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國海研究所4月十大金股組合發佈!

國海研究所4月十大金股組合發佈!

本期組合保留南大光電、克明面業。

新調入:青松股份、恆信東方、美亞光電、日機密封、海辰藥業、高能環境、中航沈飛 、石大勝華。


01. 恆信東方(300081)


繼續鞏固數字創意產業領域的核心競爭力,2018年公司文化和娛樂領域的專業技術服務收入4.64億元,同比增加100.53%,經營性現金流回正,毛利率與淨利率雙升。

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6.98億元,同比增加68.37%,其中,文化與娛樂領域專向技術服務收入4.64億元,同比增加100.53%(佔營業收入的66.5%),移動信息產品與服務1.21億元,同比減少33.82%(佔營業收入的17.3%,該部分主動收縮);互聯網視頻應用即服務收入1.13億元(佔營業收入的16.1%);費用方面,管理費1.05億元,同比增加49%主要由於股份支付的費用以及員工離職補償的費用;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回正,銷售成本率從2017年的59%下滑至2018年的54.22%,銷售費用率從2017年的35%下滑至2018年的27.4%,銷售毛利率與淨利率雙升,2018年分別為45.78%/27.99%。

分業務看,兒童產業收入佔營收的36%,其次為城市新娛樂(LBE)收入佔營收約20%,CG VR收入佔營收9%,後續家庭互動娛樂的AI閤家歡平臺將成為公司內容產品宣發口之一。 公司主要從事CG VR內容生產、兒童產業鏈開發運營、城市新娛樂(LBE)、互聯網視頻應用業務。

第一部分,CG與VR內容生產方面,公司通過原創或授權方式進行內容拍攝製作,在計算機合成系統中將拍攝和製作的畫面素材進行合成、剪輯、配音形成影視作品,隨後可按照投資比例取得製作收入、播映權授權收入或代理發行收入,2018年該業務公司取得收入0.65億元,同比增加40.5%(佔營收9.3%)。公司研發人員從2017年的159人增加至2018年的317人,研發人員佔比提升至42%,研發投入從2017年的0.23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0.44億元(佔營收6.3%)。2019年公司CG VR內容製作ip儲備豐富,如《天空學院》第二季製作、虛擬世界復原《VR復活島》製作等項目。

第二部分,兒童產業鏈方面,公司已從傳統固定授權費模式轉為“IP授權+產品開發設計+兒童衍生品銷售”的收入模式;同時,以“自建+開放加盟”的方式建設線下主題樂園帶來增值業務收入。該部分公司取得收入2.52億元,同比增加189%(佔營收36.19%),後續公司將向經銷商或用戶收取基於AI閤家歡平臺開發一系列產品硬件銷售收入、運營收益分成收入、內容產品訂閱收入;2019年公司將全力進行“閤家歡體驗中心”產品的商務拓展。

第三部分,城市新娛樂方面(LBE)主要收入來自整體方案設計服務,該部分公司取得1.36億元,同比增加44.6%(佔營收19.5%);第四部分,互聯網視頻應用方面,公司旗下安徽賽達(2018年一季度公司以2.94億元收購餘下49%股權,2018-2019年實現扣非後淨利潤0.6/0.7億元)基於雲視頻監控及雲視頻會議的產品及服務,與中國三大運營商之一合作拓展互聯網+雲視頻產品,協同客戶打造面向大型政企客戶市場的雲視頻監控產品,該部分公司取得1.12億元收入(佔營收16%)。2019年,公司將對各子公司以及海外合作伙伴之間的進行深層次融合借鑑,進一步提高公司整體盈利能力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給予增持評級 2018年公司探索新業務,如閤家歡系列產品進入小批量試產階段,銷售業務尚未體現,但各項業務順利進展,利潤釋放仍需時間;2019年一季度公司預報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0.1-0.2億元,同比減少93.33%至86.66%,主要由於收購剩餘股權帶來非經常性損益後的高基數,2018年3月公司收購安徽賽達剩餘49%股權增厚2018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至1.5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0.38億元(2018年Q1的非經損益為1.14億元);同時,2019年一季度公司LBE場館進入系統集成階段致使毛利率減低。

公司在2016-2017年分別參股美國VRC、新西蘭紫水鳥影像公司切入虛擬現實內容服務與技術領域,2018年業務逐步開展,新業務業績兌現仍需時間,進而下調盈利預測,預計2019-2020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09/2.42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4/0.46元,對應2019-2020年PE分別為30.8倍、26.6倍,基於客觀、審慎原則,我們調整公司評級至增持評級。

公司較早切入CG與VR領域,也是為數不多將內容與科技融為一體,擁有全CG及VR虛擬現實內容的創制能力,公司與多家合作伙伴簽約品牌授權,公司代理品牌包括《小真與彩虹王國》、《平博士密碼》、《鐵甲灌籃》、《鬥龍戰士6》、《奈斯兔》已正式啟動品牌授權預售業務,公司將形成以AI閤家歡平臺為核心的涵蓋兒童IP內容製作、渠道宣發運營、衍生品授權、線下主題樂園運營的全產業鏈,靜待2019年公司兒童內容產業鏈的業績釋放。

風險提示:市場市場競爭加劇風險;IP開發不及預期的風險;業績不及預期帶來商譽減值的風險;業務快速擴張帶來的管理風險;閤家歡體驗中心市場拓展未達預期的商業風險;收購公司業績不及預期的風險;人才資源不足風險;宏觀經濟波動風險。

分析師:代鵬舉/朱珠

支持分析師,可以在文末點在看或者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哦~

02. 青松股份(300132)


公司是合成樟腦行業全球龍頭,行業景氣度回升,業績連續高增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樟腦及中間產品的供應商,深耕松節油深加工產業鏈,以合成樟腦為主,逐步增加冰片等深加工產品,廣泛應用於醫藥、香精香料、工業、日化等領域。公司目前擁有1.5萬噸/年的合成樟腦(其中5000噸即將投產)和1000噸/年的冰片產能,其中合成樟腦產能規模佔國內78.9%、全球的44.8%,全球第一。2017年公司實現營收8.11億元,其中合成樟腦和冰片分別佔78.0%和11.5%。2017年營收同比增長45.6%,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9474.6萬元,同比增長189.4%; 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50億元,同比增長64.92%,歸屬母公司淨利潤2.67億元,同比增長268.84%。

原料松節油漲價推動下游產品大幅漲價,合成樟腦價差顯著擴大。合成樟腦上游原料松節油是松香生產的伴生產品,近三年來國內松香大幅產量下降,松節油被動減產,形成至少2萬噸的供給缺口。松節油價格上漲,帶動了下游產品大幅提價。合成樟腦出口價格從2017年1月的4111.5美元/噸上漲到2018年12月的13450美元/噸,漲幅227%;而同期“合成樟腦-松節油”價差(酯化法,單耗1.5)則從895.8美元/噸提高到4368美元/噸,增幅高達387.5%。冰片價格則從2017年1月8.2萬元/噸上漲到2018年12月的26萬元/噸,漲幅217%,同期“冰片-松節油”價差(單耗2.9)則從4.0萬元/噸提高到14.2萬元/噸,增幅255%。

物流體系保障上游稀缺原料松節油供應,構建高行業壁壘。上游松節油廠家數量眾多,產能集中度低,而公司對松節油的採購量佔據國內產量的40%以上,有較強的議價和優先提貨能力。公司與大型松節油供應商結成相互依存的戰略同盟關係,並在松節油主產區建立採購基地,面向中小供應商採購,作為松節油來源的重要補充。公司自備罐車和鐵路專用線運輸,並擁有2萬噸松節油存儲能力,可滿足公司9個月以上滿負荷生產所需,原料保障能力強。

新項目提供新的盈利增長點。公司年生產5000噸合成樟腦擴建項目預計2018年年底完成工程安裝, 2019年上半年進入項目調試工作,項目達產後,公司合成樟腦產能將提升至15000噸。此外,公司年產1.5萬噸香料產品項目計劃已經完成試生產並準備啟動驗收工作,預計2018年底投產,滿產後每年可生產龍涎酮 5000 噸、乙酸苄酯 10000 噸、重餾份 680 噸。

收購諾斯貝爾,進入百億級化妝品代工領域。2018年9月15日青松股份發佈公告:公司擬收購諾斯貝爾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斯貝爾”)不低於 51%的股份。諾斯貝爾(835320.OC)2015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新三板掛牌,主要從事面膜、溼巾和護膚品的ODM/OEM業務,是國內最大化妝品代工企業。諾斯貝爾2016年、2017年和2018年1-7月實現營業收入11.96億元、15.46億元和10.44億元,同期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1.73億、1.82億和10.6億元。產品結構上,2017年公司面膜、溼巾、護膚品和無紡布的營收佔比分別為64%、17%、11%和8%,面膜是諾斯貝爾的核心產品,也是化妝品行業中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2017年全球面膜市場達到12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達到1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以上,預計到2022年中國面膜零售規模將達到300億元人民幣。

盈利預測和評級。合成樟腦行業目前處於高景氣度, 2018年前三季度盈利大幅度增長,預計隨著合成樟腦、冰片的價格持續在高位,以及公司新項目的逐步達產釋放,公司盈利將持續增長。出於財務審慎的原則,我們暫不考慮收購諾斯貝爾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預計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別為1.05、1.33和1.64元/股,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國內外競爭對手擴產;募投項目進展不及預期;公司產品未來價格的不確定性;原料成本價格波動對公司業績的不確定影響;收購進展不及預期。

分析師:代鵬舉/盧昊/陳博

支持分析師,可以在文末點在看或者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哦~

03. 美亞光電 (002690)


四季度業績保持快速增長,盈利能力持續增強。公司2018年一、二、三、四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5億元、3.36億元、3.69億元、3.7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 0.43%、14.26%、12.84%、19.22% ;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43億元、1.26億元、1.50億元、1.2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5.62%、25.51%、25.43%、24.70%;四季度業績保持快速增長,主要是因為(1)公司積極進行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農產品檢測和工業檢測領域業務發展穩定;(2)公司緊抓市場機遇,醫療領域業務發展迅速。隨著高毛利率的口腔CBCT收入快速增長,佔收入比重不斷上升,公司盈利能力持續增強;2018年淨利率為36.18%,同比增長2.97pct。

口腔CBCT累計銷量突破4000臺,期待2019華南口腔展團購放量。憑藉“國際品質、親民價格、本土服務”優勢,截止2018底,公司口腔CBCT累計銷量突破4000臺,“臻影像”分享會累計舉辦218場,產品輻射覆蓋全國34個省份,市場佔有率領先。特別地,公司創新口腔醫療器械的銷售模式,增加展會團購銷售形式;2018年公司參加7大口腔展,舉辦3場團購會,團購銷量近1000臺。“第二十四屆華南國際口腔展”將於3月3日在廣州開幕,公司將攜尊影口腔CBCT(FOV15*10.5cm)、帝影口腔CBCT(FOV23*18cm)、數字化椅旁修復系統(口掃儀、CAD、CAM)參展,期待本次展會團購大放異彩。

國家衛健委出政策補“看牙”短板,公司深度佈局數字化口腔產業鏈。2月15日,國家衛健委印發《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提出口腔健康行為普及行動、管理優化行動、能力提升行動、產業發展行動四大工程。文件指出,在公立醫院口腔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國家鼓勵發揮市場在口腔非基本健康領域配置資源的作用,鼓勵社會辦口腔健康服務機構參與口腔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服務。隨著國家產業政策加碼,口腔醫療市場前景廣闊;公司深度佈局數字化口腔產業鏈,目前主要涉及數字化影像、數字化掃描、數字化種植、數字化正畸,未來可能會加入自動識別疾病等功能;口腔醫療領域業務增長動力足。

維持“買入”評級。暫時不考慮椅旁修復系統上市帶來的盈利增厚,保守預計2018-2020 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4.49億元、5.48億元、6.69億元,對應EPS 分別為0.66元/股、0.81元/股、0.99元/股,按照2月26日收盤價23.40元計算,對應PE分別為35、29、24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國內口腔CBCT行業發展不及預期;國內口腔CBCT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椅旁修復系統發展不及預期;匯兌損益對公司業績的不確定性影響;其他經營收益對公司業績的不確定性影響。

分析師: 馮勝/鄭雅夢

支持分析師,可以在文末點在看或者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哦~

04. 日機密封(300470)


業績符合預期,盈利能力穩定。公司第三季度實現收入2.03億元,同比增長48%,增速較上半年有所下滑,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數環比大幅增加所致。受下游需求持續復甦拉動,2017年下半年公司通過提高產能利用率的方式實現業績快速增長,期內實現淨利潤0.77億元,佔全年比重為64%。從盈利能力來看,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與淨利率分別為52.73%、24.19%,其中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主要受產品結構中增量業務佔比增加所致,淨利率同比有所上升,主要受期間費用改善影響。

下游需求持續增加,訂單充裕提供業績保障。隨著石化、天然氣管輸等行業不斷復甦,公司下游需求持續增加;經測算,石化、天然氣管輸2018-2020年機械密封件市場需求分別為17.9、2.4億元。從訂單來看,公司雖然主動控制接單節奏,但目前在手訂單仍達5.3億元左右,持續維持較高水平。目前公司普通泵用機械密封產品的正常交付週期約4到5個月,隨著產能持續擴張,該週期有望控制在2個月之內,充裕的訂單將為公司提供良好的業績保障。

產能擴張穩步推進,供給無虞邏輯持續兌現。公司一期產能當前已達產,對應每年約新增1億銷售收入。二期產能對應約1.5億銷售收入,所需設備在今年6月已陸續到貨、投產,但受機械加工工人招聘較為困難影響,預計完全達產時間將推遲至今年年底。另一方面,華陽密封已於2018年8月1日並表,其自身產能約為1.2億,考慮到華陽密封的地域優勢以及大連地區製造業產業基礎較好的情況,公司計劃在華陽密封現有場地進行產能擴張,完全達產後華陽產能約為2.2億,預計該擴產計劃將在年底完成。隨著公司相關產能在年底陸續達產,同時下游行業需求不斷增長,公司業績高增長態勢有望不斷延續。

維持公司買入評級。預計公司2018-2020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82億元、2.55億元、3.35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95元/股、1.33元/股、1.75元/股,按照最新收盤價計算對應PE分別為22、16、12倍。公司下游行業需求持續增加,且公司通過研發持續突破以及外延併購整合,市佔率有望得到提升,隨著相關產能的陸續達產,公司業績有望持續高增長;同時公司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充分彰顯管理層對公司發展前景的看好,繼續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下游行業復甦不達預期的風險;公司產能不足的風險;公司產能釋放進度不及預期的風險;公司進口替代進展不及預期的風險;公司外延併購效果不及預期的風險;公司未來市場佔有率的不確定性。

分析師:馮勝/王可

支持分析師,可以在文末點贊或者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哦~

05. 海辰藥業(300584)


一、研發投入加速擴張,2018年扣非後業績符合預期。

公司發佈2018年度業績快報,2018年實現歸母淨利潤8323.70萬元,同比增長26.88%,在預測區間中線附近,表觀業績符合預期,考慮到公司利潤基數較小,兩方面因素對公司表觀業績有較大影響,實際扣非後淨利潤增速預計仍保持30%+。

經常性損益減少,扣非後增速符合預期:2018年度非經常性損益約152萬元,2017年度非經常性損益為426萬元,同比減少約274萬元,因此可得扣非後淨利潤預計約在8171.70萬元左右,相比2017年同期預計增長約33%,扣非後淨利潤增速符合預期;

研發投入大幅度增長:考慮到公司有多個注射劑、口服一致性評價以及委託研發項目在進行中,我們預計2018年全年公司研發費用約在5000萬元左右,同比增長預計將在50%+,增長幅度略超預期。

注射劑BE與註冊:2018年公司主要推進了鹽酸蘭地洛爾及其粉針、艾司奧美拉唑鈉及其粉針、長春西汀注射液等3個注射劑項目審評並同時進行一致性評價相關驗證試驗,目前艾斯奧美拉唑鈉已於2018年12月獲批上市,蘭地洛爾目前正在進行三輪發補資料整理,長春西汀已完成發補資料提交,待CDE評審;

口服制劑BE與註冊:同期也在推動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利伐沙班片,達比加群酯膠囊3個口服制劑項目一致性評價及BE試驗,利伐沙班已完成BE試驗,整理資料待報產;

其他委託研發和自主研發項目:委託CRO進行的利格列汀、託法替布以及自主研發的磷丙替諾福韋、阿哌沙班等項目的研發工作逐漸展開,2018年預計確認了部分委託研發費用,因此Q4表觀業績略受影響;

二、核心產品銷量保持高增長,新仿製藥獲批進度符合預期持續貢獻新增量。

1)公司核心品種銷量有望保持高增長:

注射液用托拉塞米:根據公司三季報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注射用托拉塞米銷售收入2.13億元,同比增長139.89%,銷量1641萬支(摺合成10mg),同比增長59.22%,考慮到競爭對手退市的替代效應,我們預計全年仍能維持50%+銷量增速,預計2018全年托拉塞米銷量有望達2300萬瓶左右;

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根據公司三季報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頭孢替安銷售收入8554萬元,同比增長116.61%,銷量556萬支(摺合成0.5g),同比增長15.18%,考慮到頭孢替安產品競爭激烈,預計全年銷量增速將略有下降;

注射用蘭索拉唑:根據公司三季報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蘭索拉唑銷售收入5426萬元,同比增長25.84%,銷量227萬支,同比增長11.67%,考慮到拉唑類產品競爭激烈,預計全年增速將略有下降;

注射用替加環素:根據公司三季報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替加環素銷售收入2138萬元,同比增長72.76%,銷量5.4萬支,同比增長110.0%,考慮到Q4天氣轉冷是抗感染藥銷售旺季,且替加環素格局良好,我們預計2018全年銷量增速將至少維持100%+;

注射用頭孢西酮鈉:根據公司三季報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頭孢西酮鈉銷售收入1936萬元,同比增長371.46%,銷量23萬支,同比增長48.11%,考慮到Q4天氣轉冷是抗感染藥銷售旺季,格局好且頭孢西酮鈉是公司主推品種,我們預計全年銷量增速預計仍將維持50%左右;

2)增量新品種獲批進展順利:

艾司奧美拉唑鈉:2018年12月公司艾司奧美拉唑鈉原料及粉針獲批上市,預計2019年開始銷售;

蘭地洛爾:進行第三輪發補資料研究整理,預計將於2019年Q1末重新提交材料,有望2019年內獲批上市;

長春西汀:完成發補資料提交,待CDE評審,預計將於2019年上半年獲批;

利伐沙班:完成BE試驗,正在整理資料,預計將於2019年上半年報產,有望2019年內獲批。

三、NMS研發和整合進度符合預期,對標LOXO全球超一流原創小分子研發平臺迎來成果落地大年。

NMS公佈最新研發管線情況,對標LOXO全球超一流原創小分子研發平臺資質不斷驗證:2018年11月7日公司公告參股創新藥公司意大利NMS集團的最新管線情況,不僅包含9款已對外專利授權/合作開發的小分子、ADC創新藥,自有管線還有1個處於二期臨床的小分子創新藥(Danusertib,靶向Asrore靶點),和13個全新的小分子創新藥,其中預計4個將於近期推進至國際臨床一二期階段,多款小分子創新藥為潛在first-in-class全新靶點,NMS集團研發實力進一步體現,在小分子原創研發體系和研發團隊實力、產品儲備方面有望對標美國的LOXO公司(2019年1月被禮來公司以80億美元估值收購),創新藥管線估值有望隨著臨床試驗推進逐漸體現。

Encorafinib(康奈非尼):NMS已對外授權管線中首個上市品種,根據公司11月7日NMS集團管線公佈公告可知,銷售分成比例約2%。

黑色素瘤適應症有望成為Best in class:NMS授權給Array的B-RAF抑制劑encorafinib於2018年6月27日順利被FDA獲批在美國上市,與MEK抑制劑聯用用於BRAF陽性晚期黑色素瘤患者,mOS達33.6個月,顯著高於此前一代BRAF靶向藥羅氏的維莫非尼,有望成為該領域潛在best in class品種;

結直腸癌適應症三聯用法獲突破性療法認證:2018年8月Encorafinib新三聯療法獲得美國突破性療法認定(BTD),未來有望擴充轉移性結直腸癌適應症(mCRC)(2018年8月, Encorafenib + Binimetinib + Cetuximab(西妥昔單抗)聯用,用於治療此前治療1-2次失敗的BRAF-V600E突變型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獲得了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認定(NMS當前管線第二個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定的藥物))。

Entrectinib(恩曲替尼):美歐日三地NDA,進入FDA優先審評序列,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個NTRK靶點靶向藥,峰值銷售額有望至少達10億美元以上。

根據羅氏年報公佈,Entrectinib(2013年NMS將其授權給美國Ignyta公司,2017年12月羅氏公司耗資17億美元收購Ignyta公司,以獲得恩曲替尼的後續市場開發權利)已於2018年12月至2018年1月間先後在美國、日本、歐洲提交恩曲替尼針對NTRK+Solid tumour、ROS1+NSCLC的上市申請,且於2019年2月獲得FDA優先審評資格,預計將於2019年Q3在美國率先獲批上市!根據2018年11月7日公司公告的NMS集團管線公告說明,恩曲替尼已被FDA授予突破性療法(BTD);EMA授予優先藥品(PRIME);PMDA(日本衛生部)授予先驅藥物(Sakigake),是目前羅氏唯一一款獲得美歐日三地創新藥榮譽認證的抗癌藥產品。

我們預計該品種有望成為Ntrk/Ros1/Alk融合基因突變的best in class品種(Ros1靶點有望成為best in class品種,Ntrk靶點有望成為第二個上市品種,僅次於2018年上市的LOXO公司的Larotrectinib),上市後對NMS銷售分成比例約10%,預計對NMS年銷售分成峰值有望達1億美元以上。

四、新自有管線2019年將進入臨床進展元年。

NMS-P088:有望成為FLT3/ KIT/CSF1R抑制劑的“同類最優”藥物,已在意大利開展I期臨床試驗,預計近期開始病人入組;目前針對FLT3突變的複發性/難治性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後續有望將適應症進一步擴展,預計2019年上半年將在美國、中國申報臨床試驗;

NMS-P293:是當前全球在研PARP抑制劑中唯一的選擇性PARP1抑制劑,無離子障;與競爭產品相比更強效、安全,劑量低,既可單藥也可聯合用藥,有望治療BRCA突變型腫瘤。同時具備血腦屏障穿透力的特性,使之有望治療CNS病變,預防或延緩轉移性腦癌或聯合用於治療膠質母細胞瘤。有望成為PARP抑制劑“同類最優” 藥物,目前已完成臨床前研究;預計於2019年Q1末針對腦轉移的三陰性乳腺癌適應症提交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申請;

NMS-P338:第二代高活性高選擇性RET抑制劑,已完成臨床前研究,對標LOXO292,預計於2019年內針對RET突變的實體瘤提交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申請;

NMS-P812:小分子PERK抑制劑,有望成為全球首創新藥。NMS-P812在臨床前研究中顯示良好的安全性特徵,無胰腺毒性,在探索研究中得到較好數據,有望聯合用藥治療多發性骨髓瘤,預計於2020年提交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申請。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短期我們看好公司核心品種利尿劑市場不斷拓展和新產品推廣,中長期看好參股創新藥平臺NMS集團未來在中國市場和公司進行更深入合作,促進海辰藥業全面轉型升級,考慮到公司主業當前還處在業績基數較低階段,表觀數據受費用和非經常性損益影響較大,我們下調公司盈利預測,預計2018-2020年公司EPS分別為0.69、 0.96、1.31元,對應當前PE分別為39.94 、28.99、 21.18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在研產品臨床進展不及預期,新品種銷售不達預期,現有核心品種銷售不達預期,併購整合不及預期,公司未來業績的不確定性。

分析師:胡博新/周超澤

支持分析師,可以在文末點在看或者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哦~

06. 南大光電(300346)


高純特氣快速成長為公司業績飛躍的第二擔當。2018年公司電子特氣(高純磷烷和砷烷)實現營業收入0.78億,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116.67%。電子特氣自2013年“02專項”立項以來,經過多年潛心研發,純度已達6N級別,實現了在LED行業的快速導入,並且在IC行業也開始逐步替代海外產品,已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2017年年報第一次對特氣單獨列項,當時佔總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0.16%,2018年這一數據已經快速成長至34.34%。在一個外資近乎壟斷的行業中,僅用了數年時間便能取得如此成就,實屬不易。對公司而言,特氣的快速成長,還改變了南大以往對MO源業務單一倚賴的主營弊病。高增長的一季報業績預告中,公司也明確提及首要因素源於特氣產品銷量顯著增長,易見,第二戰場將繼續為南大2019年提供明確增量彈性。

在LED行業景氣度下行的背景下,MO源實現逆週期成長。2018年下游LED照明行業需求放緩,芯片廠開工率有所下滑,MO源作為LED上游原料,無論總量還是價格均面臨著相當的考驗。從結果來看,2018年除了在總營收中佔比較小的三甲基鋁同比下降之外,其餘MO源產品均實現了總體營業收入的正向成長,公司所付出的努力顯而易見。除內部升級再造與降本增效之外,我們認為公司2018年有兩個關鍵佈局為未來市場份額的持續提升打下了紮實基礎:

實施了“年產170噸MO源和高K三甲基鋁生產項目”,這並非簡單的“逆週期擴張”,公司不僅將通過規模效應逼退部分惡意競爭對手,同時還可以為半導體客戶提供超純的高K三甲基鋁,實現向光伏和IC行業的切入。

快速佈局海外市場,購買了公司MO源產品在北美地區獨家代理商Sonata,LLC旗下的銷售業務和銷售渠道,將有利於公司直接面對Cree、Lumileds等重要客戶,可以實現自主維護北美地區客戶關係,並直接瞭解客戶與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北美地區MO源市場佔有率。

ALD前驅體初現曙光,搶佔IC先進製程高地。

某種意義上來說,ALD前驅體可能會成為公司業績成長的第三動力源。隨著半導體制程向深亞微米不斷演進,極限尺度為PVD和CVD鍍膜帶來較大挑戰,ALD工藝作為CVD的自然延伸,開始在半導體工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前驅體作為該種工藝的核心原料,則是決定ALD鍍膜優劣的關鍵,為彌補國產半導體在此領域的缺失,南大光電自2016年起開始承擔02專項“20-14nm前驅體項目”研發。ALD前驅體與MO源具有技術同源性,公司在這一方向上具備先天優勢。

2017年年報中公司僅提及“獲得試生產資質,並取得客戶認證和初步銷售”;在2018年年報中已經可以“進行初步的銷售推廣…其中,TDMAT等產品在中芯國際若干分廠都進行了認證並陸續通過,可以實現小批量供應”。隨著ALD前驅體取得更多客戶的認可與批量銷售,該部分業務將有望復刻高純磷烷與砷烷成長軌跡,但ALD前驅體項目如能成功放量,包括後續的光刻膠項目,其市場受眾(集成電路)與盈利能力,都將為公司烙印下更深刻的半導體屬性。

“02專項”大力支持,高端光刻膠國產化進行時。2018年公司193nm光刻膠產業化項目獲國家“02專項”正式立項。南大光電於2017年啟動193nm ArF光刻膠開發項目,經過短短一年時間,即達到“02專項”(一期)的各項指標要求,公司研發實力可見一斑。獲得“02專項”支持以後,南大光電有望獲得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共振優勢。但我們也清晰的認識到,光刻膠項目之難,與之前的所有項目都不一而同,光刻膠項目由公司原技術總監許從應先生親自帶隊,足以見得公司對該項目的絕對重視。南大在這一領域如能有所建樹,將會是我國國產半導體輔材自主化進程的最高光時刻。

盈利預測及投資評級:維持公司買入評級。作為一個能同時在“電子特氣、ALD前驅體及193nn光刻膠”等多個領域獲得國家“02專項”大力支持的企業,充分說明了南大光電在半導體材料方面無論是研發實力還是產業資源,均處於國內首屈一指的地位,隨著其各項業務的順利推進,其未來將無疑會是國產半導體材料版圖上的一顆明珠。與此同時,公司的業績也迎來成長黃金期,我們判斷一季度的高增長只是公司全年成長的一個縮影,預計公司2019-2021年將分別實現淨利潤0.81、1.21、1.70億元,對應2019-2021年PE 45.14、30.25、21.58倍,堅定維持公司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1)LED超預期低迷導致MO源需求不及預期;2)電子氣體需求不及預期;3)ALD前驅體客戶認證不及預期;4)光刻膠研發進度不及預期。

分析師:王凌濤/楊鍾

支持分析師,可以在文末點在看或者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哦~

07. 克明面業(002661)


成本有望連續四年降低

產業鏈一體化,2018-2020年預計成本可連續三年降低。公司在烏魯木齊、河南延津、河南遂平、成都、華東佈局工廠,將工廠直接建在原料廠區,採購和物流成本更低。此外,自建麵粉廠,向小麥種植農戶直接收購小麥,節省了小麥貿易商、麵粉貿易商環節,節約了包裝費、物流費、裝卸費等成本,合計預計在150-200元/噸;麵粉和掛麵的使用比例是1:0.97,相當於1噸麵條需要1.031噸麵粉。由此,自建麵粉廠後生產的每噸掛麵可節約的費用約為155-206元。參照2017年公司年報數據,2017年公司面製品收入19.36億元,銷量約42萬噸,平均單價約為4600元/噸,相當於提高3.37%-4.47%的毛利率。2018年自供麵粉50%,提高約1.69-2.24%的毛利率,2019年自供麵粉75%,再提高約0.84%-1.12%的毛利率,2020年自供麵粉100%,再提高約0.84%-1.12%的毛利率。因此,產業鏈一體化預計在2018-2020年可連續三年降低公司採購成本。

華東保稅區工廠有望在2020年建成,扣除關稅後的進口小麥與國內小麥價差帶來成本的降低有望在2021年後體現。建在保稅區的華東工廠,主要採用澳洲小麥。根據Wind數據,進口小麥的價格比國內小麥價格要優惠很多(價格上相差約30%左右),而建在保稅區的工廠不用交關稅和增值稅,而做成食品入關,只需交較低的關稅,總體上預計進口小麥與國內小麥價差扣除做成食品後的關稅後仍然能有較大盈餘。

其他如小麥季節性價差套利和新工廠自動化效率提高,都能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上述公司全方位成本的降低,預計能給公司帶來的效益:

一是現有中高端面條毛利率提升,改善盈利;

二是可以全面推出中低端產品,覆蓋城鄉結合部、縣城及以下鄉鎮農村市場,從而大幅提高銷售規模,降低期間費用率,提升盈利能力。

營銷管理積極創新突破

(1)產品突出賣點

公司按照子品牌檔次和不同品類特徵在在包裝上做出嚴格的區分,突出產品的賣點,從而讓消費者一目瞭然,能做出更好的選擇。比如:

A.超高端”苦蕎麵、燕麥面、兒童面”倡導“好原料好營養”健康理念;

B.高端“華夏一面”倡導“100%進口優質小麥、高溫工藝”;

C.中高端“陳克明”根據原味、爽滑、柔韌、高筋等品質分類;

D.中端按“圓形、細面、寬面”等按照物理形狀來劃分。

E.針對鄉鎮農村市場,推出低端“來碗麵”品牌。

目前,從市場調研瞭解來看,產品的動銷率也有較大幅度提高,單店銷售額有所增加,整體上對公司增加營收和利潤有較大貢獻。

(2)在電視節目和高鐵上加強品牌推廣

消費品除了品質好之外,加強品牌宣傳,提高消費者認知也很重要。克明面業過去一直比較重視產品品質和產品研發工作,但在品牌宣傳上比較少。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公司就積極重視品牌傳播和推廣工作。

首先,2018年12月,在江蘇電視臺“非誠勿擾”節目冠名“陳克明”麵條,“非常勿擾”節目的觀眾主要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而她們也是家庭主婦,是麵條的主要購買者。

其次,2019年1月開始,公司還在6組高鐵線路上冠名“陳克明”品牌。在春運高峰期,克明面業就開始攜旗下 “陳克明”品牌、“五穀道場”品牌登陸高鐵,將暖心問候傳遞給億萬旅客。高鐵上客流量大,而且顧客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對宣傳定位中高端的“陳克明”掛麵和“五穀道場”方便麵預計能有較大幫助。

(3)管理更加精細,量化考核到每個業務單元

公司內部推行“阿米巴”管理,量化考核到每個業務單元,採用內部結算價結算。這樣,公司就可知道公司所賺的每分錢來自於哪個業務單元。每個業務單元的負責人也非常清楚該業務單元的業績貢獻,以便更好的提高收入和合理的控制成本。

在營銷上,大幅提高售後服務效率。此前,給經銷商簽訂的業務合同多是形式上的關係,沒有明確責任和義務。從2019年開始,銷售合同明確銷售任務和獎勵,按照月度達成率、季度達成率和年度達成率等詳細指標財務嚴格核算結算。同時,也在合同上明確返利結算時間,由各業務區域負責人督促完成,並納入公司管理考核。由此,經銷商和業務人員的責任和目標更加明確。售後服務的提高,使得經銷商積極性大幅提高,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市場。

五穀道場2019年預計至少盈虧平衡

五穀道場歷史上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麵餅比較勁道,有差異化競爭優勢。

考慮物流成本,公司先在工廠周邊市場重點拓展,前期是河南、山東市場,之後將在北京、天津、河北以及深圳地區重點拓展。

五穀道場延津工廠投產後,成本可大幅降低。一是方便麵工廠建在麵粉廠邊上,自供麵粉節約了原料成本;二是渠道協同下,與掛麵銷售搭配,上面方便麵“拋貨”,下面掛麵“重貨”,如此以來解決了方便麵因為拋貨在運輸上層高不能太高的問題(重量不足而體積已足),從而降低了單位物流成本。我們判斷,五穀道場2019年預計至少能實現盈虧平衡或略有盈利。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維持買入評級。預測公司2018/19/20年EPS分別為0.57/ 0.83 /1.16元,對應2018/19/20年PE為25.12/ 17.28 /12.36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自建麵粉廠工期或麵粉自給率不達預期;中低端產品市場開拓不及預期;營銷管理改革不及預期;五穀道場銷售不及預期;大股東股權質押的平倉風險;食品安全。

分析師:餘春生

支持分析師,可以在文末點在看或者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哦~

08. 高能環境(603588)


聚焦環境修復,推進固廢處理,戰略明晰,訂單充沛。公司自2014年起確立城市環境、工業環境、環境修復三大業務版圖,以土壤修復、危廢處理處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為重點發展領域,戰略逐漸清晰,上市以來營業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業績水平亦獲突破。公司業績預告顯示,2018年土壤修復、危廢處理處置、垃圾焚燒發電、市政垃圾填埋場改造等細分板塊齊頭並進,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3.07-3.45億元,同比增長60-80%。同時公司危廢產能提升,運營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現金流將更加穩定。訂單拓展加速,2018年7月以來公告中標項目總投資金額達到123億元,在手訂單充沛,有望保障公司業績持續快速增長。

技術底蘊深厚。公司前身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的“北京高能墊襯工程處”,脫胎於中科院使得公司具備技術基因和基礎,目前已形成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分站、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技術研發及應用體系,在環境修復、填埋場改造、汙染屏障等核心業務領域均有領先技術。2018年公司獲評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名單,其中“填埋場地下水汙染系統防控與強化修復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充分體現公司技術優勢。

土壤修復需求迫切,公司位於行業領先。《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不容樂觀,土壤汙染物總超標率為16.1%,重金屬等無機汙染物超標數佔比達到82.8%,土壤汙染治理需求迫切。2019年1月1日《土壤汙染防治法》正式實施,提出土地權人、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經營者均應對所造成的土壤汙染承擔法律責任。政策的不斷完善將有力推動土壤修復訂單釋放,2019年中央財政計劃安排50億元土壤汙染防治資金,同比增長42.9%,亦為土壤修復提供持續資金支持。中國環保產業協會預測打好淨土保衛戰投資需求約為6600億元,環保產業產品及服務需求約4158億元。公司在土壤修復領域連續中標,僅上半年就新增訂單7.92億元,目前市佔率行業領先。

固廢產業鏈打通。危廢處理處置與垃圾焚燒發電能夠提供穩健的現金流來源,公司先後收購靖遠宏達、新德環保、寧波大地、陽新鵬富、中色東方、揚子化工、貴州宏達等公司佈局開展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業務,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危廢處理資質量接近40萬噸/年,隨著產線改建或擴建,公司危廢處理資質量將進一步提升。垃圾焚燒發電穩步推進,目前公司泗洪縣一期500噸/日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經投產,和田、賀州、濮陽、岳陽等項目穩步推進,截至2018年上半年在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規模達到6600噸/日,且靜脈產業園項目形式不斷湧現,利於公司整合固廢處理處置業務。同時公司還參股垃圾清掃與收運行業領先企業玉禾田以及環境衛生IT技術服務商蘇州伏泰信息,打通固廢產業鏈。

存量垃圾填埋場升級改造存在需求空間。截至2017年全國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日處理能力36.05萬噸,合計填埋量1.2億噸,佔比達到56%。《“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實施存量填埋場治理項目803個,總投資241.4億元。公司具備垃圾填埋全產業鏈技術及業務經驗,生態屏障技術在業內領先,有望直接受益市場需求釋放。

首次覆蓋,給予公司“增持”評級:我們看好公司在環境修復與固廢處理領域的技術底蘊與行業競爭優勢,將顯著受益於市場空間釋放。目前土壤修復、危廢、垃圾焚燒處理、垃圾填埋場全產業鏈服務的戰略清晰,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我們預測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別為0.49、0.63和0.82元/股,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為20.53、15.75和12.17倍,首次覆蓋,給予公司“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達預期風險;項目進度不達預期風險;。

分析師:譚倩/趙越

支持分析師,可以在文末點在看或者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哦~

09. 中航沈飛(600760)


受益航空裝備發展,公司業績快速增長。公司業務主要由子公司沈飛公司承擔,受益航空裝備的旺盛需求,沈飛公司業績快速增長,2018年沈飛公司實現收入201.51億元,同比增長9.06%,實現淨利潤7.45億元,同比增長14.90%。當前我國處於軍隊轉型和裝備換代的關鍵時期,殲擊機需求持續增長,進入十三五規劃後期,軍方採購加速執行,公司產品銷售有望進一步增長,根據年報披露,2019年公司計劃實現營業收入 220.26 億元。

軍隊轉型發展,公司產品擔當重任。公司作為我國的殲擊機搖籃,主要產品包括重型殲擊機和艦載機等。隨著我國國防戰略的調整,我國軍隊逐漸向外部拓展,公司產品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空軍方面,遠洋巡航日益常態化,航程大、攻擊能力強的重型戰鬥機成為主力;海軍方面,航母建設投入不斷加大,航母數量的增多將使得艦載機需求快速增長,成為重要的增量。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維持買入評級。

公司作為我國殲擊機搖籃,產品受益於軍隊轉型發展,隨著進入裝備採購高峰,公司業績有望持續快速增長。公司進一步聚焦主業,壓縮非航空產品,預計2018-2020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61億元、10.51億元以及12.61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61元、0.75元及0.90元,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為52倍、43倍及35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1)軍機採購不及預期;2)公司盈利不及預期;3)系統性風險。

分析師:譚倩/蘇立贊/鄒剛

支持分析師,可以在文末點贊或者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哦~

10. 石大勝華(603026)


上半年溶劑產品量價齊升,帶來利潤大幅增長。上半年公司DMC系列產品均價(不含稅)達到8,282元/噸,同比增長7.8%,產量同比增長15.4%,銷量11.62萬噸,同比增長10.0%,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58%,公司溶劑產品漲價直接向利潤傳導,展現出超強的業績彈性。

供給端全行業保持低開工,有效低成本產能不足。

上半年DMC行業開工率約55%,而公司業內產能最大,長期處於接近滿產狀態,核心原因在於公司自產原料環氧丙烷,實現原材料的把控,成本控制能力突出。中小廠商外購環氧丙烷生產DMC系列產品,經濟性較差,難以實現穩定開工。DMC行業表面產能過剩,實際上有效低成本產能不足。

近期溶劑環比漲價,全年旺季即將來臨。7月以來,DMC電池級、工業級產品均與較大幅度調漲,電池級產品報價7700-8200元/噸,價格中樞較7月初環比上漲約800元/噸,工業級產品報價7000元/噸,突破了此前6000元/噸的價格平臺,依然保持與電池級產品約1000元/噸的價差。DMC工業需求基本穩定,電池級產品需求隨動力電池排產週期變化。緩衝期後環氧丙烷價格保持穩定,動力電池廠商開工率穩步提升,第二梯隊電池廠詢單向好,需求端驅動效應逐漸顯現。我們認為全年動力電池排產旺季即將來臨,溶劑價格將環比進一步上漲。

DMC下游需求盡顯成長屬性,全行業盈利情況有望改善。電解液中溶劑比例約佔80%,預計未來幾年電解液龍頭出貨量增速在30%以上,預計2020年全球電解液溶劑需求將超過30萬噸。公司在溶劑領域龍頭地位尤為突出,供應量佔全球約40%,出口量佔國內電解液溶劑出口量的80%,與國內天賜材料、國泰、比亞迪及國際三菱化學、宇部興產、enchem等建立了穩定戰略合作關係。

聚碳酸酯合成需求潛在空間廣闊。DMC用作非光氣法聚碳酸酯合成的原料,國內聚碳酸酯長期依賴進口,現有產能92.5萬噸,以光氣法為主,環保問題嚴重,此前非光氣法主要是浙鐵大風產能10萬噸,近期利華益維遠10萬噸項目投產。為減少對進口聚碳的依存度,國內企業紛紛擴產,據高分子網統計,未來幾年聚碳酸酯新上產能約254萬噸,新建產能中非光氣法產能比例明顯提升,合計約93萬噸,完全投產對應的DMC需求在28萬以上,與目前國內DMC總需求接近。DMC系列產品在電解液溶劑、聚碳酸酯合成上有廣闊市場空間,我們認為未來發展趨勢是DMC價格中樞提升,讓行業內閒置產能穩定開工,全行業的盈利情況將有改善,公司作為龍頭最先受益。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DMC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目前價格環比調漲幅度較大,供給剛性,有效低成本產能不足,三季度需求釋放拉開量價齊升序幕,上半年業績已經大幅增長,預計公司業績將創下歷史新高。非光氣法聚碳酸酯需求加速落地,未來前景廣闊,對DMC需求形成明顯拉動。我們認為新能源車、聚碳酸酯合成等領域盡顯成長屬性,公司核心競爭力突出,DMC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公司是這一領域的全球龍頭,應該從成長的角度看公司。預計2018-2020年EPS分別為1.50元,1.94元,2.34元,對應的PE分別為13倍,10倍,9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公司DMC產品漲價不及預期;原油價格上漲不及預期;新能源車需求不及預期;聚碳酸酯進口替代不及預期;DMC在塗料、油漆市場滲透不及預期;原材料成本上漲風險。

分析師:譚倩/張涵

支持分析師,可以在文末點在看或者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哦~

本號推送內容僅供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海證券”)客戶參考,相關客戶須經過國海證券投資者適當性評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讀者在訂閱本號前,請自行評估接收相關推送內容的適當性,若使用本號推送內容,須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解讀及指導,國海證券不會因訂閱本微信號的行為或者收到、閱讀本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戶。

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國海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為準。完整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國海證券認為可靠,但國海證券不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報告內容亦僅供參考。

在任何情況下,本號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非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在任何情況下國海證券不對因使用本號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號推送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號推送內容做出決策。

本號推送內容僅反映國海證券研究人員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號及其推送內容的版權歸國海證券所有,國海證券對本號及其推送內容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未經國海證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否則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後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者承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