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欽州靈山縣沙坪鎮舊圩村委的一個水庫移民新村,美呆了

欽州靈山縣沙坪鎮舊圩村委的一個水庫移民新村,美呆了


獅子坪村優美的生態環境。

11月30日,冬日的暖陽透過獅子坪村的密林,照射在村道上,蜿蜒的水泥路披上霞光,如緞帶般延伸在鄉間的翠綠之間。

這是一個風景怡人的村子。村莊群山環抱,清清的白沙江像一條碧綠帶從村前逶迤而過,兩岸垂柳依依,竹林如翠,不時有白鷺結伴紛飛鳴唱;一座拱橋則橫跨其間,倒影在水中搖曳生輝。放眼眺望,青山、綠水、拱橋,與村裡那一幢幢錯落有致的樓房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生態鄉村美景圖。

獅子坪其實是廣西欽州市靈山縣沙坪鎮舊圩村委的一個水庫移民新村。村民沈世輝說道,他們是西津水庫的移民,當年水庫建設蓄水,他們便從別處遷移到現在這個村莊。

“以前村裡可沒這麼漂亮。”沈世輝回憶說,沒啟動新村建設之前,村裡道路沒有硬化,遇上下雨天便泥濘不堪,村裡的水塘臭氣熏天,村容村貌又髒又亂。

改變源於新村的建設。2010年,獅子坪被列為靈山縣水庫移民新村示範點,幾年來,在當地移民部門的幫助下,該村按照“先村容,後文化,再產業”的建設步驟,把“房子修了一遍,道路鋪了一遍,水塘挖了一遍,荒山綠了一遍,河流清了一遍”。

“新村建設的第一步,就是改善人居環境,重點在屋、路、場、燈等方面做文章。”靈山縣移民局局長劉正源告訴記者,這些年,獅子坪水庫移民新村共投入110多萬元,首先用於改善鄉親們的居住條件,修繕村民的房子。“這些房屋不搞大拆大建,而是修舊如舊。針對每棟屋的破損程度,採取‘穿衣戴帽’的辦法進行修固。”

近年來,獅子坪新村按照“車子進出村莊跑水泥路,村民在村內活動不走泥巴路”的要求,聯通村頭巷尾,戶戶通了水泥路,並規劃建設了環村路、球場、涼亭、池塘、文化室、綠化帶等。此外,為了改變夜晚村民活動難的問題,村裡還安裝了高架景觀路燈。

“這些設施建好,村容整潔了,路好走了,活動場所有了,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沈世輝說,閒暇時,村民會在村子的池塘邊、球場裡、涼亭下散步跳舞聊天,“如今的村容村貌和村民們休閒娛樂的溫馨場景,以前想都不敢想。”

為了打造優美的生態環境,獅子坪村主動清潔了村前的白沙江,並在兩岸植綠種綠,不僅綠化美化村莊,還引來白鷺棲息。“下一步,我們將引導村民在江邊建一道防洪堤,進一步提升村子的生態環境建設,打造更美的一江兩岸風景。”舊圩村支書記邱全欽說。

更多詳情,鏈接可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