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河北石家莊趙縣柏林大街新開一家老味道小酒館,滿滿都是家的味道

門頭懸掛舊式牌匾、大廳一溜鐵鍋老灶、牆上張貼黑白兩色的民俗漫畫。媽媽在迎門處包餃子,兒子在灶廚房間掌灶、兒媳利利索索地端盤倒水。走進這家“老味道小酒館”撲面而來的是家的味道,彷彿久別的遊子回到老家舊宅,有一股說不出得親切!

河北石家莊趙縣柏林大街新開一家老味道小酒館,滿滿都是家的味道

老味道小酒館,名字清新脫俗,“一老一小”相得益彰。看到這個店名突然就蹦出《水滸傳》裡一句話來:“你若買酒吃時,只出草料場投東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的確,小酒館有的是市井氣息和韻味,十分接地氣,它至少沒有道沒有都市裡大酒店、大賓館那種咄咄逼人的貴族氣,適合布衣百姓自由進出。

河北石家莊趙縣柏林大街新開一家老味道小酒館,滿滿都是家的味道

開這家小酒館的小夥子姓楊單字一個彪,和我是文友。他30出頭,別看年紀不大,卻是位資深大廚。他起初在本縣小肥羊飯店跟師傅學廚,兩年後隨師父轉戰到石家莊市一家魚香辣婆婆幫廚。2007年,到了婚配年紀的他回到家鄉,在趙州會館任大廚。

河北石家莊趙縣柏林大街新開一家老味道小酒館,滿滿都是家的味道

趙州會館的老廚師史亂敏擅長做家鄉菜,最拿手的是黃酥丸子。相傳,北齊天保年間,文宣帝欲立原配趙州人李祖娥為後,朝中大臣高隆以漢人不能為國母上奏,另有大臣奏曰,文宣帝應以舊制,立原配為後。文宣帝准奏,遂冊封李祖娥為皇后。慶典宴會上,皇后命御廚製作了家鄉傳統的黃酥丸子。並奏稟皇上,“黃”與“皇”同音,丸子寓意團圓,表示帝后團團圓圓,這就是黃酥丸子的來歷。開這家小酒館之前,楊彪特意請來史亂敏老師傅做了一次黃酥丸子,史亂敏老師傅說,這道菜費時費工又需要很好的廚藝,已經很少有人在做了。

河北石家莊趙縣柏林大街新開一家老味道小酒館,滿滿都是家的味道

黃酥丸子選料要精,肉嚴格掌握“肥二瘦八”的比例,不然,做出的丸子沒有酥脆感,嚼起來沒有彈勁。肉餡需人工剁碎,忌用絞肉機,姜蔥只用汁,這叫吃薑蔥不見姜蔥。肉餡加入各種調味品以及蛋清等輔料後,打餡順一個方向攪拌。炸丸子的火候同樣重要,丸子在油鍋裡浮起,色澤金黃、外焦裡嫩時方可出鍋。黃酥丸子的特別之處是蒸制,將炸好的丸子,碼入盆中加開水、八角、花椒、蔥段薑片等上籠屜蒸30分鐘,二次入味後襬盤,取蒸丸子的湯汁勾芡,澆汁再淋上香油。黃酥丸子吃起來肉質鮮嫩、清香味醇。楊彪通過師傅的言傳身教,已經能夠很好地掌握這道菜餚的製作方法了。

河北石家莊趙縣柏林大街新開一家老味道小酒館,滿滿都是家的味道

現在楊彪的老味道小酒館就有這道拿手的黃酥丸子。黃酥丸子也在鐵鍋老灶上燉著,他掀開幾口鍋,又現出紅燒魚和醬大骨,長時間的燜燉,食材當然要入味了。啟開鍋蓋的 瞬間,諸多的好滋味早溢滿了房間。

河北石家莊趙縣柏林大街新開一家老味道小酒館,滿滿都是家的味道

與這些老味道家常菜呼應的是趙縣鄉土畫家的民俗畫。牆上那一幅幅黑白兩色的漫畫,讓人看上一眼就會沉浸到兒時那遙遠的記憶中。

河北石家莊趙縣柏林大街新開一家老味道小酒館,滿滿都是家的味道

打水漂、玩彈弓、翻花繩、摔泥炮、掏鳥窩……這些遊戲,離現代人已經漸行漸遠,但無論是白髮老人,還是中年人,只要看到這些畫面,就會回憶起那份兒時的歡樂。

河北石家莊趙縣柏林大街新開一家老味道小酒館,滿滿都是家的味道

打春雞、修風箱、抽旱菸、打香油……一幅幅反映民俗風情的漫畫,真實再現了往昔農村生活的面貌。喝著小酒、咀嚼著趙州味道的家常菜、品味著風俗畫,悠悠然穿越到了從前的歲月。

河北石家莊趙縣柏林大街新開一家老味道小酒館,滿滿都是家的味道

我注意到小酒館牆上一幅民俗畫有這樣一句話“家鄉味、家鄉情。走遍大江南北,最唸的,還是家鄉的味道”。也許這正是楊彪這位本土廚師想奉獻的趙州味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