深度挖掘我省厚重多元的文化資源特色特質,著力打造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力爭新增5A級景區3個以上,輻射帶動20個大景區聯動發展。加快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建設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爭取設立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國家研究中心、敦煌文化藝術國際交流與創新中心、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數據中心,爭取敦煌享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遊客入境免籤權、外籍人士144小時落地免籤政策,探索建立大敦煌版權交易、文化會展、文化貿易保稅區,將敦煌創建成為國家文化旅遊消費示範中心城市;開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建設一批長城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平臺,實施河西走廊國家文化遺產線路綜合保護利用、長城文化保護利用等重大項目,著力打造世界級長城文化體驗基地。

實施產業融合行動:通過“文化+旅遊+”,大力挖掘商務會展、生態康養、休閒度假、戶外運動、紅色勵志、研學旅行、非遺體驗等新業態消費潛力。將蘭州打造成研學旅行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全省研學旅行發展。加快培育低空旅遊市場,開發特色低空旅遊產品,打造“空中游絲路”品牌。支持發展體育旅遊,舉辦馬拉松、生存訓練、戈壁挑戰、汽車拉力等熱點賽事活動,創建一批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和戶外運動基地。到2022年,全省建成20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基地、30個研學旅行基地。

實施鄉村旅遊提升行動:引進專業設計團隊,通過高品位設計改造提升,打造一批具有“老氣”“土氣”“朝氣”“生氣”的鄉村旅遊示範村。實施“週末鄉村休閒”工程,培育週末鄉村旅遊線路產品和營銷主題,吸引周邊省區遊客和城市居民到鄉村度假,擴大鄉村旅遊消費規模。到2022年,全省創建10個以上達到國家4A級景區標準的田園綜合體、100個達到3A級景區標準的鄉村旅遊景區或度假區,打造300個鄉村旅遊示範村、300個旅遊合作社。

實施文創產品豐富行動:建設敦煌、蘭州兩個動漫創意腳本基地,打造以蘭州為核心、以隴東南地區和河西地區為兩翼的“一核兩翼”動漫產業基地。支持打造特色文化旅遊演藝產品,推進演藝市場化,實現重點旅遊景區和熱點旅遊城市駐場演藝常態化。到2022年,全省培育10個以上旅遊演藝精品項目。

實施產業要素完善行動:打造特色美食街區和夜市,開展名宴、名菜、名小吃、名廚等評選活動,培育甘肅餐飲特色品牌。以消夏避暑為切入點,藉助蘭州黃河之濱音樂節、啤酒節、美食節等系列活動,不斷豐富夏季文化生活,推動避暑旅遊向文化、體育、商貿、時尚、休閒等多個行業領域和蘭州周邊延伸,實現避暑資源與旅遊市場有效銜接。到2022年,全省佈局建設100個特色餐飲示範街區,購物消費佔旅遊消費的比重達到35%左右。

實施淡季和夜間消費拓展行動:開發寒假面向大中小學生的研學、遊學產品。大力推進夜間文化旅遊經濟發展,開發夜遊黃河、夜遊敦煌、夜賞文創、夜品佳餚、夜購隴貨、夜習科普、夜健體魄、夜間演藝等多樣化消費產品。鼓勵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鄉鎮(社區)綜合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場館夜間開放,舉辦夜間活動,催生文化沙龍、深夜影院、音樂俱樂部、24小時閱讀空間等時尚文化業態,激活夜間文化藝術消費。到2022年,全省打造50個功能完善的夜間消費街區。

實施智慧賦能行動:聯合互聯網企業開發“一部手機遊絲路”項目,實現10個節點城市、40個絲路驛站互聯互通。到2022年,實現文化旅遊消費場所除現金支付外,都能支持銀行卡或移動支付,互聯網售票和4G/5G網絡覆蓋率超過90%,全省文化娛樂、景區景點和演出等場所實現互聯網售票、二維碼驗票,5A級國有景區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文化旅遊消費便捷程度明顯提高。

實施基礎設施先導行動:構建便捷共享服務體系,推動重要節點城市、旅遊目的地與交通幹線實現互聯互通,形成“快進慢遊”文化旅遊交通網絡。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公路沿線加油站進行“驛站化”改造,鼓勵發展與自駕遊、休閒度假相適應的租賃式公寓、汽車租賃等服務,推介發佈絲綢之路黃金自駕遊線路,不斷滿足自駕自助遊新需求。到2022年,全省建成200個房車自駕車營地。

實施市場活力激發行動:允許外資在大敦煌區域內經批准的文旅產業聚集區設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支持國內大型企業集團通過股權合作、產業基金扶持引導、吸納民間資本投入,與我省文旅企業實現精準對接,推進企業混改。大力培育孵化中小微企業,扶持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優、小而新的產業“小巨人”。

實施市場監管保障行動:加強對旅遊交通、涉旅消防、高風險文旅項目、預防自然災害等重點環節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面保障遊客人身財產安全。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對列入文化旅遊市場黑名單的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實施聯合懲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