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美國歐盟貿易談判暫時“休戰” 警報仍未解除

當地時間9月10日,歐盟貿易委員馬爾姆斯特倫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布魯塞爾會面,雙方表示他們進行了富有“建設性”及“前瞻性”的對話。不過一些美國媒體評論稱,會談並未取得實質性成果,未來的談判將面臨多重考驗。《華爾街日報》的評論一針見血:週一的會談沒有取得突破。

在美國四處挑起“貿易戰”,世界貿易體系面臨重大變化的關鍵節點上,美歐貿易談判也牽動了世界神經。

美國歐盟貿易談判暫時“休戰” 警報仍未解除

美歐暫時“休戰” 警報仍未解除

路透社稱,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今年7月25日達成“暫時貿易停火”協議後,雙方首席談判代表的首次會晤。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此次會面有望緩和雙方緊張的貿易關係。

“美歐就貿易問題展開談判早有先河。”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徵在接受採訪時介紹,早在奧巴馬政府時期,美歐曾就“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展開過談判,但最終因在個別議題上難以達成共識而擱置。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美歐貿易談判的國際背景是特朗普相繼對主要經濟夥伴發動‘貿易戰’,美國希望通過談判改變自己在國際貿易中的所謂‘不利地位’。”袁徵認為,從容克7月訪美到如今美歐正式展開接觸,顯示了雙方都有解決分歧、緩和關係的意願,但是雙方“貿易戰”的警報仍未解除。“雙方只是暫時穩住了局面,如果談判進展不順,美國可能重啟對歐‘徵稅’。”袁徵說。

談判各有盤算 分歧化解較難

然而,《華爾街日報》表示,此次會談並未達成能夠推進特朗普和容克之間協議的內容。

報道援引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者皮特·拉希什的話:“在貿易談判方面,既有‘特朗普速度’,也有‘布魯塞爾速度’。”

“美國與歐洲均為發達經濟體,雙方在經濟領域既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也存在競爭。”袁徵認為,通常而言,合作越是緊密的經濟體之間,摩擦可能也越激烈。

“現在看來,雙方的分歧還是在關稅壁壘的解除上。”袁徵分析,具體而言,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南歐國家重視對本國農業的保護,進口農產品的准入標準較高,而美國希望歐洲能夠更多地開放農業市場來緩解出口壓力,歐洲希望美國更多的開放汽車等工業產品的市場。在電信等領域,雙方也存在分歧。“而且不要忘記了,歐盟擁有28個成員國,這些國家國情不同,訴求不一也增加了談判難度。”袁徵補充道。

談判結果未定 或將影響世界

未來談判走向如何?《紐約時報》稱,在美歐貿易談判中協調雙方的速度要比預期的更加困難和危險,美歐很難在短期內達成協議,如果特朗普失去耐心,那整個談判可能會功虧一簣。

“美歐貿易談判的走向取決於許多因素,但關鍵取決於雙方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對談判本身的期待有多高。”袁徵判斷,如果特朗普仍然秉持“美國優先”原則,對歐洲盟友漫天要價,那麼雙方很難達成一致;但如果美國與歐洲都能做些讓步,則談判進展得會相對容易。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10日的會談後發表聲明說,雙方將在9月底再舉行一次會晤,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敲定一份協議,雙方的貿易官員將在11月完成關於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協議框架。

“短期內,雙方在一些相對容易的議題上達成妥協的可能性較大,長遠來看,受制於美歐發展程度相近與經濟結構互補性較低的現狀,雙方要想達成‘零關稅同盟’難度較大。”但同時,袁徵分析,如果美歐在未來能夠達成高水平的貿易協議,那將對現行的世界貿易機制與格局帶來重要影響。屆時,世貿規則的改革、發展中國家都將迎來一定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