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煙臺全面實行企業信用承諾制度 營造信用環境

煙臺出臺《關於加強市場監管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規範市場主體信息公示———

煙臺全面實行企業信用承諾制度

在食品安全信用管理體系服務系統建設上,市市場監管局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徵集、披露、評價、擔保、失信懲戒五個環節中相關部門的責任和工作程序。

水母網4月3日訊(煙臺日報記者 逄苗 通訊員 莫言)日前,煙臺出臺《關於加強市場監管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重點圍繞完善市場監管部門信用信息數據庫、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披露機制等方面,加強市場主體信用信息運用,規範市場主體信息公示,從而營造“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的社會信用環境。力爭到2019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信用承諾書籤訂率達到80%以上,到2020年底前實現全覆蓋。

搭建企業信用信息系統 “協同監管平臺”

“煙臺將積極參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全國一張網’的建設,協助省市場監管局進一步完善‘協同監管平臺’公示功能。”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保證企業登記信息、年報信息等公示基礎上,開發、建設全市食品藥品企業、特種設備行業等子數據庫,推動擴展抽檢信息公示功能。

同時,牽頭組織全市相關部門對企業作出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抽檢等信息通過該系統歸集並公示。加強與全市政務服務網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接。依託“協同監管平臺”完善市場監管信用信息系統,協調做好企業法人信息數據庫建設,對接煙臺市政務服務網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鏈接“信用煙臺”網站,實現與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的互聯共享。加強數據標準化和應用標準化建設,結合市場監管系統信息化工程,整合市場主體信用信息資源,完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記錄和數據庫,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管領域信用信息系統。

推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實行信用承諾制度,企業按照規定格式提交信用承諾書併網上公示,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全面履行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創新食品生產許可管理模式,針對低風險食品類別,探索推行“先證後查”“自主聲明”“公開承諾”。深化食品經營許可制度改革,試點推行“告知承諾制”,將許可審批時限壓縮三分之一。深化特殊食品註冊備案改革,推進審評審批電子化。食品、餐飲、藥品及醫療器械企業到2019年底信用承諾書籤訂率達到100%。

加強涉企信用信息歸集應用管理

嚴格落實信用信息錄入規定,將履職過程中產生的行政許可信息、行政處罰信息及其他依法應當公示的信息,通過“協同監管平臺”、“信用煙臺”及煙臺市政務服務網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等向社會公示,積極推進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雙公示”落實到位。

加大“協同監管平臺”應用範圍,按照“一網歸集、三方使用”的總體要求,紮實推進公示系統的全面應用、科學管理。強化信息分類管理與協調合作,依法實施對企業信息在採集、共享、使用等環節的分類管理。落實與人民銀行、稅務、法院等部門合作備忘錄中確定的信息共享機制,定期歸集合作部門數據信息。加強與煙臺市政務服務網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息交換和共享,及時指導督促市直相關部門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歸集至企業名下。

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推送機制,梳理公共信用信息目錄(數據清單),失信行為指導目錄(行為清單),以及公共信用信息應用目錄(應用清單),及時、準確通過“協同監管平臺”將相關信息推送至煙臺市政務服務網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立風險監測防控機制,防範化解監管風險,探索建立風險指數管理。通過信息公示、抽查、抽檢等方式,綜合運用提醒、約談、告誡等手段,強化對市場主體及有關人員的事中監管。針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市場主體強化事後監管,依法及時認定違法違規行為的種類和性質,由有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能共同參與處置。

“煙臺將推進實施市場監管領域內部懲戒,嚴格落實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制度,依據各自職責分工,做好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列入、移出工作,切實履行法定職責。”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給予行政處罰等失信市場主體,加大檢查監管力度,督促履行法定義務,糾正違法行為。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管理體系

“食品安全信用評價制度,主要包括食品安全信用評價原則、評價機構、評價指標的確定,評價等級的劃分等,進一步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的安全。”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食品安全信用評價體系將與食品安全信用徵集體系相匹配,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的政府評價、行業評價和社會評價三者結合的評價體系。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披露機制,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披露將遵循依法、客觀、公正的原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保守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對內為國家機關司法和行政提供依據,為企業資質審批、政策制定等提供決策參考;對外向社會提供企業信用信息查詢服務,依法公示企業的信用信息。食品安全監管有關單位、食品行業協會將依照信息管理有關規定向社會披露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供社會隨時查閱食品安全信用狀況。

充分發揮食品安全信用差異對企業的獎懲功能,食品安全各監管部門根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信用評價結果(信用等級狀況)確定不同的監管力度,實行分類監管。建立完善激勵和懲戒機制,對長期守法誠信經營的企業要給予宣傳、支持和表彰,在依法實施行政處罰的同時實行重點監管,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信用提示、警示、公示、公開曝光、取消市場準入等行政處罰方式進行懲戒,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