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專訪|馬波濤:保險科技不會使得營銷人員大規模失業

2018.5.27上海論壇保險科技論壇邀請復旦大學中國保險科技實驗室執行理事長,風險管家創始人馬波濤先生出席並做報告,筆者有幸在散會後見到了馬理事長並做了一個簡短的採訪。

專訪|馬波濤:保險科技不會使得營銷人員大規模失業

馬波濤,復旦大學中國保險科技實驗室執行理事長,風險管家創始人

全球三大保險經紀集團之一韋萊集團中國合資公司創始人、中方股東、董事長

曾擔任平安保險香港公司副總經理、平安產險總公司市場部總經理

是上海第一家保險經紀公司聯合創始人

馬波濤理事長是最早的一批保險經紀人,也是在保險行業有資深經歷的從業者。多年來他一直關注保險領域的就業情況,針對社會上普遍關注的未來保險科技對保險就業領域的衝擊,馬理事長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保險科技不會使得營銷人員大規模失業

馬理事長認為,從長遠來看營銷人員的數量會逐漸減少,但這個過程會非常的緩慢,不會在一夜之間就發生。在未來保險的營銷人員會結合人工智能完成轉型,他相信保險科技的引入會使得人們的工作更加高效、快捷,雖然可能會使得營銷人員的數量下降,但AI不會完全取代這些工作人員,而是形成了分工:簡單的諮詢問題交給人工智能,複雜的問題交給工作人員,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人們的工作更加輕鬆了。

保險科技的引入對精算領域帶來新的變化

馬理事長首先明確地說明精算的原理是不變的,而當今時代大數據的引入會使得精算更加精準高效,精算的結果會更有價值。他舉車險領域為例,傳統的保費計算會運用一些精算的模型來計算定價,採取的數據通常比較單一。但實際上針對不同的投保人應該有不同的定價,比如學生駕車時間會比較短而已經步入工作崗位的人會比較經常開車。當今的大數據時代使得精算時採用的數據會更加寬泛,這就可以對不同的投保人採用不同的數據,從而可以為投保人“私人定製”一份屬於自己的保險。

在未來保險經紀人將適應互聯網時代完成轉型

針對在互聯網的時代是否還需要保險中介這個問題,馬理事長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認為其實互聯網本身就起到了一箇中介的作用。保險經紀就是個可以結合互聯網的平臺,前端有智能保險顧問,後端有交易。在未來多輪對話技術成熟之後,投保人會對自己現在的保險需求更加了解,結合個性化的特徵,也會對自己的保單有更全面的判斷:要不要續保,要不要增加一些保費等等。但如果沒有保險經紀這個平臺,那麼投保人的諮詢就可能沒有答案,交易就失去了平臺和環境,投保人就需要自己聯繫保險公司,獨自比較市場上大量的產品,這就會使得效率十分低下。

為保險系學生提出的應對未來機遇和挑戰的建議

馬理事長強調首先這些學生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可以用最先進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增加在就業領域的競爭力。在人工智能的年代,擁有最先進知識的人必將成為主角。所以這就要求學生要認真學習,學習人工智能等科技與保險的結合,真正深刻理解人工智能在保險領域的應用。在未來他們要扮演熟練應用這些保險科技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