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我軍S-300,S-400導彈的那些事

本文為8090軍事獨家縱覽公眾號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如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公眾號8090軍事獨家縱覽及作者信息,並且在公眾號留言轉載,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軍迷們對我軍引進的S-300和S-400導彈很感興趣,聽說最近俄羅斯自己更先進的S-500都快要出來了,這幾種導彈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軍引進的原因又是什麼?

我軍S-300,S-400導彈的那些事

這段故事得從1991年說出,90年代初世界上分別發生了兩件大事,蘇聯解體了,美帝吊打了伊拉克。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情,卻深深的影響著我國的國防進程,裝備現代化程度比我軍還高的伊拉克被巡航導彈,隱身飛機等高科技武器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當時冷眼旁觀的我軍在戰後也是深深的後怕,我們的武器能否也經得起美式武器的考驗?

我軍S-300,S-400導彈的那些事

當時我軍的重點防空導彈型號凱山-1號(KS-1),用以取代大量過時的紅旗-2導彈,這個KS-1導彈什麼性能呢?最大射程42公里,最大射高24公里,飛行速度4M。相比上一代我軍的紅旗-2導彈(50年代末產品)射程及射高甚至速度都無大的提升,僅僅是體型更小,發射準備時間更短,畢竟發射車運輸車一體化了嘛。

我軍S-300,S-400導彈的那些事

能用5.6米的長度做到了10.842米導彈(紅旗-2)的各項指標,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如果KS-1導彈早20年前服役,的確算是世界上比較先進的防空導彈。但是90年代世界各國先進的防空導彈諸如“愛國者”,S-300,“標準”防空導彈等不只射程比我軍KS-1打出2倍有餘,抗干擾能力,射高及多目標能力還大大超出,並且還具備反彈道導彈能力及巡航導彈能力,這些都是我們將要服役的KS-1導彈所不具備的,可以這樣說,凱山-1註定是一服役就要過時的宿命。(某些性能甚至不如對岸研製的天弓導彈,數據向老式的霍克導彈看齊)

我軍S-300,S-400導彈的那些事

當時中蘇/俄關係開始回暖,我軍畢竟很長時間裝備體系師從蘇聯,就想通過軍購,看看蘇聯老大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裝備發展到那一塊了,有什麼可以借鑑給與啟發的東西。於是91年,我軍不只引進了SU-27SK及配套空空導彈,其實還引進了S-300PMU導彈。當時一起花費了2.2億美元,引進了2個營8臺發射車,32個發射單元。(每臺發射車擁有4具發射筒/發射單元)

我軍S-300,S-400導彈的那些事

當時我軍引進的S-300PMU導彈主要和KS-1等導彈搭配使用,取代已顯得十分落後的紅旗-2防空導彈。當時引進的S-300導彈射程可達90公里,使用增程彈甚至可以達到150公里。(當然這個是後起我軍引進了PUM-1/2升級以後達到的效果)

我軍S-300,S-400導彈的那些事

蘇聯剛解體時,俄羅斯總體各方面比較混亂,但是出口的武器性能和質量還是有保證的,基本是本軍自用的原裝貨。畢竟光繼承就繼承了一大堆玩意,我國(俄)還那麼忙,誰用空給你額外再生產猴版武器,當時混亂情況下,各國不僅引進了很多軍工專家,還趁機撿了不少貨真價實的洋落。比如我軍以物易物換的SU-27,俄羅斯用來給韓國衝抵債務原裝T-80U,包括當時美帝的都通過各種渠道弄到了SU-27及KH-31超音速反艦導彈。

我軍S-300,S-400導彈的那些事

我軍於1994年再次引進了一批俄系武器,其中就包括俄繼續蘇聯項目升級改進的S-300PMU-1防空導彈及蘇-27等武器。據悉PMU-1不只射程更遠,還具備多目標及攔截巡航導彈的能力,這都是當時我軍急缺提升的武器短板,要知道當時哪怕是海軍,也是90年代末海紅-7(法國海響尾蛇國產版)才具備攔截亞音速巡航導彈的能力,原來我軍的防空導彈只能打飛機,而不具備攔截諸如戰斧,魚叉等巡航導彈的能力。

我軍S-300,S-400導彈的那些事

當時俄羅斯S-300一起有3款用途不一平臺,分別是國土防空軍裝備的S-300P(我軍引進的就是這一分支)陸軍使用的S-300V,海軍的S-300F(海紅-9的技術來源)三款導彈,設計局/研製所各不相同,只能達到指控站,雷達等50%的通用。簡單的區分就是,海上的玩意就是S-300F(多裝備水面艦艇,如基洛夫/光榮等巡洋艦)輪式的是S-300P,履帶式為S-300V。(畢竟俄羅斯地域廣袤且道路條件差,陸軍講究伴隨作戰,履帶式明顯通過性更強)

我軍S-300,S-400導彈的那些事

而S-300V(履帶式)後來還發展了大名鼎鼎的安泰-2500系統,主要以攔截中近程彈道導彈為主,當然打飛機也是可以的。(飛毛腿之流,射程,速度,射高有限,只能做到末端攔截,所以向我軍推銷的時候,被拒絕了,S-300PMU大改能做到的事,憑啥我要換導彈,中段攔截俄自己都不具備,更不能指望這款導彈了)

我軍S-300,S-400導彈的那些事

而我軍的S-300PMU導彈與俄自用的外形區別在於,我軍引進的S-300系列導彈全是半拖車式的,包括後期更先進的S-300PMU-1/2/S-400都是如此。運輸發射一體車和半托車那個更先進,看看我們後期紅旗-9怎麼弄就知道了。(對比圖上圖下的區別,圖上就是半拖車式,發射平臺不是一體化的,俄特意為出口弄了S-300P半拖車型)

我軍S-300,S-400導彈的那些事

我軍在1994年訂購了2個營S-300PMU-1導彈(一樣是8臺車,32根管子)加上196枚導彈,總價4億美元。這時候的供貨商,明顯心黑了許多,上次2.2億美元,車也那麼多,導彈數量還比這次多了100多枚(哪怕再怎麼改進,也不能改出近2倍的差價,導彈數量還少)。主要是原因是俄走出了部分經濟困境,風騷的走起了雙頭鷹路線,G8還記得吧,那時候可是成員國。

我軍S-300,S-400導彈的那些事

總體來說,中俄軍貿走過了一個這樣的過程,90年代初,兩國關係回暖,我們採購的不管是質量還是價格都是不不錯的,94年到2001年之間,明顯就多了很多的套路(所以中間新的採購軍貿停滯了蠻長時間),一邊指責對方山寨,一邊把最尖端的武器出售給鄰國(矢量三翼面的SU-30MKI等)當時我國才經歷過對岸的危機,要面對美,日等國的壓力,當時光靠手上的家底,實在有點懸,只好通過不同的渠道引進吸收各國的先進武器及概念,中法合作,中意合作,中以合作等。在俄經歷了南斯拉夫困局以後,兩個國家才又走進了一些,而我們也開始了最大規模的俄系裝備引進過程。(上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