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金線吊葫蘆風水形勝修竹庵 附 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

“金線吊葫蘆,左青龍,右白虎,面前擺香爐,五指把門戶。”此俚語為當地歷代對修竹庵所在地形勢的真實寫照。

修竹庵風景區座落在廣西陸川縣城東北隅東震山下,距縣城兩公里。其始建於明中期,歷經五百餘年,香火頗盛,甚有靈應,影響遠近。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失修坍塌,1992年,由當地人眾捐集資金原址重建。
金線吊葫蘆風水形勝修竹庵 附 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

金線吊葫蘆風水形勝修竹庵 附 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
金線吊葫蘆風水形勝修竹庵 附 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

東震山由老鼠頂發脈,經東山嶂而來,腰下出脈起一大突,突下束氣一線垂下又起一小突,形如葫蘆,頂下結一穴為清代陸一清墓,墓下陡立兩丈,山腳鋪展坪坡,庵即倚山建於坪坡上。青龍蜿蜒,外青龍起伏橈棹纏護,白虎馴俯長出攔收元辰。庵前由外青龍山腳鋪出高地坪坡環攔小溪水,又再起一及丈小突包形如金爐開面正朝向庵顧穴,源頭小溪水順挨外青龍山腳繞過庵穴右折前又繞過金爐之玄屈曲而出。外青龍於金爐後對過腰間聳立高約丈半巨石排列五顆形肖立掌五指。外堂寬暢舒平,由外青龍繞出橫嶺攔截大堂一局之水而轉面朝內,羅城周完團圍。庵之神佛有靈,全賴此山水形勝毓秀。

​​
金線吊葫蘆風水形勝修竹庵 附 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金線吊葫蘆風水形勝修竹庵 附 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

金線吊葫蘆風水形勝修竹庵 附 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金線吊葫蘆風水形勝修竹庵 附 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
金線吊葫蘆風水形勝修竹庵 附 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金線吊葫蘆風水形勝修竹庵 附 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
金線吊葫蘆風水形勝修竹庵 附 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金線吊葫蘆風水形勝修竹庵 附 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

金線吊葫蘆風水形勝修竹庵 附 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

十個兒子過年沒年晚飯吃的故事

相傳清代早期,此間有一老庵主(不出家的居士、道徒一類,庵務管理者),親生有九子,後又收養一子,共十子,皆成家分居,而老翁則住在庵廂房。後某年除夕過年,​老大以為老父已在其他弟弟家吃年晚飯,所以就沒有請老父回家吃年飯,而其他兄弟也誤以為老父已在某兄弟家吃年飯,也一個個再沒去請老父到自家吃年飯。老父一直待在庵裡等到天黑,也沒見兒子們來請他回家過年吃飯。


老十是養子,因經營生意返家已晚,到家安置好,即去庵請老父回家吃年飯,就坐後,老父面無表情問老十:“世上有沒有人過年沒年晚飯吃的事?”老十對言:“豈有此事,就算是乞丐都有年飯吃的。”老父長嘆一聲說道:“你不知道,我就過年沒有年飯吃。”老十驚訝不已,才知道哥們全都沒有請老父回家吃年飯。

過了年後開春,老父便召集十個兒子說要分清楚田地耕牛,庵前一垌之田都是老庵主的,也是庵田,是建庵後歷代庵主相繼開發出來的。在此之前,田與牛都是共用不分,誰耕誰收。老父此話一出,九個哥們便立即去選拉耕牛耕具,犁田定地。老十不甚介意,最後才去拉牛,但好牛都被哥們拉走了,只剩下一條劣牛,無奈也只好拉去犁田,但劣牛不聽使喚,此地才犁上不一丈幾尺便亂蹦亂竄過其它田塊,又犁不及數尺又亂蹦竄過其它田塊,老十把持不穩,大半天整垌田地大多都是隻犁到一點點,卻一塊田地也沒犁完,而哥們個個都將又好又大塊之田整塊犁完。晌午後,老翁召集眾子問情況,哥們都說各自所犁得之田多少,老十說劣牛不聽使喚,很多田都只犁到一點點,卻就是一塊也沒犁完。老翁聽後便說:不論怎樣,凡犁到有犁跡記號的田地都算數。如此一來,庵垌大部分田都歸屬老十了。九位哥們你看我我看你,沒得說啊,誰叫咱們人雖精而選的牛太憨了啊,老十雖憨而真是牛逼啊。

若干年後,老庵主仙逝,其後人遵其生前遺願,將其葬於庵背突頂下,其墳尚存。爾後,“十個兒子沒年晚飯吃”的故事便廣為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