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龍湖集團邵明曉:謹慎樂觀看待市場,加大布局粵港澳大灣區

龍湖集團邵明曉:謹慎樂觀看待市場,加大布局粵港澳大灣區

“正在蓬勃發展的中國城市群,人口集聚、產業聯動清晰可循;一二線城市新銳崛起、線上線下融合提速的趨勢正生動凸顯。”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在集團2018年業績報告中堅持看好中國城市群發展。

日前,龍湖集團發佈2018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龍湖集團合同銷售額2006.4億元,同比增長28.5%;營業額同比增長60.7%至1158.0億元,其中物業投資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7.7%至40.9億元;毛利同比增長61.8%至395.3億元,毛利率為34.1%;核心稅後利潤率為14.7%,核心權益後利潤率為11.1%。

克而瑞分析顯示,2018年龍湖集團銷售金額達50億元以上的城市有13個,實現同比增長的有5個;銷售貢獻超過50億元的城市貢獻率達78.4%,同比增長9.6個百分點;城市深耕效果顯著,其中,重慶和北京的銷售超過200億元,重慶銷售金額最大為263.4億元,同比增長42.2%。不過,在大部分城市實現增長的同時,也有部分城市同比出現明顯下降,比如蘇州、廈門以及杭州等城市。

報告顯示,環渤海、長三角、西部、華南及華中區域合同銷售額,分別佔集團總合同銷售額的34.4%、27.9%、23.5%、10.7%及3.5%。龍湖集團銷售份額的分佈印證了吳亞軍看好城市群發展的觀點。但從區域上看,粵港澳大灣區的佔比並不高。

從土地儲備情況看來,2018年龍湖集團獲得91幅新土地,同比增加16幅土地,其中通過收併購獲取的土地幅數為29塊,佔比24%,土地儲備合計6636萬平方米。從佈局來看,華南地區佔比僅為5.9%。相比而言,龍湖集團在山東的佈局顯得大手筆,僅煙臺一市所佔整個土地儲備比例就達到了10.7%。

對於未來佈局,龍湖集團首席執行官邵明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進入較晚,不過可以預見大灣區不僅是中國,可能是世界最活躍的區域,集團未來會加大布局。”

在土地預算方面,邵明曉表示今年會繼續量入為出,保持半年負債率在60%到70%之間,全年在50%到60%之間,以此來規劃全年的買地計劃。他還表示,龍湖集團這麼多年的發展得益於精準適宜的拿地策略,未來會堅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2019年,龍湖集團可售貨值約為3500億元,計劃全年主力推盤項目207個、全新項目71個,在包括香港、深圳、東莞、溫州、惠州在內的11座城市將會有新項目問世,產品將涵蓋剛需、改善型、商業經營等不同細分需求。

2018年,龍湖集團物業投資業務不含稅租金收入為40.9億元,較2017年增長57.7%。目前集團投資物業主要為商場,其次為長租公寓冠寓。商場、冠寓、其他收入的佔比分別為87.8%、10.4%和1.8%。截至2018年12月31日,龍湖集團已開業商場建築面積296萬平方米,整體出租率為97.4%;冠寓已開業5.3萬餘間,整體出租率為50.1%,其中,開業3個月至6個月的項目出租率為70.2%,開業超過6個月的項目出租率為87.4%。

據龍湖方面介紹,集團商業選址基本是一二線城市的地鐵上蓋項目,已開業商場的出租率在97%以上,毛利率在70%以上。年報顯示,2018年集團累計開業商場數量有29個,其中天街系列22個,佔商場收入92.7%的天街系列未來仍會是商場收入的主要貢獻源。據瞭解,龍湖集團目前主要在建21個商場項目,合計在建面積為209萬平方米,其中19個為天街系列。

作為龍湖集團的明星長租公寓產品,冠寓目前20%為重資產,回報率60~70%毛利率,預計今年累計能開10萬間。年報顯示,冠寓租金收入增長率同比增長961.4%。雖然租金收入較2017年有了巨大提升,但龍湖方面表示,長租公寓對運營要求很高,目前冠寓開業6個月後入住率87%,要提高到90%才會有更好盈利。預計到2020年,冠寓將實現盈利。

在保持規模擴張的同時,龍湖集團保持較低的負債水平和良好的財務結構,平均借貸成本僅為4.55%。年報顯示,龍湖集團的綜合借貸為1198.2億元,其中約460.7億元按固定年利率3.06%至5.60%計息,其餘借貸則按浮動利率計息;一年內到期債務為117.4億元,佔總債務比例為9.8%,現金短債比3.9,現金可完全覆蓋企業短期負債,企業無短期償債壓力。此外2018年龍湖集團長短債比高達9.2,負債結構健康。在融資環境收緊的情況下,2018年龍湖集團通過發行多種境內外債券低利率融資,同時利用其自身於住房租賃領域的優質資產進行融資,企業融資能力相對較強,融資資質保持良好。

2019年龍湖集團銷售目標為2200億元,同比增長9.6%,可售貨值3500億元,去化率達63%就能完成目標。整體來看,龍湖2019年銷售目標較保守。邵明曉表示,今年房地產市場的基調是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未來兩三年,公司會保持核心盈利20%以上的增幅。”龍湖方面表示,集團進入城市保持克制,目前只進入47個城市,完成2000多億元。

吳亞軍在年報中也提及“水大魚大、矇眼狂奔的時代註定一去不返,迴歸、重塑成為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