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焦點|出國那幾年,我的“人生必修課”得了A

互聯網第一留學公開課——留學爆米花

焦點|出國那幾年,我的“人生必修課”得了A

無論你是選擇在國內發展還是出國深造,這門功課都是你的人生必修課。

焦點|出國那幾年,我的“人生必修課”得了A

幾乎每一個選擇留學、身處他國的人都曾經嘗過孤獨的滋味。

踏上求學的征途,遇過的人、吃過的苦、學到的教訓、流下的眼淚,都在教會留學生們成長。

他們隻身一人,面對異鄉的種種艱難,在攻克專業難題,也在學習一堂“人生必修課”。

1

本尼19歲的時候一個人拖著兩個裝滿行李的大箱子從浦東機場飛到了英國,今年是她在蘇格蘭的第四年。本尼性格早熟,她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出國前她一直跟著媽媽生活。

“剛來的時候看什麼都新鮮,但是再新鮮的地方待個半年一年也膩了。” 出來之前本尼在中學裡可謂是風雲人物,朋友眾多,放學後相約一起逛街、一起吃飯。因為高考成績不理想而選擇到英國留學的她,在新的環境裡沒有交到什麼朋友。

“那段時間我好像突然一下子長大了,可能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逼著我開始想很多事情吧。”

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本尼從大二開始就打兩份工:她早上4點起床換乘兩趟公交,5點到達一座寫字樓。她負責在早間五點到七點之間清掃一整層的OFFICE,下班後再坐車去學校上課。餘下的打工時間是在一間中國人開的小超市當售貨員,回去之後再瘋狂查資料、寫作業。

因為工作和課業已經佔據了幾乎除睡眠之外的所有時間,她沒有時間再去社交,“厲害伐,我看過英國早上4點的天空,哈哈。”

本尼說她從來沒跟她媽媽說過她需要這麼努力去生活和學習,有時候坐在去做cleaning的早班車上,看著窗外陰霾又落雨的天空,她會感到深深的孤寂。“但我大概也就孤單個幾秒鐘吧,然後就趕緊補覺或者聽課堂錄音。”

焦點|出國那幾年,我的“人生必修課”得了A

這樣的日子給了她什麼呢?本尼自己也總結不出來,“初來英國的時候被中國房東坑過,弄得大半夜提著行李流落街頭。那時候覺得真的是一秒鐘都扛不下去了。現在覺得,無論以後的生活遇到什麼困難,沒有我扛不下來的。”

有人說出國、孤獨、學習是很艱難很痛苦的三件事,而出國留學正好把這三者都囊括其中了。

2

小A在美國讀了4年本科,現在即將啟程去英國開始她的碩士生涯。當被問及在外生活的這幾年怎麼對抗孤獨,小A給出的答案很特別。

“其實像語言障礙導致的沒有朋友、融不進外國人圈子、課業壓力大沒有人能夠幫你,這些問題我在出來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讓我覺得最難過、最孤獨的時候還是老師、同學因為對中國的不瞭解,在課堂上說一些攻擊、歧視中國人的言論。”

小A說她們學校本身中國學生就很少,她的專業就兩個,另一個來自香港。早先課上分組討論的時候,就發生過其他學生無視她發言的情況;班上的韓國人在課堂發言的時候公開說中國人喜歡抄襲和模仿,說古箏是韓國的古典樂器;還曾經遭遇過路上的本地司機無端對她豎中指……

小A剛去美國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只會生悶氣,漲紅了臉,生性內斂的她不知道該如何回應。“那時候真的很委屈。沒有人幫我說話,感覺太孤獨了!當時就非常想家、想回國去,我常常在夜裡哭。”

焦點|出國那幾年,我的“人生必修課”得了A

後來一次課上,大家討論環境問題。一個亞洲同學說中國對環境治理極其不負責任,致使很多國家受到牽連。當時下面很多人紛紛贊同、附和。小A再也忍不了了,她站起來直接質問那個同學:“遭受過那麼嚴重的侵略,不做點什麼快速強大起來,難道等著再次被侵略嗎?回顧歷史,每個發達國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中國在進步、在認真治理,這需要時間!”

下課之後,小A收到了課上教授的郵件,他寫道:“I’ve never seen a Chinese student like you, and i was truly inspired.”

從那以後,她開始勇敢地將那些不公言論懟回去。“如果你在國外遇到教授和同學無端歧視你,記住,收集證據,去department投訴。相信我,他絕對不會希望被掛上racist的標籤!”

小A說走出國門她更愛中國了,由衷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

3

F君問我,你知道“孤獨等級排行表”嗎?他說出國之後,他把上面的十級孤獨滋味都嚐遍了……

焦點|出國那幾年,我的“人生必修課”得了A

F當時在美國讀完研究生,找了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工作。現在紐約寫代碼的F君說,出來這麼多年,再苦再累都沒哭過。唯獨有一次例外:第一年出來的時候,為了省機票錢,過年沒回家。晚上他一邊看Youtube上的春晚,一邊跟家裡爸媽視頻,F君的媽媽突然說:“媽媽有時候想,那時候要是你沒拿到錄取通知書也挺好的,就能不出國,現在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吃團圓飯了。”

比起在外吃的苦,F媽媽的這番話更讓他鼻酸。

我很好奇F君當時一個人去做了什麼手術?得知是牙齒的根管治療手術,誰能想到刷掉了他1800刀。“千萬不要在美國看牙!除非你不差錢。”F君強調說。

焦點|出國那幾年,我的“人生必修課”得了A

清華教授、女作家劉瑜曾有過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留學經歷,之後又輾轉英國,在劍橋大學供職數年。可以說有很豐富的國外求學、工作經驗。她曾經在書中提及這段生活,講到留學生活的種種孤獨,講自己最終是如何與這種寂寞和平共處,進而熱愛它。

劉瑜曾總結她在國外的生活日常:

10點,起床,收拾收拾,把看了一大半的關於明史的書看完。

下午1點,出門,找個coffee shop,從裡面隨便買點東西當午飯,然後坐那改一篇論文。期間凝視窗外的紛飛大雪,花半小時創作梨花體詩歌一首。

晚上7點,回家,動手做了點飯吃,看了一個來小時的電視,回e-mail若干。

10點,看了一張DVD,韓國電影“春夏秋冬春”。

12點,讀關於冷戰的書兩章。

凌晨2點,跟某同學通電話,上網溜達,準備睡覺。

這基本是我典型的一天:一個人。書、電腦、DVD。

聽上去真寂寞啊。

每天學校、家、圖書館、gym、幾點一線。這大概是很多普通留學生的日常寫照。

劉瑜形容一個人要如何跟孤獨和平共處:“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戶而周遊世界,身無分文而腰纏萬貫。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許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著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 ”

留學,讓人早早明白,人生在世,終究只能靠自己活下去!留學的孤獨讓人有更多時間跟自己面對面。讓“一個人”不得不努力活得像“一隻隊伍”,去接受和過好生活的每一天。

學習和孤獨相處,是人生中必修的一門功課。

如果你這門功課得了A,那你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大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