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培養高級腦細胞,讓孩子成為有成就、有魅力、生活幸福的人

培养高级脑细胞,让孩子成为有成就、有魅力、生活幸福的人

培养高级脑细胞,让孩子成为有成就、有魅力、生活幸福的人
培养高级脑细胞,让孩子成为有成就、有魅力、生活幸福的人

大家知道心理學家並不是教育專家,甚至在教育改革、教育實踐方面我們還可能是門外漢。但有時候門外漢可能會對中國教育的發展、實踐和創新有一些新的觀點,或者說從不同的角度給教育專家、教育界領導和從事教育工作的 老師們一些啟發和建議。

我們為什麼要提倡積極教育這一理念?

它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的呢?

我們認為可以從三方面闡述。

01 積極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密碼

為什麼叫密碼?大家一定聽說過 生物學家在探索人類生命發展的秘密——遺傳信息DNA。大數據時代以來,人類科學家又開始探索另外一種遺傳信息 DNA——文化的遺傳DNA。文化的 遺傳DNA探索的是我們的社會發展到底有哪些規律性的現象。以前我們做的是對個人的觀察,對每一個個體的分析。現在,由於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進化,我們創造出了前人沒有的科技工具以及觀察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大數據。

谷歌已經將人類過去幾百年間的九種主要語言的絕大部分的出版物進行了掃描並存入了雲端。我們最近完成了一項工作,即分析從公元元年開始到2001年存於雲端的大量數據,希望找出社會發展中的規律性現象。我們發現了其中一個規律性現象,一個可能的秘密就是: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是靠鬥爭來實現的,也不是靠戰爭和掠奪來實現的,人類社會的發展靠的是我們的善意來實現的。什麼叫善意?善意就是我們要和其他人合作、交往、交流。大規模的文化交換、技術交換、貨物交換、財富交換,是人類社會發展很重要的密碼。

我們深入分析了人類財富的增長規律,發現從公元元年到2001年,有三個爆發性增長的時間節點,這些時間節點恰恰都是人類創新的節點,是人類大規模交換的節點,也是人類思想解放的節點。第一個節點是文藝復興,在此期間,地理大發現、人類大規模的遷徙、交流和交換變得可能;第二個節點是工業革命,人們的交往與合作日益增多;第三個節點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到現在,這些節點都處於人類社會進行大規模交往、交易、交換的時代。

我國的財富增長也符合同樣的發展規律。自1978 年改革開放,我們開始與其他國家進行大規模的文化交流、技術交流、信息交流、知識交流、經濟往來,在短短三十多年內,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打開國門,融入世界,與人交往,正是我們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怎樣才能與人正常和積極地交往?其實沒有什麼秘訣,保持積極、陽光、美好、善良的心態最關鍵。大家都知道孟德斯鳩對法學的貢獻,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對商學的貢獻。他認為,商業世界的遊戲規則不是鬥野蠻、拼產品,也不是我們現在說的博弈、競爭、計較、吝嗇,更不是我們現在所認定的那些商業成功秘訣。孟德斯鳩認為,商業成功的秘訣就一條——“討人喜歡,讓人快樂。”“在快樂多的地方商業發達,在商業發達的地方遇到快樂的人。”這是他的名言,也是我們大數據研究得出的基本規律。無論他人舉多少案例說明成功的技巧,最重要的還是要擁有積極開放的心態、快樂友好的關係、合作共贏的方式。也就是說,讓客戶滿意,才能讓自己發財。

而到了我們這個時刻離不開手機的時代,我們的快樂感又源自何處呢?有 一項研究已經發現,60%以上的人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超過了學習的時間,超過了現實中和人打交道的時間。我們睡覺前看手機,我們起床時看手機,我們約會時也在看手機。

人類不會因為手機的產生而獲得更多快樂。在大數據的時代、在手機主導生活的時代,如何與他人交往、交流和交換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傳授給他們什麼樣的生活技巧?中國人相信一個人只要能幹、有本事就行。其實在商業化的社會生活中,被人喜愛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優勢,情商比智商重要。如何做人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如何做事情。

培养高级脑细胞,让孩子成为有成就、有魅力、生活幸福的人

02 積極教育可以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

現在有些人的教育理念還停留在農業時代,在這個後工業時代,我們的教育理念是不是要改一改呢?我們中國人民所接受的傳統的知識教育,絕對不亞於其他國家、其他文化,但我們需要知識以外的教育,需要積極教育。我們之所以這麼積極地在中國推廣積極教育,就是希望讓其能夠輔佐傳統的知識教育。

什麼是知識之外的能力呢? 學者丹尼爾 • 平克(Daniel Pink)寫了一本書——《全新思維》。平克提岀,決勝未來需要六種能力。第一就是要有設計感、美感、欣賞之心。第二就是要有快樂感,一定要讓自己身心愉悅健康的同時讓別人也身心愉悅健康。第三就是要有意義感,知道如何在繁瑣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義。人這一生必定要面對死亡,顯然死亡不是生活的意義。那麼我們生活、工作、生存的意義是什麼?第四是形象思維的能力,善於講故事,具體化抽象概念。第五是共鳴的能力,善於感染和激勵他人。第六是同理的能力,能夠感受到其他人的感情、感覺和感受。這些都是作為21世紀的人特別重要的能力。

19世紀是工業化時代,而20世紀,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掌握了信息、會利用信息、會分析信息的人,如科學家與工程師自然就是時代的主人。但到了21世紀,人類又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平克認為現在是感性的時代。在感性時代,能夠擁有欣賞之心、意義感、快樂感、同理心、共鳴心的人就是時代的主人。

03積極教育也是符合人類大腦活動規律的科學實踐

一般技能的掌握依靠的是低級腦細胞的活動,低級腦細胞負責具體的信息加工。高級腦細胞負責美感、共情、共鳴等功能。而且高級腦細胞的活動越多,我們人類的智慧程度就越高,人類的情感越積極,人類的成就就會越大。我們一定要培養活躍的高級腦細胞,讓我們的學生有更多的靈性、悟性、感性和更高的德行。

因此,積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高級腦細胞活動的習慣,我把我們將培養出的優秀人才定義為ACE(王牌)。中國不缺工人,不缺農民,不缺會思考的人,但是中國缺ACE人才。這種尖端人才是我們亟待培養的。

那麼 ACE 是什麼? A 是審美感(Aesthetic),有審美感的人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能夠領悟別人領悟不到的東西;C 是創造力(Creativity),有創造力的人能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新概念、新事物;E 是情感共鳴能力(Empathic),有情感共鳴能力的人能夠敏銳地感受並影響到其他人的感情。ACE 如何活動?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有關心理學的圖示,乍看上去是看不出任何東西的,只能看到一堆雜亂無章的線條,這就是因為此時只有低級腦細胞在活動,而缺乏高級腦細胞的參與。如果我們能看出規律,看出意義,看出美,這時就是高級腦細胞在活動了。

所以我認為積極心理學對教育的作用其實就是促使我國培養起來的人才有魅力、吸引人,讓人愛慕。很多年輕人在進入社會後,雖有能力,但是不一定會被人喜愛。我希望我們培養出的人才一定是讓人欣賞,有許多人願意追隨、同甘共苦、共創輝煌的,這樣一種能力在 21 世紀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提出培養高級腦細胞的活動,也是人類進化6500萬年後選擇出來的競爭優勢。我們談人性,不要看偉人說了什麼,古人說了什麼,而是談有什麼科學證據。這裡的科學標準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他提出所有人類的天性一定要符合兩個特徵,一個是易於我們生存,另一個是易於我們繁衍。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生存和繁衍時選擇的往往是積極的天性。我們開始直立行走;我們逐漸看得高,望得遠;我們喜歡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喜歡偉大、崇高的事物。人類的身體越來越符合黃金分割比例,因為這樣顯得更美、更勻稱。積極教育歸根到底就是更人性的、更符合心理科學規律的教育。

培养高级脑细胞,让孩子成为有成就、有魅力、生活幸福的人

積極教育的七大主題

積極教育具體怎樣實行?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國家、每一種文化的優勢和 條件是不一樣的。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做了五年多的幸福教育,積累了不少經驗 和教訓。我們也培養了很多邊遠地區的小學和中學老師。我們經常講的積極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七種教育,但顯然不侷限於這七種。

01情商教育

從中小學到大學其實都應該進行情商教育。情商教育教什麼東西?一方面就是教學生如何發現、培養、管理積極情緒。著名心理學家巴巴拉 • 弗裡德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發現人類在情緒積極的時候,思路更開闊,行動的慾望更強。消極情緒會使人的思路變得狹窄,使人們只知道依靠逃生的本能,只知道批評和逃避。恐懼、貪婪、憤怒、傲慢並不能讓我們有所作為。現在我們國家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但切記 一定不能在焦慮、恐懼、憤怒的狀態下去創新或創業,所有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都證明,大多數的創造性工作只有在個體處於快樂積極的狀態下才能夠完成。所以幸福教育其實也就是積極教育,而不是簡單的知識教育。

情商教育具體怎麼開始呢?從同理心開始,從知曉別人的心情開始,從各種各樣的表情識別開始。讓我們的孩子能夠知道別人的心情狀態,知道積極的情緒不只是幸福,還包括滿足、淡定、平靜、驕傲、自豪,甚至靦腆也屬於一種積極情緒。心理學家發現,當你感到羞澀的時候,其實你正處於一種特別積極的狀態。當然,過度羞澀是異常狀態。一般情況下,不好意思其實是一種特別積極美妙的情緒。如果你會在某些時刻感到一絲絲靦腆和不好意思,就證明你的心態非常健康和積極。

美國學生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接受情商教育,學習如何表達、控制、理解、應對情緒,甚至連微笑都需要學習。有一種微笑叫“迪香式微笑”,它是一種有魅力和感染力的笑。它和禮貌的微笑是不同的,特點是牙齒要露出來,笑容飽滿,眼周岀現皺紋。迪香式微笑有什麼作用?現在我們已經發現,一個經常展現出迪香式微笑的學生,未來的生活將更幸福,婚姻更美滿,事業發展得更好。

著名心理學家達契爾 • 卡特納(Dacher Keltner)對米勒學院1960屆畢業生的畢業照進行了分析,將照片中學生的面部表情分成習慣性迪香式微笑,或者是禮節性微笑,或者是沒有笑容。三十年之後去回訪這些同學,結果發現他們的人生境遇有著天壤之別。那些習慣於迪香式微笑的孩子,結婚率較高,離婚率較低,自我報告的幸福指數較高。那些禮節性微笑或者沒有笑容的孩子在三十年之後其婚姻幸福水平則較低。微笑的技能和技巧讓家庭更和諧幸福,個人事業更成功。這就是情商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02幸福教育,體驗福流

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 • 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就認為,幸福就是一種全身心的快樂體驗,這種全身心的快樂體驗就是“福流”。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其實它有五個特點:第一個是沉入其中如痴如醉;第二個是物我兩忘,此時不知是何時,此身不知在何處;第三個是駕輕就熟,有特別好的控制感;第四個是點滴入心,感受到活動精確的回饋;第五個是酣暢淋漓,其樂融融。這個體驗是可以學習的,這個體驗也是可以創造的。

03利他教育

這也是我們幾十年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即教導學生如何去愛人、幫助人、服務人。著名學者梁漱溟在《人心與人生》一書中提出:“彷彿自己越是在給別人有所犧牲的時候,心裡越是覺得特別的痛快、酣暢、舒展。反過來自己力氣不為人家用,似乎應該舒服,其實並非如此,反而會心裡感覺特別緊縮、悶苦。”長期以來,一些人不承認世界上有無私。但是我們現在認為,尋找快樂其實就是無私的表現,有關神經生理的調查顯示出,純粹的利他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積極心理學、積極教育可以把積極的知識傳播給大眾,傳播給中國的年輕人。

04樂觀的性格教育

讓我們的孩子相信明天更美好,我們沒有任何理 由懷疑未來不美好。未來很可能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好。想想我們這代人在21世紀是如此亮麗,如此富裕,如此自信,所以中國的未來是美好的,積極的心態很有意義。

05美德教育和價值觀教育

價值觀絕對不是空想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建立在人心、人情、人性和人慾基礎上的價值觀。美國積極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和彼德森在世界50多個國家做了調查,發現不管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都喜歡仁慈、有愛心、情商高的人,我們喜歡欣賞他人,我們同樣喜歡好學、有創造力的人,我們喜歡寬恕、謙虛、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更喜歡有責任心和領導才華的人。所以,大家一定要將核心價值觀跟心理學連在一起,與生活聯繫在一起,否則心理學就只能成為智力的思辨遊戲。

06社會關係教育

社會關係教育強調與社會接觸的重要性。2005年美國《時代週刊》發表了一篇綜合報道,發現人類積極健康的社會關係,是我們健康長壽最重要的保障,也是我們事業成功的保障。

07教育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如呼吸新鮮的空氣,參加健康的體 育運動,聽音樂、唱歌、欣賞美和藝術,等等。

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先生於抗日戰爭時期,在自己嘔心所著的《貞元六書》一書中引用了宋代哲學家張載的一句名言以自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為哲學家所應自期許者也,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非日能之,願學焉!

最後就是我和大家一起共勉的,希望所有人都能達到一種境界,雖然我們做不到開太平,繼絕學,但我們的心要追求高尚。我們不一定能夠完全做到,起碼我們願意去學習嘗試,這就是積極教育追求的一種境界。

培养高级脑细胞,让孩子成为有成就、有魅力、生活幸福的人培养高级脑细胞,让孩子成为有成就、有魅力、生活幸福的人

長按二維碼關注魯稚的陽臺(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