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開門見山,今天跟大家聊一部被冷落的國產片。它沒有大製作也沒有流量明星,自5月18號上映到現在票房

也才僅僅一百萬出頭,可各路風評卻相當不賴。

同樣是民國題材,黑色幽默,有人說它比《驢得水》還要深邃沉重;電影主演之一斯琴高娃老師甚至放出“狂

言”:“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在近10年的中國電影裡不曾見到的”。

真有這麼厲害?那下面大家不妨跟我一塊來驗驗貨——《荒城紀》。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民國24年(1935年),山西黃土高原上一個名為“李莊”的山村。這裡地處偏遠環境惡劣,

再加上連年的戰亂與旱災,貧窮早已深入村莊的每一個角落:村民們無時無刻不是一副灰頭土臉的樣子,

“吃了上頓沒下頓”更是常事兒。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多虧村裡的保長“自我犧牲”把女兒嫁給了縣長的傻兒子,全村才靠著這層親家關係,每個月都能領到國

家救濟糧,算是勉強解決了餬口的問題。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突然有一天,保長從女兒那聽到一條內部消息,說國民政府正大力開展“新生活運動”,只要村裡能響應號

召,建一座“李憶蓮祠堂”,不僅之後救濟糧可以“加量不加價”,而且上頭還會撥一大筆錢作為獎勵。李憶蓮

是誰呢?被拐賣到村裡後來死了丈夫的一個寡婦。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消息傳回村裡之後,老少爺們紛紛表示難以理解。因為祠堂向來只供奉本族祖宗,從來沒供奉過活人,更

何況李憶蓮還是個外族女人。再說了,她也並不是什麼貞潔烈女,目前就正和獵戶林硭打得火熱,郎情妾

意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所以大家怎麼都想不明白,上頭怎麼會關注到李憶蓮這個小村寡婦,又為啥會不按套路出牌要給她建個祠

堂。而作為站在全知視角的觀眾,其實我們早已知曉——保長他閨女壓根說的就不是“李憶蓮祠(ci)堂”,

而是“禮義廉恥(chi)堂”。由於方言平翹舌不分,再加上保長又沒文化,於是他給聽岔了。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可以說《荒城紀》的矛盾衝突主要就圍繞這個誤會展開,而因為觀眾與片中人物的信息不對稱,人物的

種種舉動便產生了一種荒誕的喜劇效果。與此同時,“誤聽”行為本身也構成了全片最重要的一個隱喻,它

象徵著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在鄉村的斷裂與崩壞,也預示著接下來的情節將朝著“不禮、不義、不廉、不恥”的方向發展。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正如片中展現的,儘管大家始終沒搞清楚為啥要給李寡婦建祠堂,但那又有啥關係呢?反正有糧吃有油水

撈,這種“惠民”大項目必須得搞。於是在保長和族長的號召下,全村老少很快達成共識,有錢的出錢有力

的出力,說啥都要把這祠堂建了。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隨後各種準備工作進行得熱火朝天,大家開始商量祠堂建在哪該咋建,但有一件事似乎從來沒人考慮——

李憶蓮什麼想法。別忘了,人家本來是要跟小夥林硭結婚的。

那總不能一邊看著寡婦“改嫁失貞”,一邊給她建祠堂立牌坊吧?

李憶蓮與林硭的愛情註定得不到祝福。

說白了,不是因為李寡婦忠貞不二村民才給她建祠堂,而是需要建這個祠堂所以她必須忠貞。特別是村裡

的族長在聽說“當今皇上”叫“講忠貞”(蔣中正)之後,終於徹底明白為啥要建祠堂了,也更加認定無論如何

都不能讓李憶蓮再婚。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而棒打鴛鴦也就算了,接下來村民們還要佔林硭家的房子。因為算命先生認為他家是一塊風水寶地,在那

動土能帶來財運。就這樣,村裡的男女老少兵分兩路,女人們控制住李寡婦不讓她出門,男人們則扛著鏟

子端起槍來到林家,誓要剷平了他的房子。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至於公道正義、鄉里鄉親多年的感情,村民們並不Care,所有人只想著趕緊完活分錢分糧食;反抗?林硭勢

單力薄,根本無力與沆瀣一氣的村民抗衡;而面對不聽話的李憶蓮,片中保長甚至撂下這樣一句狠話——這

祠堂,本來就不需要活人。

於是隨後電影中最駭人的一幕——獻祭,發生了。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劇情發展到這,應該說導演的野心已經很明顯了。不同於陳忠實筆下野性與希望同時閃耀的《白鹿原》,

也不同於陳凱歌抒情詩意的《黃土地》,《荒城紀》鏡頭下的西北高原幾乎是一片徹底失去希望的荒地。

這裡的“荒”既指物質上的極度貧困——田野荒蕪、村莊破落,也指人精神上的萬分貧瘠——無知,找不到歸屬。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白鹿原》劇照

藉此,影片為我們描繪出了一種集體性時代性的悲劇。

這也是它和《驢得水》最不一樣的地方,對於《驢》來說,它的故事雖然也發生在民國,但整個背景是

高度架空的,歷史感與現實感並不強。而《荒城紀》則更接近一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它裡面的故事看

似誇張,但始終帶著真實的痛感與時代的底色。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影片故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彼時中國正經歷“新舊轉換”的動盪,而《荒城紀》便描繪了這種動盪對

農村造成的衝擊。一方面,倡導忠貞禮義的傳統價值觀在人們的心中漸漸崩塌;另一方面,由於環境閉

塞、教育落後,五四運動提出的新精神也完全沒傳進來。

於是一種斷裂產生了,村民在舊與新之間無所適從。而價值的失落、生存的艱難又加劇了那種原始的、

本能的慾望的膨脹。正如片中所展現的,李莊的村民根本不懂什麼是“新生活運動”。對他們來說,建什麼

祠堂其實無所謂,只要能拿到錢和糧食。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實際上“新生活運動”在1934年由蔣介石提出,它以儒家的“禮義廉恥”為思想旗幟,促使人民改頭換面,具

備“國民道德”和“國民知識”。

但問題在於,連肚子都填不飽又何談道德,活命都成問題又何談廉恥。所以從一開始,國民政府倡導的“新”

在農村就成了空中樓閣,它非但沒有達到啟迪民智的效果,反而釋放出各種“舊”時代的魑魅魍魎——貞潔觀,宗族審判。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毫無疑問,寡婦李憶蓮是片中命運最為悲慘的一個角色,她本來對林硭一片真心,對未來也有著美好的憧憬。

但一夜之間她就“被忠貞”了,再婚成為一種人人唾棄的恥辱,連同處於不幸中的其他女人也落井下石。而回顧

歷史,這樣的悲劇何止發生在她一個人身上。所謂的貞潔,又限制住了多少女人對愛情與身體愉悅的渴望。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類似的,當李憶蓮被聚眾火燒獻祭,村民們看著熱鬧鼓著掌,你在他們臉上看不到絲毫的共情,更看不到

一丁點的愧疚。就彷彿只要受傷的不是我,一切喪盡天良的事都可以被接受。而這樣的麻木與冷血,我們又何止第一次見到。

相信看過《荒城紀》你會更深刻地體會到魯迅的憤怒:“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

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恐懼顫抖,他們就看了滑稽劇。”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所以與其說《荒城紀》是在批判這群“殺人”的村民,不如說它在批判“人吃人”的封建禮教,批判狂熱而暴

戾的集體意識,批判那些不切實際的政治政策,並藉此完成對歷史的追問與對舊時代的反思,帶領觀眾重

審現代思想的意義與價值。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從這個角度看,《荒城紀》算是一部寓言式的作品,它足夠尖銳,足夠黑色,而影片所描繪的很多問題,

在我看來也同樣拷問著當下。

比如電影裡展現的那個權力至上的小型人情社會——保長和縣長結成親家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村裡的

女人想要分到更多糧食就得跟保長睡覺。這些齷齪的暗倉交易,我們敢說現在這個“新時代”裡就沒有了麼?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比如村民們為了利益對林硭的圍剿——當看到一群人扛著鋤頭、端著鏟子出現在林家門前,聲稱“你再不搬

走我們就要動手”的時候,屏幕前的你會不會覺得它像極了一種更原始或者說更溫柔版本的強拆?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再比如當李憶蓮的“忠貞”人設崩塌,同村女人落井下石,所有人都磨刀霍霍毫無負罪感地判她死刑的時候,

你是否嗅到了一絲網絡暴力的味道?當看到林硭媽媽為了討個公道去南京告狀卻最終沒能走出山西的時候,

你又是否會產生某種現實性的聯想?至於冷漠的看客心理,狂熱而無理性的集體之惡更不必多說,它們在

每個國家每個年代都在上演。

這部國產片真替導演捏把汗——《荒城記》

所以我們還能說《荒城紀》的荒誕與悲哀太過遙遠麼?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它就像是一面鏡子,映照著

過去的醜陋,也讓我們進一步看清楚現在和未來。

當然,本片畢竟是一部處女作,在配樂、節奏包括鏡頭語言上我覺得都還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不過在當前娛樂至上的大環境下,創作者能夠逆流而上,對國民心態與舊時代進行一種冷靜的魯迅式的

批判,本身就很難得。再說,這部被圈內稱作“中國新獨立電影”“思想電影”的作品本身也不差,它絕對值

得你花上一兩個小時,也理應獲得更多的關注。你們說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