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涪陵龍橋:齊心村返鄉農民工用”小小花椒樹”帶領全村走上致富路

涪陵龍橋:齊心村返鄉農民工用”小小花椒樹”帶領全村走上致富路

【鄉村發展網訊】4月18日下午,由涪陵區委網信辦組織的“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全區網絡媒體走基層活動”走進第三站龍橋街道齊心村,在和村領導交流中瞭解到,建設美麗鄉村,產業是根基,富民是核心,齊心村以花椒、榨菜、水產為主導到產業,帶動全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返鄉農民工張思倫也實現了“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帶動全村農民走上致富路的夢想!

涪陵龍橋:齊心村返鄉農民工用”小小花椒樹”帶領全村走上致富路

農民工的家鄉致富夢

齊心村地處龍橋街道西南十公里,地貌多為淺秋,土壤為棕色泥和沙夾泥,土質肥沃,農戶居住分散。由於地質地理條件和環境因素,導致這裡只有玉米、稻穀和少量榨菜種植,十幾年前齊心村還是一個貧窮的山溝溝,村裡的主要經濟來源靠青壯年出外打工,年邁的老人和孩子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作為青壯年外出農民工的張思倫是土生土長的齊心村人,看著生他養他的家鄉青山綠水,地廣物博卻沒得到良好的利用,改變家鄉尷尬境界,帶家鄉父老走上致富路成了他的夢想。他一邊打工一邊尋找家鄉的致富辦法,每次回家都到田間地頭去考察和思考,冥思致富良策。

涪陵龍橋:齊心村返鄉農民工用”小小花椒樹”帶領全村走上致富路

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

2002年,深思熟慮的張思倫決定返回家鄉,因為經過他多年的考察論證和土質檢測,他已經找到了帶領齊心村父老鄉親致富的辦法!這裡的氣候條件和土質結構非常適合種植花椒,而且能種植出高品質的花椒,張思倫覺得因地制宜種花椒應該是條出路,而且全國的花椒市場需求量大,種植花椒應該前景看好!於是毅然決定放棄外出務工,回家種花椒致富,並帶領全村人一起種花椒。張思倫也為這個決定做了充分準備,他在打工的時候都到處學習花椒的種植技術,因為他不做則已,要做就要把小小花椒樹種成帶領全村父老致富的大產業!

張思倫帶著他的花椒致富夢迴來了,可他種花椒能致富的想法卻沒人看好。齊心村有野生花椒,根本不值錢,產量也不高,花椒樹又滿身是刺採摘困難,誰信種花椒能致富?

涪陵龍橋:齊心村返鄉農民工用”小小花椒樹”帶領全村走上致富路

張思倫知道沒人帶頭,鄉親們沒看到希望是不會有人一起種植花椒的,於是把自己家的地全部種上花椒,並用休閒之餘遊走在各家農戶裡鼓動大家一起種花椒!

張思倫的花椒種植技術讓他種的花椒得到良好的生長,花椒喜人的長勢和張思倫的誠懇熱情打動了鄉親們,也獲得齊心村村支兩委的支持,在村支兩委的支持幫扶下,很多農民都種起了花椒,張思倫從花椒育苗,花椒嫁接、花椒管理、花椒銷路等全方位、無回報的解決花椒種植戶的後顧之憂,從而帶動更多人加入花椒專業種植中,目前龍橋齊心村花椒種植面積近2000畝,預計今年產值將達500萬元。

多產業發展走出創新路

齊心村花椒種植主要在四社和五社,其它村社還基本靠單一的榨菜為主產作物,為了解決產業單一、農民收入單一的局面,村裡大力發展水產養殖,因水質適合養殖名貴魚類銀鱈魚,目前全村共有水產養殖面積300餘畝,以銀鱈魚為主要養殖魚類,多樣化魚類綜合養殖,以增加農戶收入。

涪陵龍橋:齊心村返鄉農民工用”小小花椒樹”帶領全村走上致富路

齊心村通過發展花椒、水產、榨菜等產業,帶動了全村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少建卡貧困戶依託花椒、水產、榨菜等產業成功地實現穩定脫貧,為齊心村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以後齊心村將會從擴大花椒種植面積,深化花椒產品加工,多元化發展產業結構著手,助推齊心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

為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和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齊心村繼續完善公共服務中心、農家書屋、村民文化廣場等公共文化設施。為全面促進齊心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步發展,齊心村積極開展傳統美德弘揚活動。通過評選“好婆媳”、“文明家庭”、“孝順兒女”等,宣傳倡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因常青的松柏和漫山遍野的花椒樹,讓整個村莊綠意盎然,充滿活力,代表著齊心村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精神。

涪陵龍橋:齊心村返鄉農民工用”小小花椒樹”帶領全村走上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