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養老產業 如何撬動萬億市場

2018年5月13日,位於成都市金牛區的康和敏盛長輩照護中心開業;5月21日,親睦家·學苑醫養中心亮相;5月22日,龍湖地產首個養老地產項目落地;5月30日,瀘州市總投資15億元的春江酒城嘉苑項目開工,將建成川南首個集醫療衛生、康復護理、文化娛樂、旅居休閒等為一體的大型康養社區,可提供適老化養護設施2500套、養老床位600張,並配套建設康復醫院、護理院……

隨著養老產業向縱深發展,養老模式正從狹義的服務型向新型模式轉變,產業規模堪稱萬億級,但面對養老行業投入高、利潤低、投資回收週期長等特點,養老產業如何才能走出“投入不缺資金、運營卻難掙錢”的困局?

從“康養”到“醫養”新型養老模式誕生

5月13日,金牛區康和敏盛長輩照護中心開業當天,還舉行了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省人民醫院與康和敏盛友好合作單位揭牌儀式,標誌著這兩家專業機構將長期為該中心提供技術支持和綠色就診通道。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引進專業醫療機構的還有親睦家·學苑醫養中心,專門設置了認知症照護專區、失能照護專區,以及醫療保健區、心理疏導區等。此外,大型康養中心都和省內外知名醫療機構簽有合作協議,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健康諮詢與照護服務。

“新型養老模式是一種多產業集群式的產業鏈,不再是簡單的‘康養’,而是非常重視醫養結合、旅居分時、時間銀行、社區互助等。這些模式在常規的老年生活照料基礎上,從老人的生理、心理不同需求出發,提供了更具象的服務,可為老人帶來心靈上的愉悅和身體上的便利。”成都和思康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蘭波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正在探索從“康養”到“醫養”的新型養老產業模式,醫養結合適合需要護理的老人;旅居養老針對健康有活力的老人;時間銀行強調老人的社交需求和被尊重的基本需求,但尚未體系化,目前還停留在營銷層面;社區互助適合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

在養老行業,常常把老年人群分為健康老人、半自理老人以及需要護理的老人,自然規律決定了每一位健康老人最終都會走向需要護理的階段,新型養老模式當是養老產業的發展方向。成都康和敏盛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力認為,目前市場能夠形成全產業鏈的養老地產企業不多,很多企業還停留在比拼概念、比拼硬件的階段,養老設施修建和裝修投入過高,導致運營收費高昂,而運營能力和服務水平卻非常滯後,存在很大的管理錯位,因而很難令入住的老人們滿意。蘭波則認為,如果以更宏觀的角度看養老,希望政府能夠從養老保險、照護保險、養老用地、養老金融政策創新等維度,推動養老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缺資金少人才發展遭遇瓶頸

“作為民營企業,缺少資金、缺少人才是目前養老產業運營和發展中最大的難題。”蘭波說,國內外養老服務行業都具有投入高、利潤低、投資回收週期長等特點。比如,建一家養老服務機構,非營利性機構的土地通常為劃撥,沒有抵押價值;營利性機構的土地成本高昂,政策限制多;養老機構建設、裝修和設備投入大;營利性機構的水電氣無法按照民用標準收費;金融機構也很難面向養老機構貸款,企業主要依靠自有資金生存和發展。

同時,按照有關規定,一名養老護理員應照顧3-4位老人。但事實上,由於護理員數量嚴重不足,很多養老機構的護理員平均要照顧5-6位老人甚至更多,按照4000萬失能人數計算,應該有1000萬的相關護理人員,但是目前從業人員不足100萬人,而真正有專業背景,並經過一定專業訓練的還不到10%。

另外,養老行業護理人員工作強度高、薪酬低;流動高、技能低、年齡高的現象突出,從事養老的中大專以上學歷的人不到整個養老機構人員的1%,30歲以下的人也不到1%,養老護理人員過於老齡化、低學歷化也是照護服務難以提升的重要因素。對此,鄧力則認為,對於目前的養老行業,人們還不習慣用合理的價格去購買專業化的服務,這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製約行業的發展。

民營養老機構如何追逐“新風口”

儘管養老產業發展面臨重重困難,但蘭波認為,龐大的老齡人口中潛藏著超過1萬億的養老服務消費,因而養老產業也正在成為資本追逐的“新風口”。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龍湖集團首個養老項目落地重慶,未來龍湖將在北京、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佈局打造專業養老機構,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受信賴的健康服務領導者。

“試水養老產業,打造專業、溫暖、自在、高品質的養老社區與服務,深度輻射西南養老市場。”龍湖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龍湖養老團隊持續創新運營模式,建立照護體系、康復體系、餐飲體系、社工體系等四大服務體系,針對活力長者、介護長者、失智長者等不同客群。

“民營企業想要依靠自身力量去解決養老機構服務行業的兩大痛點,是非常困難的。”蘭波說,民營養老企業在市場上獲得融資非常困難,希望政府加快推動正規市場性融資體系的構建,完善多層次的養老服務業市場性融資組織體系,鼓勵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積極開發適合養老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

“子女的孝心和親情替代不了專業化的照護和康復,要讓老年人以及全社會都認識到——專業化的養老照護服務,需要專業化的收費來解決。”鄧力說,要鼓勵更多家庭去關注養老產業的發展,在就業導向上希望政府給予養老企業一些支持,比如在大專院校設立養老相關的專業科目。同時,通過一些補貼、補助、獎學金等形式來樹立養老行業的尊嚴,增加這個行業從業人員的待遇,使得這個行業的發展能夠更加有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