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交換生不能自主選擇位置和學校,你知道嗎?

這個問題,困擾到你了嗎?你會因此拒絕做交換生麼?

30萬的在美中國留學生中,有一個不太為大家熟知的群體:美國高中交換生。

他們會去美國公立/私立高中體驗一年的J-1交換生生活。一年結束後,如果他們打算在美國繼續學業,和正常申請F1美國高中留學的學生一樣申請就行;如果他們打算在國內完成學業,只要按時回國繼續學業就可以(一年交換生期間,國內的學校會保留學生學籍)。

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瞭解更詳細的交換生生活。赴美交流生| 17-18學年AYP項目全面啟動!(點擊查看)

問題來了,交換生是不能自由選擇就讀學校,和上學的地點的。你會因為這點,就選擇不參加交換生了嗎?

交換生不能自主選校的深層原因

故事要從二戰後說起,交換生項目的本質是美國政府行為。

美國國務院為了加深各國對美國的瞭解,通過了國會立法501.c.3,為各國中學生提供赴美學習交流的機會。

其中,立法法案規定,各國中學生由美國非營利機構sponsor進行安置的這樣一種安置原則。

同時,這樣做也符合交換生項目的最初的目的,那就是文化交流,而不是一味為了升大學做準備。所以,對於各國前往美國交換的中學生來說,不論你去到哪個地方,這都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你在大城市學習生活,那麼可以感受當地豐富的教育資源,但同時隨著世界全球化的發展,各個大城市之間難免會有諸多雷同的弊病;而如果你被安置在中小城鎮,那麼你會一個更好的文化交流氛圍,更純粹的語言環境,更好地感受美國社區文化,感受純正的美國風土人情。

交換生眼中的“艱難環境”,老美這樣認為...

這裡我所謂的“艱難”環境,是指和住在中國的城市裡,精裝修的鋼筋混凝土房子裡比,有些國際學生被安置在了截然不同環境的寄宿家庭中。但是,你會發現,他們從這些生活中得到了有益的磨練。

交換生不能自主選擇位置和學校,你知道嗎?

A同學的寄宿家庭爸爸,在家旁邊的空地上,開始自己動手蓋一所房子。偶爾,A同學,這個中國大男孩會在課後幫助home爸搬木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搭建工作,並親眼看到一座房子是如何建造成的。他用照片記錄了這整個過程,說雖然動手幹活比打遊戲累多了,但感覺很有成就感。

交換生不能自主選擇位置和學校,你知道嗎?

B同學,也是一個男孩,2013年被安置在一個典型的大農場家庭中。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喂牛,軋草,他感嘆:我把這一輩子的活兒都在這幹完了。戴著一頂牛仔帽的他,越來越像一個帥氣的牧場繼承者了!這樣的生活體驗,我想是太多中國學生這輩子都別想體驗到的。

交換生不能自主選擇位置和學校,你知道嗎?

C同學

,住在木屋裡面,房子全部由木頭搭建而成。他和一個韓國國際生住在二樓的上下鋪裡。D同學,住在房車中,家裡比較小,但他們在課餘,會跟隨home爸去狩獵,去划船,生活也過得有滋有味。

我的一位朋友M,多年來,一直在美國SPONSOR機構從事交換生的安置工作。她告訴我,最初從事交換生項目時,看到很多學生被安置在所謂的“艱苦”環境中,她就向美國同事抗議。

結果她的美國同事是這樣回答她的:

有一年,我們送了一個美國學生去歐洲的一個小國家做交換生。當時,他被分配到一個漁村裡面,每天完成學業之後,要出去打漁。他打電話給sponsor抱怨說,我媽媽花了這麼多美元,送我來歐洲交流生活,難道就是送我來打漁的,我得到了什麼?

美國sponsor機構老師說,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既然你選擇了這個國家,出海打漁的生活也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都是值得你去體驗的。

交換生項目的目的是什麼?

說了這麼多,為什麼我們要送孩子去美國高中做交換生?

小編認為:在孩子青春燦爛的10幾歲,在最豐盛的時光,最美好的歲月,最繁華的年紀,讓他去呼吸另一種空氣,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啟迪另一種思維的可能。

PS:美國大學對於喜歡有交換生經歷的中國學生非常青睞,他們非常認可這段經歷,尤其是那些交換生期間獲得較高評價的學生。因此,交換生經歷,對於申請美國大學有非常實際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