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講創業:愛思幣以及王老闆的名雕塑

講創業:愛思幣以及王老闆的名雕塑

------本期內容導讀------

兩件事情最根本能放在一起的,也就是各自都頗覺離譜的價格,前面是看得見卻摸不著的數字環境裡的虛擬幣,卻能幾百萬、上千萬地叫價。後者是機器化鑄造出來的產品,卻能在一定規則下拍賣出十幾萬的價格

------以下正文詳情------

看了標題大家也許覺得挺奇怪,這壓根就是兩件毫不搭界的事情嘛:前者愛思幣是指風傳是由互聯網投資大佬蔡文勝發起併發行的新區塊鏈貨幣,單個幣的真實成交價居然沒幾天就到了100萬元人民幣,之後一度號稱400萬,市場炒作價更是高達1000萬。而王老闆的名雕塑是指演員袁立聲稱十年前從華誼董事長手中花15萬買來的一件雕塑最近被拍賣行鑑定為假的。

兩件事還是稍稍有一點相似的後續:愛思幣這頭,有人出來幫著闢謠了,說愛思幣並不是蔡文勝發行的,他也是被人拉進這個限數500人的AISI群,而他也和群裡的別人一樣,只擁有一個幣。只是因為他是這麼多人中最出名的罷了;而雕塑那頭,據說是原作的雕塑家魏小明公開為王老闆正名,明確這件雕塑是其本人作品,並願意加刻簽名。

當然,兩件事情最根本能放在一起的,也就是各自都頗覺離譜的價格,前面是看得見卻摸不著的數字環境裡的虛擬幣,卻能幾百萬、上千萬地叫價。後者是機器化鑄造出來的產品,卻能在一定規則下拍賣出十幾萬的價格。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不管是炒作全球熱衷的區塊鏈貨幣、還是國內流行的藝術品投資,其本質共性就只有一點:這本是有錢人自己之間玩的小遊戲,尋常投資者,誰昏頭進去誰傻瓜,誰也就是俗稱的被人割的韭菜!

只是太多的看到了包裹在這兩件事外衣下的所謂“名人效應”。我們完全可以往好的角度考慮,作為一群身家幾千萬或更大的名人大佬們,之間組建一個群討論各種業界問題,總是需要立一個門檻的。通過愛思幣來作為入群資格,對於他們而言,區區一百萬,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只是更多外界人來看,名人背書、區塊鏈熱點,十足的炒作題材,踩準了節奏,一進一出就是翻身發財的好機會,至於這500個愛思幣到底有什麼作用、功能、關聯技術等等,誰都不會關心。

而關於最早由王老闆收藏的這類所謂名人雕塑作品來說,其中的故事就更加曲折與生動了。雖然對於老百姓而言,也就聽說過米芾王羲之的字、唐寅張大千的畫,名人字畫動輒上千萬那不是件事,卻也想不到,到了眼前,還仍在世的這個所謂教授、那個風傳的大家,只需自己搞點設計與創作的力氣,不管是叫學生加工、還是交給工廠最終搞定,據說是收藏界的規則:批量化生產的雕塑作品大約在多少件之內都能算成為作者的真品。

說明了什麼了?說明這些能夠幫你快速致富的捷徑也好、登天雲梯也罷,其重點在於這根本就是有錢人之間的遊戲,對於他們而言,無論是想借此來促進社交也好,從中賺取更多的錢也罷,這都遠遠超出了普通投資者或創業者所能掌控或是遵循的任何規則範圍,從而把創業變成了投機。

回到最初的事件而言,在所有有關區塊鏈的技術或是投資事件裡,請記住當前的一個判斷標準:區塊鏈能做的事情非常多,區域鏈技術的前景也必然十分廣闊,區塊鏈化的貨幣更是有可能會在未來得到極大的應用。但是,一直到了今天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仍然還盯牢在虛擬貨幣上的任何項目都需要極其警惕:而且越是宣揚其身價上漲幅度越大者越是可疑,這與愛思幣是不是蔡文勝發的,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最可悲的就是,你要真的扎進去玩破產了,那幫割了韭菜的富人們會轉過身來嘲笑你:我們自個兒之間玩遊戲發的紙牌,你起勁地在裡面接什麼盤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